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22年9月7日,白露,此時太陽黃經165度,天氣轉涼。
露是“白露”節氣後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由于天氣轉涼,白晝陽光尚熱,然太陽下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附着在枝葉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經晨光照射,更加潔白無瑕,因而得“白露”美名,實際上是表征天氣已經轉涼。
白露是整個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過了白露,人們容易出現口幹、唇幹、咽幹、皮膚幹燥等症狀,這就是典型的“秋燥”。白露時節的飲食應當以健脾潤燥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溫之物,宜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平補食品。
“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意思是,處暑還是很熱,每天要用一盆水洗澡,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裸身體了,以免着涼。我們對您最重要的提醒莫過于——記得早晚加件衣。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這個“虛”包含脾虛、胃虛和氣虛,所以我國一貫有“秋季進補”的習俗,但進補之前最好先把脾胃調理好。
一、白露,不懂規矩要吃虧!
白露是全年晝夜溫差最大的節氣,從白露開始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一不小心,陰氣和寒濕就會上身,可以說,一年中容易生病的時候就要到了!白露以後,全家遵守這三個規矩,比吃什麼、練什麼都保健!
1、白露之後,勿露身!
白露之後,日夜溫差加大,中醫主張“白露勿露身”,要注意随着氣溫的變化加減衣物。不要再像夏天一樣赤膊露身,睡覺也不要穿着無袖睡衣,最好換厚一點的被子,早晚可以加件薄外套。
2、白露之後,撤涼席!
除了早晚添加衣物,睡覺時也不可貪涼。這個時節可以撤掉夏季用的涼席,關上空調,将薄棉被備在床頭,随時取用。此外,容易手腳冰冷的人還可以适量飲用些米酒,米酒有“百藥之長”的美稱,并且其甜淡适宜,适合大多數人。
3、白露之後,多泡腳!
白露過後,應注意腳部保暖,建議大家常泡腳,泡到身體微微發熱最好,時間約在15~30分鐘,腳既能護全身,也能溫和補腎。将熱水沒過腳腕,泡約5到30分鐘,直至身體微微發熱最好。
二、白露之後3個艾灸重點:護陽、養陰、防鼻炎!
白露意味着全年晝夜溫差最大的一段時間即将到來,艾灸愛好者一定要做好三件事:護陽、養陰、防鼻炎!
1、護陽:健脾暖胃,溫補命火!
白露後,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隻有聚足陽氣,才能“正氣存内,邪不可幹”,冬天就不怕寒邪侵襲了。推薦艾灸穴位:中脘、關元、至陽、命門、湧泉。
2、養陰:滋陰潤肺!
從白露開始,天氣越來越涼,有些人出現疲憊乏力、呼吸不暢等症狀,這是腎氣不足的表現,這類人白露後應注意滋陰潤肺。推薦穴位:肺俞、腎俞、複溜。
3、防鼻炎:又到過敏性鼻炎高發期!
