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泰國為什麼是少數民族

泰國為什麼是少數民族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16 19:38:46
泰國地緣政治分區與民族問題

傳統上,泰國可以劃分為四大地理分區,對應泰國的四大地理模塊,分别為泰北高地,湄南河平原,呵叻高原與克拉地峽。盡管在1977年泰國政府重新細分為了6區域系統,但事實上4區域系統更具有代表性和研究性。

與此同時,泰國的種族起源多種多樣,并且還在不斷發展。由于泰國民族主義和社會壓力的壓力,國家的民族構成遭到了模糊化。

泰國四大地形區

泰國為什麼是少數民族(東南亞篇九當代泰國國家民族問題與宗教矛盾)1

這種壓力與種姓式的心态交織在一起,賦予某些群體更高的社會地位。泰國政府在其向聯合國提交的“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的報告中正式承認了62個民族社區。

因此筆者将以4地區為主線,闡述泰國不同地區所需要面對的民族問題。

泰國四區域劃分制度

泰國為什麼是少數民族(東南亞篇九當代泰國國家民族問題與宗教矛盾)2

一、泰北高地:山地部落問題

山地部落是泰國用于所有種族群體的術語,他們大多居住在泰國北部和西部高山地區,包括泰國北部,老撾和緬甸之間的邊境地區。

泰北山地

泰國為什麼是少數民族(東南亞篇九當代泰國國家民族問題與宗教矛盾)3

在19世紀,生活在泰國北部山脈中的山地部落是泰國最大的非佛教徒群體。他們的山區位置是偏遠的且難以進入。在泰國官方文件中,山地部落Chao Khao)一詞開始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

這個術語突出了山谷和山地的二分法。在大多數情況下,泰人占據了更多的肥沃山間盆地和山谷,而較弱勢的群體生活在較貧窮的高海拔地區。

泰北民族分布

泰國為什麼是少數民族(東南亞篇九當代泰國國家民族問題與宗教矛盾)4

傳統上,山區居民主要是自給自足的農民,他們使用刀耕火種的農業技術來耕種森林茂密的社區。普遍認為削減和焚燒做法具有環境破壞性,政府對邊境安全的關注以及人口壓力是泰國政府強行遷移許多山地部落的人民。

主要種群

泰國境内的七個主要山區部落,分别是阿卡族(哈尼族),拉祜族,克倫族,苗族,瑤族,傈僳族和巴朗人(德昂族)。他們大部分都是跨界民族,生活在中緬泰老四國邊境地區。

民族的語系分類

漢藏語系民族:阿卡人,拉祜族,克倫族,傈僳族

以上四個民族均為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的分支,除克倫族以外,哈尼族、拉祜族、傈僳族均有在中國分布。

其中克倫族是東南亞最大的山地部落之一。在緬甸有克倫族主體省份——克倫邦,位于緬泰邊境地區。克倫人的總人口不詳,因為他們遍布緬甸,老撾和泰國,最主要分布于緬泰邊境的 他念他翁山脈的山區。

克倫邦位置

泰國為什麼是少數民族(東南亞篇九當代泰國國家民族問題與宗教矛盾)5

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在緬甸沒有進行過可靠的人口普查。人口估計數為750萬至1400萬人。。泰國約有320,000名凱倫人,占該國山地部落總人口的一半。但由于緬甸内戰,現湧入泰國生活的克倫人約有100萬。

苗瑤語系民族:瑤族,苗族

苗族是中國古代黃河流域的原始居民。由于屬于漢藏語系的華夏部落從北方擴張,迫使他們向南遷移到老撾和越南,以逃避壓迫和迫害。

最大的兩次苗族向東南亞的遷移發生在中國明清兩朝,其中以清朝為最。從明朝播州楊應龍叛亂,清朝乾隆古州苗疆起義到嘉慶苗民起義,起義被鎮壓的最終結果是他們在中國西南大規模外流,最終進入東南亞并到達泰國北部。

