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任的自留地
自留地開了這麼久,也沒有聊過一個汽車品牌,今天剛好有空,我想聊聊福特。
除了教科書中學到的T型車和流水線,福特作為一個汽車品牌,也給我留下過幾次深刻的印象:
在2008年美國經濟危機時,福特是美國三大汽車公司中,唯一沒有申請破産保護或政府救助的一家。如果翻看美國一百多年的汽車制造業曆史,你會發現,在美國隻有兩家汽車公司從未破産過,一家是福特,一家是特斯拉。
▎全球最大的經銷商,擁有一座福特博物館
2014年因為工作的關系,我在加州參觀了幾家不同品牌的汽車經銷商,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并不是在Santa Monica賣雷克薩斯的西班牙風格4S店,也不是那個超級大的豐田經銷商停車庫,而是下面這家祖孫三代經營,名叫Galpin的洛杉矶福特經銷商。
盡管Galpin在美國也代理銷售其它汽車品牌的産品,但在Galpin的網站上,最醒目的位置,仍是介紹其作為全球福特銷量第一經銷商的内容,銷量冠軍從1990年保持至今,連續26年,無人撼動。
這家經銷商集團經營着從起亞、本田,到阿斯頓馬丁、世爵在内的12個汽車品牌,但老闆Bert Boeckmann表示,他最大的自豪,還是作為福特全球最大經銷商店的地位,三代人從福特起家,并都是這個汽車品牌的忠實愛好者,很多汽車品牌喜歡拿名人的故事做文章,比如寶格麗先生和别克的故事,對于多數美國人而言,Boeckmann家族從福特愛好者,做到福特最大的銷售者的故事,顯得更加貼近生活。
▎合資夥伴,成為中國銷量第一本土的汽車品牌
在國内汽車圈内,當年福特與長安的合資,并不被業内看好。作為一家軍工血統的制造業公司,長安在與福特合資前,隻有長安鈴木一家合資公司,長安在1958年至1963年期間,曾以重慶兵工廠的身份,制造過1,390輛46型吉普車,後來這個項目移交到了北京汽車制造廠,這就是北京吉普的前身。
直到1984年11月15日,這家兵工廠才正式投産了面向市場的民用車産品——CS112和CS110兩款微型貨車。由于最初的産品來自對日本鈴木汽車的仿制,這也順理成章地讓鈴木,成為長安汽車的第一個合資夥伴。1993年6月,重慶長安鈴木正式成立。合資多年期間,除了504,861輛奧拓之外,鈴木這個合作夥伴,并未讓長安鈴木趕上中國私車消費的“黃金歲月”。
直到2001年4月25日,長安福特汽車公司的成立,才讓長安真正接觸到了全球一流汽車制造商所帶來的優勢:從嘉年華、蒙迪歐、福克斯,到如今的翼虎、銳界等車型。除了引入時機不當的S-MAX之外,長安福特從合資至今15年來,還沒有出現過明顯背離市場需求的産品。在國内衆多合資車企中,也較為少見。
如果從微車算起,長安汽車正式進入市場應該是1998年,基于鈴木技術打造的長安之星微面,在2001年,便讓長安品牌汽車累計銷量達到100萬輛。但長安真正開始在乘用車市場布局,則是從2006年11月推出的奔奔算起,到2016年也正好十年,前陣子《童濟仁汽車評論》編輯們做《自主十年》選題的時候,我告訴他們,長安和上汽的自有品牌,實際都是2006年起步,一個從最低端起步,一個從最高檔切入,如今差異之大,令人唏噓不已。
有趣的是,2003年當長安福特第一輛國産嘉年華下線的時候,長安汽車第一個海外設計中心——長安汽車歐洲設計中心也悄然成立。福特和它在中國的合資夥伴,不約而同地,首先把歐洲的産品和設計,帶入中國。如今,長安也成為國内所有合資車企中,唯一一家中方品牌乘用車銷量高于外方品牌的企業,從某種程度上說,福特和長安的合作,既成就了福特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和品牌地位,也給長安培育和輸送了人才,成就了長安自有品牌的老大地位。
▎品牌向上:從降低福克斯的銷量占比開始
回顧一下從2003年開始,長安福特的産品投放節奏,從最早的嘉年華、蒙迪歐、福克斯等車型,無一不是福特在歐洲市場銷售的産品。這和福特的老對手——通用汽車的思路完全不同。通用早期引入中國的産品,美國的、歐洲的、韓國的、澳洲的都有,後來逐步摸索出了中國本土化最合适的産品。福特的做法,則有點兒跟随大衆,當上海大衆引入途安後,福特便帶來了S-MAX。
其實,在全球汽車巨頭中,能夠同時向中國市場輸出歐洲和北美(或日本)兩個不同區域全系産品的企業,隻有福特、通用、豐田三家。這其中,福特最早打開中國市場局面和奠定口碑的車型——福克斯,也來自歐洲市場。
