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鐵牛的來曆,為何幾千年風雨侵蝕,還能保存完整?
水是生命的源泉,自古以來,世界上著名的文化起源地都出現在水源周邊,黃河流域就是其中之一。
黃河流域文明和其他古代文明有相當大的區别,因為黃河流域的自然條件非常惡劣,氣候變化大。而且黃河的河道變化不定,無法進行正常的灌溉,隻能種植不需要灌溉的粟(小米),黃河流域的古代文化就是粟文化。
黃河鐵牛是黃河岸邊著名的鎮水神獸,它出土于現在山西省的永濟市,這裡曾是古代黃河蒲津渡的渡口,是古代晉陝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
而從唐代建造了這八座大鐵牛開始計算,至今已經有1300多年的曆史,經過數次黃河的改道,鐵牛被淹沒在了河水之中。
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由于興建三門峽水庫蓄洪,古代渡口出現了大範圍淤泥堆積的情況,鐵牛也被埋在了黃河的泥沙之中,不見了蹤影。
後來經過文物專家向國務院申請,國家才啟動了尋找鎮水神獸的計劃,經過長達一年的搜尋,在1989年,四隻鐵牛才得以重見天日。
唐代為何造此神獸?曆史上黃河決堤的記載數不勝數,中國人也是在治理黃河洪水泛濫的問題上奮鬥了上千年。
到了鼎盛的大唐時期,唐玄宗為了彰顯國力,震懾洪水,于是在唐代的中都蒲州,命工匠建造了8隻大鐵牛分列于黃河兩岸。
那為何是鐵牛,而不是其他動物呢?
其實這個也是有出處的,據《易經》記載:牛象坤,坤為土,土勝水。通過五行相生相克的特點,牛即是土,水來土掩,因此,在神獸中,鐵牛具有鎮水驅災的作用。
同樣,在每個鐵牛周圍,都有一個鐵人“看護”神獸,他們服裝各異,有唐裝、有突厥裝、有西亞裝,反映出大唐的包容與胸懷。
鐵牛如何保護的完好無損?
其實說完好無損有些誇張,在1989年打撈出來的4隻鐵牛已經或多或少有了生鏽的痕迹。隻見這些鐵牛形态各異,大約長3米,寬1米3,高1米9,連同鐵牛下方的底座重量竟然達到了70噸,令人歎為觀止。
再說到鐵牛制作的工藝方面,鐵牛的栩栩如生間接反映出唐代煉鐵技術的成熟,鐵牛表面塗有一層厚厚的鍍膜,在最大程度上阻止了鐵遇到氧氣而被氧化成鐵鏽,這也是鐵牛在潮濕的岸邊能長期不生鏽的原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