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遇事要聽幾個人意見

遇事要聽幾個人意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1 01:55:28

五位駐村法律工作者的普法送法故事——

把“遇事找法”的念頭種到農民心裡

遇事要聽幾個人意見(把遇事找法的念頭種到農民心裡)1

圖①:浙江湖州市德清縣乾元鎮金火村,法律工作者向村民解讀我國首部法治鄉村建設條例——《湖州市法治鄉村建設條例》。倪立芳攝/光明圖片

遇事要聽幾個人意見(把遇事找法的念頭種到農民心裡)2

圖②:安徽淮北市普法工作者在烈山區古饒鎮新店莊農戶家中宣傳反家暴知識。張鋒攝/光明圖片

遇事要聽幾個人意見(把遇事找法的念頭種到農民心裡)3

圖③:江蘇徐州市賈汪區塔山鎮殷莊村村民在展示市司法局發放的《民法典應知應會200條》。王應舉攝/光明圖片

遇事要聽幾個人意見(把遇事找法的念頭種到農民心裡)4

江西貴溪市人民法院泗瀝人民法庭法官周淑琴(左)向尹家村村民了解情況。新華社發

編者按

在近日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強調,“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并提出“普法工作要在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不斷提升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等明确要求。

把法治思想落細落實,廣大農村地區不容忽視。近年來,各地紛紛探索“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等制度,一大批律師等法律工作者駐村提供法律服務,在廣袤鄉間積極普法、調解糾紛、提供法律援助,在加快補齊鄉村治理法治短闆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光明智庫邀請五位駐村法律工作者,講述他們在農村法律服務中的親曆與感受,并請專家就“十四五”時期如何強化駐村法律服務工作建言獻策。

願做“太行山裡紅”

講述人:山西君宜律師事務所主任郎滿紅

2019年2月13日,農曆大年初九,地上的積雪還沒有融化。一大早,山西陵川縣馬圪當鄉大郊村村民張銀亮給我打來求助電話:“郎律師,我一年前買了同村村民的房屋,現在可以享受1萬元的危房改造置換補貼,可是我土地證上的名字和身份證上的名字不一緻,這可咋辦?”

“你先别着急,我想辦法給你解決。”挂了電話,顧不上雪天路滑,我立即開車前往100多公裡外的馬圪當鄉。兩個多小時後,我見到了焦急等待的張銀亮。仔細詢問後,我給他吃了定心丸:“你的問題可以通過出具律師見證書的方式解決,我來給你辦理全部手續。”

匆匆吃過午飯,我又前往20多公裡外的武家灣村,和村委會工作人員溝通相關事宜。結束後已是下午5點,天氣預報的大雪如約而至。

2015年,晉城開始實施“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政策,邀請律師等專業法律人士駐村、駐社區,為群衆提供專業法律咨詢等服務。作為其中一員,我選擇了路途最遙遠、條件最艱苦的陵川縣馬圪當鄉,每年往返30來次,每次花在路上的時間超過5小時。

從2016年開始,武家灣村大力發展旅遊業,但景區私搭亂建現象嚴重,旅遊環境混亂,村集體收入隻有5萬元。通過普法宣傳、律師告知函等方式,我每年為村裡提供30多次法律服務,拟定10餘份相關合同,幫助村委處理了很多私搭亂建案例,武家灣景區一步步走向正軌。

剛開始駐村時,村民們對“法律顧問”充滿疑慮。日子久了,我用一件件實事逐漸赢得信任。5年下來,看到村民法律意識不斷提高,我心裡别提多高興了。

為了能更快捷、更高效地為村民提供法律服務,2016年,我創建了“太行山裡紅”公衆号。現在,這個公衆号已經成為集普法、咨詢、服務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新媒體 ”法律服務平台,通過線上咨詢和線下服務,實現了對全市2000多個鄉村的全覆蓋。老百姓遇到了法律問題,無論是通過所在村、社區,還是關注“太行山裡紅”公衆号,都可以找到我和團隊。我們每天都有專職律師值班,通過電話、網絡、出現場等方式,為老百姓提供服務。

如今,越來越多的律師加入到駐村法律顧問隊伍中來,我們不僅幫村民們解決身邊小事,還幫村集體脫貧緻富奔小康。

在我們這裡,“山裡紅”是山楂的别名,很有營養,老百姓非常喜歡。我們駐村律師也要做山裡紅,做對老百姓有幫助、讓老百姓喜歡的人。現在,經常有村民專門來市裡看我,或者給我打電話。能夠成為他們的牽挂,我十分幸福。