泰國為什麼是少數民族(東南亞篇九當代泰國國家民族問題與宗教矛盾)6

苗族部落被廣為人知是因為苗族武裝曾在越戰中站在美國一邊。但也因此在戰後遭到了老撾政府和越南政府的嚴酷鎮壓。而在1975年老撾内戰中,大量苗族部落為了躲避戰亂逃到了泰國。

苗瑤語系民族的遷徙

泰國為什麼是少數民族(東南亞篇九當代泰國國家民族問題與宗教矛盾)7

今天,苗族主要位于泰國高地。在山地部落中,苗族正在融入泰國社會,并成為最成功的社區之一。目前泰國苗族人口估計約為250,070人,并分為不同支系:花苗,黑苗和白苗等。

瑤族是苗族的近親民族,他們的立場基本與苗族一緻,在越南戰争中支持美國而在戰後遭到了清算。

苗族至今在老撾和越越南都有獨立組織。上個世紀著名的老撾苗族将軍,“苗族雄獅”王寶抗越南老撾失敗,流亡美國,組建 “老撾民族聯合陣線”。

在老撾篇中會對東南亞苗族生存情況進行補充。

南亞語系民族:德昂族(巴朗人)

與他們的近親孟族和高棉人一樣,德昂族屬于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是在早期東南亞的土著民族。另一支南亞語系民族是佤族,是德昂族的近親。

在泰國,德昂族的人口很少,他們主要分布在緬甸撣邦高原的巴朗民族自治區并擁有自己的民族武裝——巴朗民族解放軍,與他們的親族佤族一樣。

巴朗民族自治區(Pa Laung SAZ)

泰國為什麼是少數民族(東南亞篇九當代泰國國家民族問題與宗教矛盾)8

“山地民族”問題曾經是泰國民族治理政策的重點,因為其經濟社會的自給自足性質,難以受到泰國政府的有效控制。

同時他們是泰國北部最大的非佛教徒群體, 與泰國佛教主流社會格格不入,并遭到泰國政府的歧視,許多人依然沒有泰國公民的身份與權利。

據《曼谷郵報》2013年的一篇文章稱,“近百萬山地人和森林居民仍然被視為外來犯罪分子,因為大多數人生活在受保護的森林中。被視為國家安全威脅,其中數十萬人被拒絕公民身份,盡管許多人都是當地人。”

但随着泰化政策的推行,山地民族得到較好的解決。

二、中央地區孟族保護問題

孟族(Mon),實際上為最早到達湄南河流域的民族。為南亞語系諸民族之一,并在此建立起輝煌的文明——從5世紀的陀羅缽地到12世紀的哈利奔猜與羅渦國,孟人曾經廣布在伊洛瓦底平原到湄南河。

公元10世紀的東南亞

泰國為什麼是少數民族(東南亞篇九當代泰國國家民族問題與宗教矛盾)9

但最終,孟人文明遭到了12世紀南下的泰民族的摧毀,并遭到了後者的廣泛統治與同化。當今孟族主要分布于緬甸的孟族自治區——孟邦。

緬甸孟邦位置

泰國為什麼是少數民族(東南亞篇九當代泰國國家民族問題與宗教矛盾)10

泰國大部分孟族早在泰民族南下後随即遭到了同化。但在當代泰國中央地區的農村依然發現了少量的孟人村莊。

泰國人稱他們為ชาวบน,意思是“上層人”或“天空人”。他們的自我稱呼是“山地民俗人”,在現代的孟語中翻譯為“山地種植者”。2006年估計,泰國孟族人口約為1500人,在全國範圍内約有2000-6000人,信仰小乘佛教。

作為湄南河平原的原住民,消失的孟族群體應該得到合理的保護。孟人的佛教文明也曾經深深影響了泰國文化,并使南下的泰人皈依了佛教。

三、東北地區民族認同問題

泰國東北地區事實上事實上由單一地形——呵叻高原所構成。

盡管被稱為高原,事實上呵叻高原更像是一片巨大廣闊的平原地區,海拔僅僅隻有100-300米,被稱為高原實際上名不副實。

泰國為什麼是少數民族(東南亞篇九當代泰國國家民族問題與宗教矛盾)11

幾百年來,這片巨大的高原一直都叢林密布,人口相對稀少。即使到了20世紀50年代中期,高原東北部仍然林木叢生,隻有少22%的土地被耕種。19世紀茂密的森林裡居住着許多如克木人(南亞語系原住民)一樣的狩獵者和采集者,我們可以在今天難府和沙耶武裡省邊界的叢林地區找到他們最後的殘存者。