一到立秋之後,很多灸友灸開始反饋,過敏性鼻炎又發作了,白露快來的這幾天,更是如此!而對于西醫來說無能為力的過敏,中醫卻是容易的,其根源就是肺腎兩虛。過敏性鼻炎,說白了就是正氣低下(免疫力),越長期過敏的人,體内的正氣越弱。
剛過去的夏季,想必很多人是天天吹空調、經常吃冷飲,必定損傷肺髒和脾胃的功能,從而損傷腎精。腎精虧損,必定引起肺氣不足,肺腎兩虛,稍微活動就會引起哮喘,肺主皮毛,肺腎兩虛,就容易導緻過鼻炎發作。
三、白露後艾灸調脾養胃,艾灸調過敏性鼻炎
1、艾灸調脾養胃,效果最佳
秋季卻也是調理脾胃的最佳時機,除了在飲食等上面多加調理以外,不妨試試艾灸。
艾灸是我國幾千年來的中醫瑰寶,具有對抗虛汗症、通經活絡、散寒止痛的療效。
艾灸調理脾胃虛很有效,艾葉可溫脾,使脾運化陽氣,陽氣盛則寒去,則脾胃和,從而調理脾胃虛。
中脘穴
中脘,就在心窩處,是任脈與胃經交彙的樞紐,常言說:“得胃氣者生”,中脘就是調理胃氣的要穴。
足三裡穴
足三裡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側,外膝眼下3寸。
足三裡,是個強身健體的萬能穴,長壽穴。
作為穴位的“明星”,古今許多醫家都對此穴推崇備至。
因此流傳着“ 若想胃裡安,三裡常不幹”的說法。
足三裡對調理腸胃功能有很好的效果,中醫講長灸足三裡,不光可以調理人體的腸胃,還可以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
秋季艾灸足三裡可以滋養脾胃,起到強壯的作用。
關元穴
關元:位于臍下三寸處,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
關元過去也叫玄關,就像人體腹部的一個閥門,有将人體元氣關在體内不洩漏的意思。
關元穴離肚臍很近,溫熱的艾灸在灸此處穴位時,讓人很舒适,同時關元穴是小腸的募穴,小腸之氣結聚此穴并經此穴輸轉至皮膚。
它為先天的氣海,是養生吐納吸氣凝神的地方。
古人稱為人身元陰元陽交關之處;老子稱之為“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此外,關元穴可以強腎壯陽,增加男性性功能的功效,建議長期堅持使用,效果顯著。
對于脾胃不好的人來說,不隻是秋季需要調養,任何季節都需要進行調養的。
2、艾灸調過敏性鼻炎
迎香
印堂
大椎
肺俞
四、白露食補,食譜推薦
白露即為典型的秋季氣候,容易出現口幹、唇幹、鼻幹、咽幹及大便幹結、皮膚幹裂等症狀。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
秋天适當多食酸味果蔬,主張入秋宜食粥,做粥的大米、糯米等主料可以健脾胃、補中氣、防秋燥,以滋陰潤燥者。可适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從養生角度講,适宜多吃一點滋陰潤肺的食物,如梨、百合、甘蔗、芋頭、沙葛、蘿蔔、銀耳等。另外,白露時節天氣轉涼,西瓜、冷飲等不能随意吃了。有哮喘病史的人群此時應少吃或不吃魚蝦海鮮。
香酥山藥:
配方:鮮山藥500克,白糖125克,豆粉100克,植物油750克(實耗150克),醋、味精、澱粉、香油各适量。
做法:山藥洗靜,上鍋蒸熟,取出後去皮,切1寸長段,再一剖兩片,用刀拍扁。鍋燒熱倒入植物油,等油燒至七成熱時,投入山藥,炸至發黃時撈出待用。另燒熱鍋,放入炸好的山藥,加糖和水兩勺,文火燒5、6分鐘後,即轉武火,加醋、味精,澱粉勾芡,淋上香油起鍋裝盤即成。
功效:健脾胃,補肺腎。對于脾虛食少,肺虛咳嗽、氣喘者更為适合。
人參百合粥:
原料:人參3克,百合15-25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制作:先将人參研末;百合剝皮去須,洗淨切碎;後共與粳米同入沙鍋,加水适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将熟時,加入冰糖,攪勻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溫熱服食。
功效:益氣滋陰、潤肺安神。
應用:氣陰兩虛所緻的心悸氣短、煩渴神疲、久病形瘦、失眠健忘、心神不甯、食欲不振、久咳聲低、幹咳少痰,以及神經衰弱、癔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結核、支氣管擴張、百日咳等而屬氣陰虧虛者。
注意:外受風寒及發熱飲冷、舌紅苔黃、便結尿黃等實熱所緻咳嗽,均不宜服。
如果身體問題可以留言,定回複;如果您有艾灸調理案例,都可以留言分享出來,讓更多人了解艾灸,使用艾灸,真正做到綠色理療。此号為專業艾灸學習号,學習和産品都可關注;,歡迎您的點贊和關注,讓我們一起學習艾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