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教材
知識點
作者介紹:
梁曉聲:當代作家,祖籍山東榮成人。
主要作品:短篇小說《父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篇小說《今夜有暴風雪》;長篇小說《雪城》《一個紅衛兵的自白》等。
我會寫:
辭:cí(辭掉、辭退、辭職)
抑:yì(壓抑、抑制、抑揚頓挫)
碌:lù(忙碌、勞碌、碌碌無為)
吊:diào(吊燈、吊床、提心吊膽)
酷:kù(殘酷、酷愛、酷暑)
暑:shǔ(酷暑、暑期、防暑、消暑)
燥:zào(幹燥、噪聲、聲名大噪)
脊:jǐ(脊背、屋脊、豎起脊梁)
竟:jìng(竟然、畢竟、有志竟成)
龜:jūn(龜裂、龜手、龜裂紋)
哇:wɑ(快走哇、别哭哇)
忍:rěn(忍心、忍受、忍俊不禁)
械:xiè(機械、槍械、器械)
酸:suān(心酸、腿酸、酸甜苦辣)
權:quán(權利、職權、選舉權)
我會認:
魄:pò(失魂落魄、魂飛魄散)
頹:tuí(頹敗、頹廢、頹壞)
紉:rèn(縫紉、紉針、縫紉機)
褐:hè(褐色、褐煤、短褐不全)
憊:bèi(疲憊、憊乏、疲憊不堪)
耽:dān(耽誤、耽擱、虎視耽耽)
兜:dōu(衣兜、布兜、網兜)
形近字:
辭(辭職)敵(敵人)
抑(壓抑)仰(仰望)
碌(忙碌)綠(綠色)
吊(吊床)呆(發呆)
噪(噪音)燥(幹燥)
竟(竟然)競(競争)
哇(你好哇)娃(女娃)
酸(心酸)峻(險峻)
權(權利)僅(不僅)
多音字:
給:gěi(送給)jǐ(給予)
掙:zhèng(掙脫)zhēng(掙紮)
曲:qū(曲折)qǔ(小曲)
龜:jūn(龜裂)guī(烏龜)
塞:sāi(木塞)sè(堵塞)sài(邊塞)
近義詞:
連續——持續 慫恿——唆使 頹敗——衰頹
忙碌——繁忙 猶如——好像 掃視——環視
疲憊——疲勞 吃驚——驚訝 耽誤——耽擱
立刻——立即 數落——批評
反義詞:
連續——間斷 壓抑——輕松 忙碌——清閑
瘦弱——強壯 彎曲——筆直 疲憊——亢奮
立刻——遲疑 震耳欲聾——鴉雀無聲
理解詞語: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驚慌的樣子。
慫恿:鼓動别人去做(某事)。
壓抑:對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發揮。
頹敗:衰落;破敗。
忙碌:忙着做事,不得空閑。
震耳欲聾:耳朵都快震聾了,形容聲音很大。
瘦弱:肌肉不豐滿,軟弱無力。文中指母親身體單薄而虛弱。
疲憊:非常疲乏。
耽誤:因拖延或錯過時機而誤事。
龜裂:皮膚因寒冷幹燥而開裂。
數落:列舉過失而指責,泛指責備。
詞語擴展:
表示聲音大的成語:
震耳欲聾 聲如洪鐘 響徹雲霄
響遏行雲
形容心神不定的成語:
失魂落魄魂不守舍忐忑不安 心神恍惚
課内詞語:
句子解析:
1.母親還從來沒有一次給過我這麼多錢。我也從來沒有向母親一次要過這麼多錢。
“從來沒有……也從來沒有……”從不同角度寫出了這一元多錢不論對“我”還是對“我”家來說,都絕對不是個小數目,可見“我”家很貧窮。
2.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衛軍》,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失魂落魄”把“我”對這本書的渴望程度淋漓盡緻地表現了出來,讓讀者看到了一個酷愛讀書的孩子形象。
3.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将頭俯在縫紉機闆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腳并用的機械忙碌狀态……
這裡四個“立刻”連用,寫出快節奏的工作,這是疊加,是快速、加倍的工作,為了兒女的生活、讀書,不伸懶腰,不喘氣,不休息,拼着老命工作。母親塞給我的是錢,更是濃濃的希望和濃濃的情。
4.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着。
“掏”“數”兩個動詞寫出了母親對這不多的錢的珍惜。母親給“我”的不僅僅是錢,更多的是對“我”讀書的支持和濃濃的愛。
5.我想我沒有權利用那錢再買任何别的東西,無論為我自己還是為母親。
這句話是說,母親掙錢那麼不易,家境那麼困難,但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書,使我滿足了讀書的強烈願望。我如果用那錢買别的東西,實在對不起母親,對不起母親濃濃的愛子真情。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5):交代了事情發生的緣由。
第二部分(6-34):寫出了向母親要錢的經過。
第三部分(35-38):交代了事情的結果。
課文主題:
課文講述了“我”的母親在家境極端貧困的情況下,毫不猶豫地給“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體現了母親對子女無私的愛,也表達了“我”對母親的愛和感激。
問題歸納:
1.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麼?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
2.母親的工作環境有什麼特點?描寫母親的工作環境有什麼作用?
