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郊有個很愛吹奏的人叫“老郎”,他有很多兒女,一個個能歌善舞。老郎還喜歡栽植果樹,他家的院四周滿是梨樹,還把院牆東邊的一大塊地專門騰出來種了幾百棵梨樹。春天,梨花盛開,白如雪梅;秋天,梨子累累,黃燦燦如金。鄉親們稱他家為“梨園”。老郎靠賣梨為生,日子過得紅火。
有一天,老郎在城裡賣完梨子,高高興興地挑着空擔回家,老遠聽見梨園裡一片嬉鬧聲,他透過梨林觀看,原來是兒女們裝扮成“刁賴”“民婦”“縣官”“衙役”, 正“坐堂審案”呢!老郎覺得好笑也特别新奇,于是走過去他問他們在耍啥玩藝,小兒子一把揪下用狗尾巴貼的胡子,說: “爹,我們學縣官審無賴呢! ”他說着手指向還跪在地下的三姐姐,嗨!她穿的花裡胡哨。老郎平日就愛戲谑,一看這個場面: 戴氈帽拿杖棍的,穿官衣拌驚堂木的,扮花臉跪桌下的,一時也來勁了,和兒女們混在一打,也耍起來了。打這以後,一有閑空,老郎和兒女們有說有唱,變換着花樣在梨園裡串戲消閑。
春天,老郎家的梨園又綻開了雪一樣的花。唐明皇在宮裡不耐煩沒意思的彩娥宮舞,聽膩了一個腔調的宮廷詞調。這天,他喬裝改扮獨自一個出來,來到老郎家梨園賞花解悶。剛站穩腳,一陣叮哩哐啷的聲音響起來,他向梨園望去:一個穿蟒袍戴王帽的老頭子打坐正上,身着各色甲靠,張口的文武兩班大臣“山呼萬歲”正拜皇上呢!頓時,氣得唐朋皇眼前火星子亂濺,罵道:“好一群刁民,竟敢在我的眼皮下謀反纂位。”他想上前拿了,恐怕群不敵衆。于是,壓住心頭怒火,站下來看個究竟。老郎與兒女們,說一陣,唱一陣,配上叮哩哐啷的鑼鼓真夠意思。他們越鬧越歡,越耍越有勁,倒把唐明皇看迷了。一連一聲喊:“好!”待他們趣鬧夠了,脫了蟒袍、甲靠,摘下戴帽胡子,停止鑼鼓時,唐明皇才明白,這是老百姓嬉耍作樂哩,回到宮裡,他越想越覺得有意思,這樣嬉耍,比宮廷裡的歌舞要過瘾得多。于是他把老郎宣進宮來,問明來龍去脈,決定召他們一家進宮,專一為他演唱野耍取樂,老郎怎敢不從。回家後,收拾戲衣戲帽,第二天就和兒女們進了皇宮。打那起他們就專為唐明皇串演戲文,成了專一的禦用戲班。由于專一,老郎和兒女們越演越精。唐明皇越看越迷,竟然忘掉自己的皇帝身份,跑上舞台,和老郎一起唱起戲來。
老郎在皇宮裡演戲,并沒有忘記他家裡的那一園子梨樹,和唐明皇一起耍熟了,就說了他的心事。唐明皇立即下诏: 在梨園裡修起禦戲樓,并将老郎家修茸一新。讓他一家搬進梨園,在梨園習功練戲。他好在春季裡賞花看戲,秋季裡品梨取樂。後來,宮廷内外稱老郎一家為“梨園班”。十年過去了,老郎離開了人世,唐明皇親自冊封他為“翼宿星君”。并傳旨在梨園興建了“老郎廟”,尊老郎為戲神,每到演戲,讓人們祭祀。
以後,戲班傳入民間,戲便開始興旺起來了。因為,戲班是從老郎的梨園興起的,所以,民間演戲的人就把自己稱作“梨園弟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