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喜報傳來,甘肅康樂成功入列第九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單位)。
近年來,該縣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省州“沿黃河——洮河民族團結進步提升帶”創建、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我國宗教中國化示範區工作部署,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大力實施思想鑄魂、文化引領、品牌提升、聚力發展、依法治理“五大工程”,着力打造“一牆一園一遊一網兩館五融多點”創建工作特色品牌,譜寫了各族幹部群衆團結一心共同建設幸福美好新康樂的嶄新篇章。
思想鑄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贊歌……”去年“六一”國際兒童節期間,康樂縣各學校、幼兒園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慶祝活動,進一步激發孩子們的愛黨愛國熱情,把民族團結進步的種子播種在孩子們的心田。
抓好青少年民族團結教育,是加強各民族之間深厚感情的着力之舉。近年來,該縣全面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指導綱要》,在中小學開展了“同心向黨”手抄報、中華經典誦讀、“石榴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演講等比賽,各學校廣泛開展千字文武術操及書法校園、書香校園創建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厚植中華民族愛國情懷。
圖片來源:民族日報
同時,形式多樣、内容豐富、特色鮮明的群衆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也在全縣鋪開。在全州第18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期間,舉行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型文藝演出,并組織開展攝影展、書畫展、乒乓球比賽、助殘日活動等十項規定動作和十項自選動作,在各基層黨支部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黨日活動,進一步提高了廣大幹部群衆對創建工作的知曉率和支持率。
“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後,縣上組織了20多場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下基層大宣講,深入鄉鎮、村社、機關單位、醫院、學校等基層一線,面對面向各族幹部群衆開展宣講和專題輔導培訓,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嵌入群衆心中、融入血液、鑄入靈魂。”康樂縣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說。
文化引領: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康樂曆史上作為絲綢之路、唐蕃古道之要沖,各民族“茶馬互市”活躍區,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過渡的農牧交彙區,全縣30.75萬總人口中有回、漢、東鄉、保安、撒拉等9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占60.65%。
圖片來源:民族日報
在創建過程中,康樂縣注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号和中華民族形象,結合獨有的人文曆史和資源禀賦,大力挖掘紅色資源和“邊家林”文化,加大對“蓮花山花兒”等民族民俗文化的傳承,實施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工程,在保護文化多樣性中增強時代性、包容性和共同性,打造了一批具有康樂特色、康樂風格的優秀文化作品。
充分發揮景古紅色政權紀念館和縣博物館在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中的陣地作用,大力開展紅色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廣泛宣講中國共産黨艱辛的發展曆程和波瀾壯闊的奮鬥史,不斷激發幹部群衆對黨的感恩、對家鄉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利用鄉村大舞台開展群衆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演出活動,唱響共産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讓大家在說說笑笑、唱唱跳跳中接受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
品牌提升:打造創建工作特色
公路沿線、鄉村設立民族團結進步文化牆;
濱河文化廣場和古樹名木植物園成為民族團結進步主題公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示範基地;
竹子溝、白桦林等旅遊景點組織開展民族團結主題遊活動20多次,充分展示康樂縣的生态底色、旅遊資源和民族團結生動局面……
康樂縣緊扣關鍵任務,搭建多元載體,豐富創建内涵,激發創建活力,不斷鞏固拓展民族團結進步建設成果,着力打造創建特色品牌,講好康樂創建生動故事,發出康樂創建響亮之聲,推動創建工作全面提質增效,為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奠定堅實基礎。
圖片來源:民族日報
在打造“一牆一園一遊一網兩館五融多點”的創建工作特色品牌的基礎上,努力提标擴面、提檔升級、提質增效,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和鄉村振興中融入民族團結元素,做到創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有機結合、深度融合,并開通“康樂民族團結故事”微信、微博公衆号,使互聯網成為傳播民族團結正能量的最大增量。同時,持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機關、進鄉鎮、進村(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寺廟、進醫院、進商場、進庭院、進景區“十進”活動,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過了創建之路。
“縣上還通過網絡報名評選出康樂縣民族團結進步形象代言人,招募組建民族團結進步志願服務隊伍,進一步提升了康樂縣創建工作的品牌形象。”康樂縣創建辦負責人說。
聚力發展:提升各族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康樂縣堅持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民族團結進步的基石,以民族團結促進社會發展,以社會發展帶動民族團結,将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融入全縣中心工作,形成了家鄉美、産業興、生态綠、民族親、人心齊的喜人局面。
随着創建活動不斷向廣度和深度拓展,創建工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脫貧攻堅注入強大動力的效果得到彰顯,該縣進入了發展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各族群衆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
在康樂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落實“十個一”工作法、包抓村制度,投入各類扶貧資金27.7億元,紮實開展“3 1 1”沖刺清零後續行動和“5 1”專項提升行動,全力補齊短闆弱項,經過不懈努力,全縣89個貧困村全部退出,9.86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圖片來源:民族日報
着力打造“一中心三片三路四區四山”項目空間布局。近年來,該縣組織實施500萬以上重點項目249項、完成投資429.7億元,成功引進全州首家電子廠“科司特”,實現電子制造業“零”的突破。并堅決打好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攻堅戰,推廣種植高原夏菜和秋菜8800畝、特色林果1.2萬畝,建成食用菌生産棚1950座,培育形成食用菌、高原夏菜和特色林果三大新興産業。同時,全力推動文旅産業發展,胭脂湖景區、草長溝景區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該縣被互聯網新聞中心評為“新時代·中國最美鄉村旅遊目的地”。
下大力氣持續改善民生。新改擴建各類學校163所,“兩後生”全部接受職業教育。深入推進“健康康樂”建設,貧困人口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100%,核酸檢測PCR實驗室、縣醫院發熱門診建成使用,醫療衛生條件明顯改善。開通康樂至臨洮、康樂至蓮麓的公交車,公共服務設施更加完善。組織實施特殊困難群體面貌改善提升行動,統籌開展環境、廁所、風貌“三大革命”,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綠色和生态成為該縣創建工作最厚重的底色和最大的亮點。
依法治理:保障各族群衆合法權益
康樂縣堅定不移用法律保障和鞏固民族團結,圍繞強化民族事務治理、宗教事務管理、基層組織建設、民族法治保障和平安康樂構建,團結帶領各族幹部群衆謀長遠之策、行固本之舉、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
認真貫徹落實《憲法》《民法典》《民族區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規,在全縣範圍内開展“八五”普法和“法律八進”活動,集中開展民族宗教政策“百場萬人”大宣講。同時,成立民族宗教政策宣講小分隊,深入到鄉鎮村社、宗教場所、機關單位開展多輪次的巡回宣講,打通了民族宗教政策法規宣講的“最後一公裡”。
圖片來源:民族日報
在此基礎上,健全完善跨區域協作機制,做好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與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的濟南市鋼城區、萊蕪區簽訂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協議,促進兩地提升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的質量和效果,切實維護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合法權益,實現雙向服務、雙向管理。
“親密好像石榴籽、幸福猶如石榴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有新作為。下一步,康樂縣将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不斷強化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進一步鞏固提升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創建成果,共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着力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康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