泰國為什麼是少數民族(東南亞篇九當代泰國國家民族問題與宗教矛盾)12

與法國人于19世紀制作的地圖以及20世紀老撾民族主義者制作的地圖相反,瀾滄王國最輝煌時也隻統治了湄公河沿岸處于呵叻高原北部邊緣地區。佬族在占巴塞地區決定性的優勢直到18世紀初才出現。

阿瑜陀耶王國(大城王朝)對該地區也不感興趣,隻是到了17世紀中期才在兩個古老高棉城鎮的遺址上建立了加強的前哨呵叻府。

佬族:伊桑人與伊桑地區(Isan)

盡管統治十分脆弱,但在瀾滄王國建立之後,呵叻高原的大部一直由瀾滄王國控制,佬族人也開始由湄公河上遊進入該地區,與土著高棉人争奪地盤。

但随着高棉的黑暗時代到來,弱勢的高棉王朝遷都金邊之後,高棉人隻能龜縮在呵叻高原的南部,而西部一些地區由大城王朝占據。

泰國為什麼是少數民族(東南亞篇九當代泰國國家民族問題與宗教矛盾)13

高原真正“佬族化”是随着老撾阿奴王的起義反抗暹羅統治而發生。這次起義促使暹羅政府着手一項系統的政策,即将成千上萬的佬族人從湄公河東岸遷入這個由暹羅強勢控制的地區。

在吞武裡王朝崛起後,暹羅已經吸收蘭納以及瀾滄王國故地,成為泰語族的統一帝國。

但法國殖民者的到來使老撾重新脫離了暹羅的統治,從而避免老撾遭到泰國吸收的命運。但泰國割地老撾,卻使呵叻高原成功保留在了泰國之内直至今日。

泰國為什麼是少數民族(東南亞篇九當代泰國國家民族問題與宗教矛盾)14

而這部分留在泰國的佬族人被稱為“伊桑人”,呵叻高原也被成為伊桑地區。更為嚴重的是,佬族(被劃分為東北泰人)人口達到2200萬人,幾乎占到泰國人口的三分之一!

如何消化這部分佬族人并使之産生泰國認同,成為當代泰國民族問題中最核心的問題,因為他們的人口體量最為龐大。

上高棉地區與北高棉人

北高棉人(Northern Khmer people),漢語通常翻譯為上高棉,英文則稱為“北高棉”,指分布在呵叻高原南部的高棉人。

在12世紀泰人南下東南亞之前,高棉人就已經出現在這個地區。随着吳哥淪陷,伊桑地區的高棉人受到泰國影響力增強。在18世紀,泰國正式吞并了金邊王朝的蘇林省。高棉居民成為泰國君主制的事實上的臣民,并開始了漫長的文化同化過程。

泰國為什麼是少數民族(東南亞篇九當代泰國國家民族問題與宗教矛盾)15

盡管如此,在靠近柬埔寨邊境地區依然存在大量高棉人,并在蘇林等省占據多數。

雖然它不像越南的高棉克羅姆(下高棉人)那樣大規模,但由于泰國和柬埔寨在文化和曆史聯系方面的相似性,居住在伊桑地區的一些高棉人要求更多的權利并嚴格反對高棉人的泰國同化政策。

此外,泰-柬兩國關于高棉遺址的邊境争端和高棉民族主義的興起,以及泰國政府和柬埔寨政府之間的敵對行動使他們的關系更加動蕩。

但随着泰化政策的進行,北高棉地區的高棉人受到稀釋和同化。

四、南部地區: 泰南三府的伊斯蘭恐怖主義

下一章講述泰南三府伊斯蘭馬來民族問題和泰華人同化問題,以及泰國的民族宗教政策:泰化(Thaification)。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