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浙江杭州餘氏起源

浙江杭州餘氏起源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7-07 23:41:01

  甯波的餘氏最早發源于唐朝時期,距今1000多年,而在中華民族的百家姓中,“餘”姓已存在2600多年之久。據2006年1月27日的《中國人口報》資料介紹,餘姓目前在中國姓氏排行中列第四十位,約有630萬人口。

  浙江杭州餘氏起源(浙江甯波餘氏家族的由來)(1)

  關于餘姓的起源說法很多,記載較多的說法是:餘姓起源于春秋時期秦國的一位功臣———由餘。由餘本來在西戎為官,後奉命出使秦國,見秦穆公賢德大度,就留在秦國為臣。他為穆公謀劃征伐西戎,奪取了十二個西戎小國,使秦國成為西方霸主,為後來秦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秦穆公為了嘉獎這位功臣,不但把下邳(今江蘇、安徽交界一帶)作為由餘的封地,還特許他的後代子孫可以用其名字為姓,因此由餘的後代有的姓由,有的姓餘,餘姓就此慢慢發展起來。

  浙江杭州餘氏起源(浙江甯波餘氏家族的由來)(2)

  自古以來最高統治者出于自己的意志,經常将别人已有的姓抹掉,換成另一個姓,美其名曰“賜姓”,其實其中蘊含的統治者個人的褒貶觀念十分強烈。前面這一樁算是褒的,下面來說貶的。

  在漫長的曆史發展中,餘姓也曾經曆過不少變化,就拿和餘姓很相近的“佘”姓來說,它們之間還有一段割不斷的淵源。

  據在餘姚發現的《桐下湖餘氏遺譜》記載,東晉明帝時,一個名叫餘諷的殿前都尉常與明帝議論朝政。一次,餘諷又直言進谏,讓明帝十分不爽,大喝一聲:“餘諷啊餘諷,你真有能耐。看看你那名字,餘就是我的意思,諷就是譏諷,你取這個名字就是天生和朕作對的吧?”明帝随即将其“餘”姓出頭的一豎抽掉,賜姓“佘”,音同“蛇”。一來示意餘諷及其後代永不出頭,二來諧音其舌如蛇,禍從口出。餘諷回家後,想到自己竟為皇上所忌,内心十分忐忑,幹脆改名“佘頑”,從此變成一塊不出頭的“頑石”。從這以後,餘諷的後人都改為佘姓了。

  到了唐朝,佘姓後人被準予恢複餘姓,餘姓後代又人丁興旺起來,并且為了顯示自己家族終于盼到出頭的一天,許多地方餘氏祠堂的匾額和餘氏宗譜上,都将“餘”字的中間一豎的筆畫又向上延伸出一截,比一橫更高,表示餘氏已真正出頭,直到現在許多餘氏後人還保持着“出頭餘”的書寫習慣。

  分散于民間的餘氏宗譜合在一起,從一個角度為我們展現了甯波古代人民從山區遷往平原,又從平原遷往沿海的人口遷移方向,是一幅從農耕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曆史畫卷。

  一套家譜  一部地方史

  餘氏遷入甯波,大約是在餘氏複姓以後。目前餘氏在浙江甯波市區及各縣市都有分布,據餘君方先生從民間現存的一些宗譜分析,傳承脈絡比較清晰的主要有:

  一、餘姚“桐下湖餘氏”。這一脈是自唐朝遷入的,可以說是有記載的最早遷到甯波境内的餘姓家族,以後的其他餘氏分支都與這一脈有所關聯。桐下湖大約在今日餘姚東南街道殷家灣一帶,餘君方先生在這裡發現了一本珍貴的《桐下湖餘氏遺譜》,其中記錄了許多唐前舊事,包括前面所述的“餘姓改佘姓”事件,在其中就有所記載。在這本家譜上,還有許多名人題字,比如北宋範仲淹就題有“餘氏遺譜,子孫保之”8個字,署名留言題字的還有文天祥、王十朋、趙孟頫、方孝孺、朱熹、史嵩之等,可謂名人荟萃。

  二、奉化“金峨餘氏”和“泰橋餘氏”。其中,金峨餘氏堂名為“樹德堂”, 泰橋餘氏堂名為“報本堂”,後者是前者的分支。金峨餘氏現在的聚居地是奉化餘家壩,目前當地餘姓人口仍占90%以上,且保存有族譜。金峨餘氏是唐朝會昌年間從餘姚桐下湖遷到奉化餘家壩的,桐下湖的第三代傳人“百四公”為金峨餘氏先祖,最難得的是百四公的墓現在還保留在餘家壩,是極為珍貴的一處曆史遺迹。金峨餘氏從唐朝末年開始,繁衍幾代之後就進入了興旺期,目前大多數的甯波餘姓人口均為這一支的後人。

  三、鄞州“岐陽餘氏”和“梅湖餘氏”。岐陽餘氏曾出過餘有丁一門望族,明朝萬曆年間在甯波市區紫薇巷一帶比較興旺。這一支餘氏家族現存500多戶。梅湖餘氏的族譜尚存,其中可以看到這支餘氏的始祖被尊為“五妹公”,遷居于鄞州梅湖一帶的時間是明朝洪武初。但明代以前的族譜都已散失,現存的族譜曆經清代康熙、乾隆、鹹豐、光緒年間曆代後人的修繕,遺存至今,裡面的内容完整翔實、脈絡清晰。梅湖餘氏家譜上的堂名是“四本堂”,“四本”的含義是“讀書,起家之本;循禮,保家之本;勤儉,治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這些祖訓蘊含着中華傳統道德文化的價值取向,到現在仍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四、慈溪“上林車頭餘氏”。現該族人口主要居住于慈溪,堂名“文萃堂”。這一支的族譜可謂圖文并茂,内藏幾幅精細的餘姓名人畫像,這些人均曾擔任過朝廷重臣。雖然這本族譜修編年代較晚,對這一族餘氏家族的來曆并未交代清楚,對宋朝以前的記載也語焉不詳,但其中有這樣的一副對子:浙水家聲遠,桐湖族派長。對甯波餘氏最早由餘姚桐下湖繁衍發展而來的記載作了肯定。

  五、甯波“餘隘冰廠跟餘氏”。這一支餘姓後人傳說是南宋餘天錫望族的一支後裔,碑記先祖即為魯國公餘天錫。

  餘君方先生意味深長地說,一本宗譜既是家族演變史,也是地方史。讀懂了那些厚重的宗譜,就能掌握一個地方的人文脈絡、曆史沿革,甚至地理地貌的變遷。這些分散于民間的餘氏宗譜合在一起,從一個角度為我們展現了甯波古代人民從山區遷往平原,又從平原遷往沿海的人口遷移方向,是一幅從農耕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曆史畫卷。

  今日甯波餘氏主要聚居地

  甯波市區江東、餘隘、南餘;餘姚桐下湖(現名殷家灣);奉化白杜、餘家壩、泰橋,慈溪(原餘姚)橋頭餘氏、新浦;梅湖餘氏、岙底餘餘氏;霞浦勝利村、通山村;梅墟、小港、陸埠;九龍湖河頭餘氏;鎮河沿江、餘嚴(又稱“餘氏十八耷”);象山河西、河東、上餘、下餘、珠溪東鄉、泗洲頭及三角地。

  本文部分内容來自網絡,如存在侵權問題,請與本網站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