“田坎兒律師”幫百姓邁過一道道坎兒

講述人:重慶酉陽縣渝法律師事務所律師易明

2017年年初,按照司法局“法律服務進村居”的安排,我來到重慶酉陽縣可大鄉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擔任該鄉8個行政村的法律顧問,為村民免費提供法律咨詢。從那時起,我開展“訂單式”普法教育和法治講座,向村民發放“律師聯系卡”近萬張,為村規民約、合同協議、村級事務決策等各類事務提供法律意見百餘次。3年裡,由于經常奔走在鄉間小路,維護弱勢群體合法權益,被當地村民親切地稱呼為“田坎兒律師”。

今年年初,我在法律援助中心值班時,接待了楠木鄉紅旗村4組91歲老人陳婆婆。她訴稱子女不贍養老人,經楠木鄉政府多次調解未果,隻好前來申請法律援助。得知情況,我立即上門探望,了解案情。

開庭當日,老人因行動不便無法到開庭現場,我便早早趕到老人家中,把她背到現場。庭審中,我從法理、情理、孝理三方面出發,向各被告釋明了履行贍養義務的法律規定,并耐心勸說其善待父母,給自己的子女做好榜樣。法庭上,老人的4個女兒泣不成聲,表示願意支付贍養費、護理費,照顧好母親的起居,讓其安享晚年。

庭審結束後,我結合此案件,向村民講解《婚姻法》及《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相關規定,引導群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尊老敬老愛老,讓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參加庭審旁聽的紅霞村3組村民楊秀梅豎起了大拇指:沒想到這個年輕律師還把老人背到現場,老人的子女也沒這樣背過。不少村民聽了講解後表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法律權威,實實在在接受了普法教育。

今年,縣司法局開展了“智志雙扶,助力脫貧攻堅”活動,我主動請纓,成為律師志願服務隊員,白天深入村組,了解社情民意;晚上舉辦法治夜校,為村民宣講相關法律法規,打通服務群衆“最後一米”。

我自小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深知村民們生活不易,特别是面對糾紛和矛盾時,鮮有人願意通過法律來解決。擔任駐村法律顧問這三年,我就是想盡己所能,用法律幫助他們解決些實際困難。我相信,再難的日子都沒有過不去的坎兒,有我們“田坎兒律師”,村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一次失敗的調解經曆,讓我畢生銘記

講述人:安徽濠梁律師事務所律師周光成

2016年3月,我來到安徽省鳳陽縣,為中國農村改革發源地小崗村義務提供駐村法律服務。4年中,從村民們疑慮的目光到信任的眼神,我讀懂了他們的法律需求,參與并見證了全面依法治國路上中國鄉村的巨大變化。無論是為村委會的北大荒農墾項目、皖墾高标準農田項目、商标權轉化合作項目等招商引資,還是化解村民與梨園的土地流轉、礦業公司與村民環境污染等社會矛盾,我都盡己之力提供優質法律服務。這種動力,源自一次失敗的調解經曆。

2018年,村裡兩個關系不錯的朋友合作經營一個石榴園,雙方約定共同出資,推廣新品種。石榴即将收獲時,雙方因土地流轉費和政府獎勵費用的分配發生了矛盾,兩年多的合作不得不終止。眼看苗木堆積在石榴園内,不能外運銷售,我立即為承包人保全證據,并找來雙方進行調解,分别向其闡明法律規定、說清雙方約定,努力化解雙方矛盾。但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經過幾輪協商調解,雙方接受了我提出的調解方案。可沒想到第二天,其中一方丢下苗木和石榴園,不辭而别了。

看着一天天荒蕪的石榴園,我深切意識到:法律意識淡薄,才是問題的症結所在。這之後,隻要到村民家拜訪,我逢人就宣傳在鄉村自治和經濟活動中依法守法的重要性。在我看來,隻有村委會和村民們充分了解法律、懂得法律,才能自覺守法、遇事找法,養成崇尚法律的意識和習慣。

小崗村地處淮河邊,長期以來形成了獨有的民風民俗,其中也有一些陋習,比如紅白事大操大辦、講排場,人情禮份成為沉重負擔,但礙于情面,大家盡管苦不堪言也隻好“随大溜”。我認為這是很好的普法突破口,便利用走村串戶的機會,反複宣傳這種陋習的壞處。村民們深有感觸,很快,辦事從簡、不鋪張浪費成了小崗村人的共識。

近年來,我還和村委會協商,啟動了“信用村”建設工程,對村民在貸款、合同、履行義務等方面的誠信狀況進行考核,年終進行評比,對誠信得分高的村民進行獎勵。沒想到,信用村建設開展得很順利,不但村委會依法自治的意識和能力提高了,村民們誠信守法的覺悟和行動也大大進步了。