空間低矮、四壁潮濕、光線陰暗、酷熱難耐、空氣污濁、噪音震耳。母親的工作環境非常惡劣、工作條件極差、勞動高度緊張,說明母親掙錢十分不容易。在這種情況下給錢買書,更表現了母親對“我”的愛是無條件的。
3.你從對母親的外貌描寫中體會到了什麼?
對母親的外貌描寫刻畫了其身體瘦弱的形象。“極其瘦弱”說明長期的貧困生活使母親的身體瘦弱不堪,“脊背彎曲”寫出了母親工作的艱辛。母親用瘦弱的身軀承擔着家庭的重擔,也為“我”很難張口要錢作鋪墊。
4.你有過“鼻子一酸”這樣的經曆嗎?說給大家聽聽。
東門車站“慈善一日捐”活動現場,大紅色的募捐箱格外醒目,募捐的人卻寥寥無幾。10 點鐘左右出現了感人的一幕:一個乞丐拄着木拐杖,緩慢地走到募捐箱前,将碗裡乞讨來的錢都倒進了募捐箱中,然後緩緩地走了。看到這一幕,我的鼻子一酸,快步走到募捐箱前,從口袋裡掏出媽媽給我買書的一百元毫不猶豫地投了進去,我想媽媽是不會批評我的。
課後習題答案:
1.邊讀邊想象課文中的場景,說說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
文中對母親的外貌、動作、語言描寫,集中體現了“慈母情深”,同時反映了“我”當時的感受、體驗,表達出“我”對母親的愛。
(1)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着,頭湊到縫紉機闆上。——瘦弱的母親
(2)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着。——貧苦的母親
(3)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将頭俯在縫紉機闆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腳并用的機械忙碌狀态……——辛勞的母親
(4)“誰叫我們是當媽的呀!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通情達理的母親
2.讀下面的句子,注意反複出現的部分,想想它們的表達效果,課文中還有一些這樣的句子,畫出來和同學交流。
A.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着我,我的母親的眼睛……
一連三個“我的母親”,運用反複的修辭手法,把母親的動作寫得很具體,母親如此艱苦的工作環境使作者内心内心産生了巨大的觸動。
B.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将頭俯在縫紉機闆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腳并用的機械忙碌狀态……
用反複的手法細緻地刻畫了母親一連串的動作,不僅讓讀者感受到了母親的辛勞,而且加深了讀者對母親的印象,為後文做好了鋪墊。
3.小練筆:
聯系上下文,說說為什麼“我”拿到錢時“鼻子一酸”。你有過“鼻子一酸”的經曆嗎,試着寫一寫。
“我”當時為母親辛勤勞作的場面所感動,為自己不能體貼母親而内疚,所以“鼻子一酸”。
例文:
星期天早晨,天氣很冷。媽媽準備把我弄髒的上衣洗幹淨。
首先,她把盆放在水池邊,輕輕擰開水管。水就如頑皮的小孩一樣,歡快地流入水盆。不一會兒,水盆就滿了,媽媽于是伸手把水龍頭擰緊。
她先放進衣服,再倒入一些洗衣粉,泡一泡,然後開始在搓衣闆上使勁地搓洗起來。接着,她将洗好的衣服放進另一個水盆裡投洗幹淨,最後挂在院子裡的衣架上。
上衣在陽光、微風中輕輕擺動,好像媽媽的笑容。可是,我一看媽媽的手,手已經凍得通紅了。為了把我的衣服洗幹淨,媽媽……
我愛你,媽媽。
課外拓展:
有關母愛的名言:
(1)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隻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 ——鄭振铎
(2)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高爾基
(3)母愛也像那一顆顆龍眼,不管表皮多麼幹澀,内裡總會深藏着甘甜的汁液。 ——遲子建
