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寒衣節是幾月幾日習俗

寒衣節是幾月幾日習俗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27 16:15:37

今天農曆十月初一,中國傳統的「寒衣節」,一個幾乎被遺忘的節日。

可能大家對這個節日不太了解,換個叫法就明白了。寒衣節又叫「祭祖節」,也有人稱之為「冥陰節」「鬼頭日」,聽着就有股陰森森的感覺。

說白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鬼節」。

民間4大鬼節!你知道幾個?

中國傳統有四大鬼節,現在隻有清明節、中元節廣為人知,而上巳節、寒衣節卻知者寥寥。

其實,古人設立的這四個祭祀節日,都有着各自的含義,缺一不可。

寒衣節是幾月幾日習俗(今天農曆十月初一)1

上巳節

古人認為人的魂魄也随着四季成長凋零,所以在初春萬物萌發的時候為親人招魂。

清明節

側重掃墓,是打掃、修繕去世親人的陰宅,讓他們住得舒适踏實。

中元節

地府放假,陰陽融通,可以彼此交流,加上正值秋收,人們為先輩供奉新米,讓他們品嘗。

寒衣節

天氣轉冷,為去世的親人送去禦寒的衣服。

一年四季,衣食住行,幾乎面面俱到。古人對待逝去親人的方式和情感,與在世時無異。生死如同挪了個住處,并沒有什麼區别,住處要打掃,寒冬要添衣,心中總有牽挂。弟子規說「事死者,如事生」,正是此意。

如今,我們對鬼節的印象,要麼是恐怖片裡的陰森驚悚,避之不及,要麼是把祖先當神仙,求發财求平安,比過去少了太多人情與溫暖。

對先人的祭祀和緬懷,并不是因為他們有什麼超能力,而是讓活着的人,知道自家的曆史自己的來處,自己是有根的,心裡才踏實。

寒衣節是幾月幾日習俗(今天農曆十月初一)2

4大民俗:不一樣的寒衣節

寒衣節的儀式感遠不止燒寒衣,最早出現在3000年前的《詩經》裡。

《詩經·豳風·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從九月開始天逐漸要冷了。人們該添置禦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稱授衣節,這時還沒有祭祀的含義,隻是在提醒大家該添衣過冬了。

作為「鬼節」的寒衣節,則是來自《禮記》的記載。

據《禮記·月令》,陰曆十月初一是臘祭日,這一天要舉辦莊重的祭祀主題活動。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去設壇祭拜,賞死事、恤孤寡。這裡的死事就是指為國捐軀的人,孤寡指他們的妻兒。

那怎麼賞賜已故之人呢?于是有了祭祀「送寒衣」之舉,上行下效,代代延續而成寒衣節的民俗。

寒衣節是幾月幾日習俗(今天農曆十月初一)3

送寒衣

寒衣節最大的儀式感,要數「送寒衣」了,就是把冥衣、紙錢一類焚化給先人。

準備供品一般是在上午,水果餃子素酒等等,再就是買些香燭、冥币、金銀箔紙備用。傳統上還會準備五色紙,以自己制作的為佳,紅、黃、藍、白、黑五種顔色,薄薄的,有的中間還夾有棉花。

晌午吃過飯後,一家人就可以上墳燒寒衣了。民間有「早清明、晚十一」之說,就是十月初一燒寒衣越晚越好的意思。但這說法沒必要,本身就是陰氣較重的日子,下午或者傍晚送寒衣比較合适。

送寒衣時,要特别認真細緻,全部燒盡,否則就前功盡棄、亡人不能使用。同時,十字路口處也要焚燒一些五色紙和少許冥币,以救濟那些無人祭祀的絕戶孤魂,免得給親人送去的過冬用物被他們搶去。既能積些陰德,也是「與人方便,與己方便」之意。

寒衣節是幾月幾日習俗(今天農曆十月初一)4

吃面條

寒衣節吃面的習俗由來已久。這天很多老輩的北方人會吃荞面、莜面,尤其是在山區。在周朝的時候,入冬是以十月初一算起的,寒衣吃面其實跟我們立冬吃餃子有着類似的含義。

所以我們也可以在這個特别的日子裡,吃一碗營養豐富的面條,且當應節吧。而冬日脾胃運化不佳,吃面條也有助養脾益胃。

穿冬衣

舊時候,寒衣節這天是換季的日子,當母親的會把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兒女、丈夫穿上。如果此時天氣仍然暖和,還用不着穿冬衣,也要督促家裡人試穿一下,圖個吉利。

如果天氣好的話,不妨把冬衣、被褥都拿出來曬曬,既有助除蟲殺菌,也是迎接冬意的一種儀式。

寒衣節是幾月幾日習俗(今天農曆十月初一)5

試取暖

穿冬衣是家裡的女人主持的,男人們這天會去整理火爐、煙筒,安裝清理完畢後,還要試着生一下火,以保證天寒時順利取暖。

如今北方大都有集體供暖,南方一些偏冷的地區不少人家裡也有了地暖或者小太陽一類的,通爐子通煙囪早已是過去時了。而集體供暖的試水,往往也在寒衣節前後,這也是很有意思的呼應。

陰寒最重的鬼節:6大宜忌不得不知!

