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跳繩導緻受傷頻繁沖上微博熱搜。一位母親為了讓女兒長高,每天讓其跳繩3000個,結果導緻女兒左膝疼痛,患上胫骨結節骨骺炎。
就在幾天前,一位30歲的女護士為了緩解久坐的不适,每天跳繩1000個,結果診斷為胫骨上端疲勞骨折。那麼,是不是跳繩真的這麼容易導緻受傷?
“跳繩是一項很好的運動,但跳繩導緻受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在計劃訓練量時沒有正确評估自己的身體素質,并且沒有遵循循序漸進的科學訓練原則。”
生活中很多家長教孩子跳繩,就是讓孩子雙手拿着跳繩,然後同時使力,讓繩子落到正前方,然後再雙腳跳過去......雖然,看着他們玩得津津有味,還說孩子這是在進行初步的學習。但是,跳繩作為一項運動,不能這麼馬虎地對待。
▶什麼是正确的跳繩姿勢?
跳繩前要選擇能夠減震的鞋,跳繩會帶來較大的震感,所以家長一定要注重對孩子腳踝的保護。跳躍的時候:膝蓋稍微彎曲,用前腳掌着地,而不是整個腳闆 這樣除了能後期跳得更快,更可以起到緩沖的作用,避免膝蓋和腳踝受傷。
在跳繩的時候,訓練者應該是身體略微向前,收小腹,膝關節微微彎曲,利用腳踝、膝關節、髋關節三個互相像彈簧一樣做減震,這樣才能夠減小落地時反作用力對于膝蓋的沖擊。
找到适合孩子的長度。可以将雙腳踩住繩中央,雙手拉繩把,繩子提升到腋下的部位,就比較合适。初學者還可以适當長2-4厘米,增加跳過去的成功率。
起跳時應該先手腕搖繩,然後雙腳起跳。但是很多孩子搞錯順序,雙腳先起跳,手腕才動,這樣繩子自然過不去。先讓孩子體會到成功跳起來的感覺,增加信心。
2014年教育部頒布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标準》,把跳繩納入學校必考科目。中小學生從一年級到九年級,全部需要參加跳繩考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