生字講解
課文解讀
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了“我”的母親在家境極端貧困的情況下,毫不猶豫地給“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體現了母親對子女無私的愛,也表達了“我”對母親的愛和感激。
課文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發生的緣由。“我”想買一本一元多錢的書,但家境貧寒,願望難以實現。可是對于書的強烈渴望還是讓“我”走進了母親工作的小廠。
課文第二部分(第6~34自然段)寫出了向母親要錢的經過。在小工廠裡,“我”看到了母親勞苦的工作狀态,但是當“我”提出要買一本書的時候,母親毫不猶豫地把錢給了我。
這一部分包括“進工廠找母親”(第6~19自然段)和“母親給錢買書”(第20-34自然段)兩個場景。在進工廠找母親的過程中,作者對母親工作的場景進行了詳盡的描述。廠房内環境非常惡劣:潮濕陰暗、悶熱嘈雜、擁擠狹窄。這些描寫與下文中的細節相照應,如,人物之間對話需要呐喊才能聽到彼此,“我”要穿過一排排縫紉機才能走到在角落裡工作的母親面前,工人們白天也要用燈泡照明才能工作,工作時要湊到縫紉機闆上才能看見。而“我”不敢相信自己的母親所處的環境如此惡劣,工作如此辛勞,内心極度地震驚和不安。“母親給錢買書”的場景中,母子之間、母親和工友之間對話的場景以及其中的細節也體現出慈母情深。母子之間的對話非常短促,一方面是因為環境的嘈雜以及母親工作的緊迫,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向母親要錢時内心充滿了愧疚,幾乎說不出話來。在“我”嗫嚅着說出想要買書的時候,母親的行為與工友的态度形成鮮明的對比。工友的話中不僅有對母親的動阻,還有對“我”要錢買書的指責,而母親的回答卻充滿了對“我”讀書的認可和支持。揉得皺皺的毛票、龜裂的手指說明錢攢了很久和來之不易,母親甯願勞苦、甯願貧窮,也要讓孩子讀書,可見母親的胸襟和遠見。而此時的“我”才發現母親的瘦弱,才意識到自己的成長和責任,要照顧母親的想法已經遠遠勝過買書的渴望。(小學語數)
課文第三部分(第35~38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結果。“我”拿到錢沒有買書,卻給母親買了水果罐頭。但母親又給我湊足錢買了書。此時作者買書,不再是簡單地出于對讀書的渴望,更是出于對為人子的責任和對母親的感恩。
文中反複出現的詞句,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如,對母親轉過身來時的描寫,将一連串動作分解、細化,像慢鏡頭一樣出現、聚焦,雖然是短短的一瞬,畫面卻十分清晰、刻骨銘心,表達了“我”看到勞碌的母親轉過身來時的驚訝、酸楚。同樣,母親給“我”錢之後的幾個動作,連續使用了幾個“立刻”,表明母親工作時的動作快、節奏快,寫出了母親不辭勞苦、争分奪秒工作的狀态。第7自然段出現的七八十台破縫紉機、七八十個女人、七八十隻燈泡,“七八十”這個詞語的反複使用,勾勒出小工廠極端擁擠、悶熱嘈雜的環境。
課文配有一幅插圖:逼仄的屋子裡縫紉機、人、貨物一個挨一個;母親彎曲着極其瘦弱的脊背,頭湊到縫紉機闆上,神情專注;“我”發現母親後,一臉的驚訝和痛苦,直觀形象地再現了“我”在工廠找母親的場景。
同步練習1
同步練習2
參考答案:
第一課時
一、忙碌 噪聲 龜裂 頹敗 辭退 壓抑 權利 脊背
二、EFDA
第二課時
一、1. ② 2.⑤ 3.① 4.③ 5.④
二、1. 辛勞 2. 疲憊 3. 艱辛 4. 通情達理
三、1.A 2.B
四、貧窮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兒子買書 感激、熱愛、崇敬
五、1. zhēng 振
2.A
3.“我”為了要錢去工廠裡找母親。
六、示例:我的母親熱情大方,心地善良。我非常喜歡我的母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