當年誕生于福特C1平台的福克斯,共享技術的車型包括沃爾沃S40和馬自達3,都是具備較好駕控口碑的産品。在中國市場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福克斯=福特”也成為包括福特在内,好幾個汽車品牌面臨的問題。
當年三個主要案例包括:明銳(斯柯達)、科魯茲(雪佛蘭)和福克斯(福特)。盡管三個品牌也都有其它車型推出,但用戶對品牌和口碑的認知,卻往往聚焦在這三款明星車型上,明星車型占品牌整個銷量的比重,也都非常高。
不同的是,福特率先實施了1515戰略,成為長安福特在中國市場迅速崛起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是福特産品體系和品牌打造最為重要的一個戰略。多款車型的快速引入,以及近兩年來進口福特産品,林肯品牌的回歸,讓福特快速擁有了國内最完整的SUV産品線和轎車産品線。
2014年12月30日,長安福特針對中國市場的本土化産品——福睿斯的出現,正式讓長安福特有了“銷量基礎”車型。2016年1-9月,福睿斯一款車型的銷量,超過了20萬輛,占到長安福特總銷量的30%。
另一個30%的銷量貢獻,來自于長安福特三款SUV車型,這也讓長安福特不再像五年前一樣,僅靠一款福克斯來支撐品牌形象和銷量。相比之下,今年雪佛蘭科魯茲的銷量,至今仍占到整個品牌的45%。
今年福克斯的銷量,隻占到整個長安福特銷量的23.3%。這個占比的重要變化,很多媒體在講品牌故事時,往往容易忽略。
▎下一個故事:什麼是福特的品牌精神?
在你印象中,福特是一個什麼樣的汽車品牌?
如果這個問題放在美國,多數人會回答:Tough!福特多年來在皮卡系列産品中的slogan,也是“Build Ford Tough”,簡單,明确,印象深刻。
但在中國消費者眼中,福特是一個什麼樣的品牌?這個問題的答案,還非常分散,模糊,沒有聚焦。如果問福克斯是什麼?多數人會說:“好開,好玩”,就連我公司裡90後的小朋友,也有福克斯RS的跪舔級粉絲。
但在中國,福特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品牌?2017年長安福特在中國市場沒有多少全新車型可以推出,是時候,該想想品牌這個話題了。
梳理一下福特的産品線,可以清晰的看到,在中國市場,如果算上進口車型(含林肯),福特的兩大産品線非常清晰:全系列的SUV和親民運動轎車。
所謂全系列的SUV,從最便宜的翼博,到最貴的林肯領航員,福特在中國市場,一共擁有多達八款SUV車型在售。長安福特三款國産車型:翼博、翼虎、銳界,江鈴福特還有一款撼路者,進口福特探險者,林肯品牌三款SUV。售價區間從9.48-98.88萬,覆蓋了全尺寸和全價格區間。
在中國市場,福特也是全球跨國車企中,第一個做到SUV市場全系列、全尺寸車型覆蓋的。隻是産品之間,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消費認知印象。不算林肯,福特品牌在中國市場也已擁有五款SUV車型,已經形成家族化。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福特全系SUV車型,那麼最合适的,便是福特在北美用于皮卡的Tough,福特自1965年開始生産SUV車型至今,已經經曆了半個世紀,最早的SUV産品,也源自皮卡,Tough精神本就一脈相承。
在中國,如何理解Tough?“皮實、堅固、耐用”便是最好的解釋,這也是最容易讓消費者産生品牌與産品之間關聯的形容詞。加快福特品牌在中國市場SUV家族化的建立,也是福特品牌在中國市場需要長期去講的故事。
親民運動轎車,則是福特品牌的另一個口碑可傳播優勢。從福克斯、蒙迪歐到Mustang,福特轎車産品線,從不缺少“運動”的基因。為何要加一個“親民”?因為福特所有運動産品線的價格,都是“可接受、可負擔”的。例如,進口Mustang的起價不到40萬,在國内市場找不到第二家。福克斯RS和ST的價格,也堪稱同類車型中性價比出衆的。
“Tough的SUV,親民運動的轎車”,我覺得,這些才是福特品牌應該給中國消費者帶來的品牌内涵。
汽車品牌營銷,經曆了太多年的浮誇,迎合了一代人的虛榮心,當品牌面向90後、95後這些車輪上長大的一代時,浮誇華麗不着邊際的宣傳語,還能打動他們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車輪上長大的一代,更需要直接、真實、可信的汽車品牌,因為在他們眼裡,車是工具,亦或玩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