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陵鎮陳流村委塘山村,小編為你揭秘石陵紅薯粉手工制作的全過程。
興賓區石陵鎮宣傳委員、副鎮長覃麗告訴記者,傳統手工藝制作的紅薯粉給當地群衆帶來了很好的收益,為石陵鎮開展好脫貧攻堅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下一步,他們打算把這個紅薯粉的傳統手工藝制作法申請“自治區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讓這個紅薯粉的傳統手工藝制作法能夠得到很好的傳承下去。
韋桂妹将結成塊的紅薯漿攆碎,放進一個大水缸裡。韋桂妹向記者介紹,傳統手工制作的紅薯粉有好幾道工序,其中包括篩選紅薯、清洗、碾磨、沉澱、攪拌、蒸制、切條、晾曬、包紮等。
加上一些清水,将紅薯漿均勻攪拌。
将拌勻的紅薯漿倒入一個盆裡,以方便拿去蒸制。
将紅薯漿輕輕均勻塗在一個專門的蒸具中,不要塗得太厚。
蓋上鍋蓋,蒸一段時間。
用一個滾筒,将蒸熟了的紅薯粉輕輕卷起。
紅薯漿蒸熟後,就成了這樣子,方便拿起來。
輕輕将成塊的紅薯粉擱在竹墊上。
韋桂妹一會兒進出廚房,一會兒在院子裡晾曬,忙得不亦樂乎。
成塊的紅薯粉在太陽下晾曬。
晾曬一會的紅薯粉就要收起來了。值得注意的事,由于成塊的紅薯粉還要用刀具來切成條,所以不能晾曬太久,晾曬太久變硬就不方便切成條狀。
工序雖然多了點,但做起來并不是很複雜,韋桂妹說,她自小就跟家人學做紅薯粉。如今,她的子女們也全部學會了這一手工制作的方法,并将繼續傳承下去。
一大塊一大塊的紅薯粉,拿去用專門的刀具切成條。
切成條狀的紅薯粉,放在竹匾裡晾曬。
這樣晾曬有幾個好處,一是方便搬動,一旦遇到下雨天,就可以收拾;二是紅薯粉不會散開,不會變彎。
曬幹了的紅薯粉,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晶瑩剔透。
将曬幹了的紅薯粉綁成一小捆,方便出售。韋桂妹稱,她家今年種有将近5畝的紅薯,幾乎全部來到做紅薯粉,一年下來,她們能做兩千斤左右的紅薯粉,按18元/斤的市場價計算,年收入可達兩三萬元。
紅薯粉成品。
紅薯粉可以稱斤出售了!記者從村委主任陳述敬了解到,除了韋桂妹一家,塘山村幾乎每家每戶都在做紅薯粉。塘山村有70多戶人家,每家每年做的紅薯粉,少的四五百斤,多的有一兩噸。目前,很多外地客商紛紛慕名前來采購,紅薯粉有些供不應求。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紅薯渣也可以做成飼料,或者做成肥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