雖然從寓意而言,寒衣節是個暖暖的,挺有人情味的節日。但畢竟還是鬼節,而且又是初冬,一年的四大鬼節裡,陰寒之氣最重。所以,一些宜忌還是要講究一下。

寒衣節是幾月幾日習俗(今天農曆十月初一)6

忌 深夜出行

這邊送寒衣,那邊就有接寒衣的,沒啥特别事情晚上還是待家裡早點睡覺為好。哪怕是無神論者,初冬時節大晚上的在外頭溜達,火堆在燒紙灰在飄,也是挺滲人的。

從中醫角度而言,初一朔日,人體的氣血虛衰伏藏,尤其是初冬時節,更是如此。依《黃帝内經》而言,「月郭空無治」,這時候都不該用針治病的,不要去動氣血。

所以,寒衣節這天入夜之後,最好還是呆在家裡早些休養生息,對身體也好。尤其是陽虛質、氣虛質這類陽氣偏弱正氣不足的人,更不要深夜出門了。

忌 靠近深水

古人把活生生的人類生活的空間稱作陽間,死亡後靈魂所在的空間為陰間。以五行的金木水火土而言,與「陰」「鬼」的性情最接近的就是水,因此陰間也有「黃泉」一說。

寒衣節是幾月幾日習俗(今天農曆十月初一)7

而且冬季本就是陰寒最重之時,《淮南子·天文訓》雲:「積陰之寒氣為水」,尤其是不見日光的水聚之地寒濕更重。所以寒衣節這天還是不要靠近深水為好。

且不論鬼神之說,内經《四氣調神大論》也提醒我們,冬天要「避寒就溫,無洩皮膚」,從健康角度考慮,哪怕恒溫泳池,也不建議去裡頭長時間泡着,更不用說湖邊、水庫甚至人迹罕至的深潭、瀑布了。

忌 接近小人

農曆十月初冬時節,天地之氣陰長而陽消,這也意味着「小人道長,君子道消」。這一天,見小人如見鬼,所以務必遠離身邊的小人。

小人是相對于君子而言的,就是心裡自私陰暗,常常搬弄是非、挑撥離間、隔岸觀火、落井下石之類的人,最好避開,敬而遠之。

寒衣節是幾月幾日習俗(今天農曆十月初一)8

宜 吃紅用紅

老輩人寒衣節,還有一個習俗是吃紅豆飯,想來也不是沒有道理。用豆子驅邪護身,本就是中國古俗。紅色屬火、屬陽,有增旺陽氣之功,豆又是種子,得植物所有的精氣和生機。所以,大家可在寒衣節吃紅豆飯或者豆沙包。

另外,寒衣節這天,紅豆不止是用來吃的。舊時,人們這天要在夜裡趕路,或要去陰氣重的地方,也都會在口袋裡揣幾顆紅豆,以安定心神。

比紅豆的「紅」更厲害的,是朱砂。現在大家用來做印泥居多,古時候的話還有兩大用途,一個是做道家做法事,一個是入藥,足見其辟邪安神之力。

宜 多曬太陽

俗話說,「人怕鬼三分,鬼怕人七分」。怕的是什麼?怕的是人的一身陽氣!

太陽是自然界最大的陽氣來源,我們後背的督脈,是一身陽氣之主,像是人體的「發電廠」,太陽曬在督脈上,就是直接給身體充電了。

最好的時間是正午,初冬的日光也不猛烈了。曬半小時,連同僵硬的頸椎,勞累的肩膀,一起曬曬,感覺披上一件暖暖衣裳,氣血通暢,鼓舞陽氣。

寒衣節是幾月幾日習俗(今天農曆十月初一)9

曬太陽的時候,如果打噴嚏,流清涕或是眼淚,都是在排除陰寒凝滞的東西。若是肚子發熱,肚子咕咕響,是陽氣推動人體氣血運行的結果。

如果你那邊恰好沒有太陽,或者屬于超寒體質,曬半天都不熱乎,甚至打冷戰,那最好用艾灸給大椎穴補補能量,這是溫陽氣養正氣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在老百姓心裡,艾是常見的驅惡避邪之物,被譽為「鐘馗草」。中醫眼裡,艾草是純陽之物,可以取太陽真火,灸治百病。

為什麼要灸大椎呢?老輩人說脖子脖頸肩膀有三把火,這三把火要是旺的話,不幹淨的東西都得躲着走。這三把火的火源就在大椎穴。陽氣最足的手三陽經和督脈都彙聚于此,直接艾灸大椎能提振一身的陽氣。

宜 藏香辟邪

跟我們常見的沉香、檀香不同,藏香的陽氣特别足,最适合用來辟邪、驅寒、理氣。鬼節供奉先祖,寒冬溫通陽氣,都是上佳之選。

寒衣鬼節,又逢初冬,氣氛總有些悲涼凄傷,夜裡點藏香入睡,身心都會安定放松許多。

随着時間的推移,大家都能吃飽穿暖,似乎漸漸淡忘了寒衣節,也不太了解寒衣節的本意了:一個含蓄又溫情的「鬼節」。

我們并不是一個擅長表達愛的民族,對親人的思念,對愛人的關懷,往往藏在一句話裡:「天冷了,多穿衣」。即使遠隔千裡,甚至天人兩隔,這份愛意也從未怠慢。

我們燒寒衣、奉祖先,不僅是祈求護佑,更是希望他們也能感受來自人間的溫情。天冷了,送寒衣,雖故去但未忘卻,這是最暖心的祝福。

關注你的健康困擾,關心你的飲食起居,關注活法兒,每天一篇新鮮養生幹貨送給你,我們一起追求美好生活和健康養生。感謝閱讀,明天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