現代的人對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這三個節日中的前兩個還比較了解,都知道上元節就是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中元節就是七月十五的鬼節,但對于十月十五的下元節,恐怕就有很多人不清楚了。這也難怪,因為下元節的習俗在辛亥革命後被逐漸廢除,這個節日的個别習俗被提前到中元節一并舉行,所以現在較少有人過這個節日。
說起這三個節日的來曆,他們與我國的本土宗教道教關系極大,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别為農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道教諸神之中,這“三官”地位頗高,特别是在黎民百姓之中影響較大,其起源乃是土生土長的原始民間信仰中人們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據《典略》記載,東漢時早期的道教就吸收了傳統的原始民間信仰,奉天、地、水“三官”為主宰人間禍福的神靈。至宋代又将“三官”與“三元”(正月十五“上元”為天官生日,七月十五“中元”為地官生日,十月十五“下元”為水官生日)聯系起來,稱“三官”為“三元”。由此而成“三元節”,但随着道教的逐步衰落,百姓對“三元”的認識逐步模糊,三官生日也越來越淡化了。但前兩個節日因被不斷賦予新意,特别是元宵節更是越來越重要,所以一直流傳至今。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幹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傳說這天地府放出全部鬼魂,凡有新喪的人家,必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下元節又稱“下元日”,農諺雲“十月半,牽砻做團齋三官”(注意:齋三官的團子是通常的小團子,不是“十月朝”的“糍團”)。有些農家還按古制,在大門口豎起高高的“天杆”,白天在杆頂張挂杏黃旗,旗幟上寫“天地水府”“風調雨順”等字樣,到了晚上則換上三盞“天燈”,以示祭祀天、地、水“三官”。清代,常州城内每年十月十五“下元節”也自有一番熱鬧。詩人洪亮吉《南樓憶舊》中有詩為證:“才過中元又下元,賽神箫鼓巷頭喧。年來台閣多新鮮,都插宮花粉杏園。”說當時民間行會新鮮熱鬧、豐富多彩。在這一天,人們祭祀祖先、迎接水官大帝,以求得困厄的舒解與人生的安詳。
下元節與上元節和中元節一起,構成了先民對人生感受、祈福、贖罪、解困等完整的生命體驗,節日的範式不過是這種生命哲學的文化表達而已。(文∕李德勝)
①歡迎訂閱下方的“講史論教”,并進行更多閱讀。
②敬請關注我的lids721(長安可複制)
③母親節就要到了,祝願天下所有的母親健康快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