去年開始,我又試着拍攝短視頻進行法制宣傳。4年前,村民遇事更多“講情面”,現在更多“講理法”。每每看到村民津津有味地對着手機看我拍攝的視頻,我就知道,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已經在這個村莊落地生根。

用心用情,解除群衆後顧之憂

講述人:廣西來賓市武宣縣法律事務中心主任高漢才

2016年以來,我先後受聘擔任廣西武宣縣武宣鎮城西社區、南河社區、大祿村民委、河耀村民委等10多個行政村(社區)的法律顧問,為群衆化解矛盾、維護權益,一心一意做好普法工作。

武宣鎮易地扶貧搬遷戶莫某,妻子體弱多病,兩個孩子正在讀高中,家裡經濟壓力較大。按照政策,按期拆除所居住的舊泥房可獲得縣裡補助,但由于舊房與兄長共有,兩兄弟以前因分家導緻不和,兄長一直不同意拆除。眼看期限越來越近,莫某急得團團轉。事情反饋到鎮上後,鎮調委會安排我先行調解。我聯合駐村工作隊一面安撫莫某情緒,勸他放棄部分利益給兄長,一面多次到莫某兄長家中開展調解,從血脈情義、法律政策、道德風尚等方面進行開導。兩兄弟終于願意和解,莫某也如願領到了補助款。

3年前,武宣縣城某企業在施工時将對河村的排水管道堵塞了,造成内澇,緻使35戶村民經濟受損。村民多次與企業交涉無果。我知道情況後,找到企業負責人講法理、擺事實,對方自覺理虧,但仍表示無法理賠,隻能上法庭訴訟。老百姓最怕打官司,一聽要告上法庭,紛紛打起了退堂鼓。為了減少村民的顧慮,同時降低維權成本,我引導群衆向武宣縣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得到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後,我免費代理,幫群衆将企業告上法庭。最終,經法庭調解,群衆得到了應有補償。

位于黔江河邊的武宣鎮草廠村,被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征用3300多畝土地。2500多人的小村莊鄰近縣城,戶籍情況複雜,如何分配拆遷補償款,村裡一時沒了主意。我利用村文藝晚會、廣播等途徑宣傳法律政策,引導村民召開村民會議,講解婦女應該享受的平等待遇、公職人員不能享受農民集體利益等事項的法律依據,再由村民讨論分配方案,會後将方案和符合分配要求的人口名單進行公示,形成書面檔案材料。整套流程下來,村裡的“麻煩事”變成了大家的滿意事。

擔任村民們的法律顧問以來,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鄉村法治仍然存在空白,法律顧問就像村民與法律間的橋梁和紐帶,隻要用心用情,就能把法律保障送到鄉親們身邊,解除大家的後顧之憂。

調解為先,尋找法、理、情的結合點

講述人:山東泰安市岱嶽區粥店法律服務所主任劉承國

2018年,山東泰安市岱嶽區在全區啟動“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我第一個報了名,并與服務村簽訂了法律顧問合同,把名字和電話公布在村公告欄,方便村民及時聯系。兩年多來,我充分利用對轄區地熟、人熟、社情熟的優勢,每年解答法律咨詢問題200多人次,還利用“岱嶽區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平台”,為群衆提供在線法律咨詢服務。

今年6月,40餘戶村民因拖欠村集體承包款近百萬元,給村集體經濟造成嚴重損失。村委多年催要無果,雙方劍拔弩張。我充分了解案情後,發現問題主要是由于村委換屆頻繁、管理不嚴,緻使這些村民未按合同交付承包款且長期拖欠,于是決定采取非訴訟方式處理。經過連續近二十天的蹲點辦案,事情終于畫上了圓滿的句号。村兩委深感滿意,村民們心服口服。全區“三資清理”工作期間,我積極協助服務村(社區)修訂完善土地承包、土地流轉等村集體合同上百件,出具法律意見上千件,為村集體挽回經濟損失上千萬元。

作為村裡的法律顧問,面對的是基層老百姓,處理的是各種紛繁複雜的民事糾紛。我堅持把“調解為先”的方法貫穿于代理案件的每個環節,在法、理、情中尋找結合點。每年我在服務村(社區)主持調解的大小民事糾紛不下十餘件,調解結案率達95%以上,起到了糾紛化解在萌芽、小問題不出村(社區),尖銳問題在可控範圍的良好效果。

在百姓身邊,替群衆解難,為政府分憂,把對黨的忠誠融入代理的每一件訴訟、矛盾糾紛案件中,這是我的選擇,也是我肩上的使命。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30日07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