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文學評論家布哈伊·哈桑,對科幻小說做出過如下定義:
“科幻小說可能在哲學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簡單的,在美學上是有些主觀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觸及了人類集體夢想的神經中樞,解放出我們人類這具機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
從布哈伊·哈桑的這段評論裡,我們不難發現科幻小說所包含的要素:完備的故事邏輯、超前的科學技術,以及博大的人文情懷。
近些年來,科幻題材的影視文學作品,吸引了大衆的目光,成為市場的寵兒。當下的科幻作品呈現出一個明顯的特點:真正吸引人們眼球的,并不隻是各種炫酷科技和超前構想,更是對人類命運的關注,也就是所謂的“人文思考”。而科幻作品中這種的“人文思考”,就集中體現在科技與人類的關系上。
一、科學技術這把雙刃劍,給人類到底帶來了什麼
“科技是把雙刃劍”,這種說法已經不新鮮了,但是,它帶給我們的思考并不過時,而且,随着當下時期裡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如何處理科技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問題,越來越重要。
在短篇科幻小說《黑色黎明》中,有這樣一個絕頂聰明又野心勃勃的人叫葉茂,你可以說他是個科學怪才,當然,你說他是獨裁者也不為過。葉茂利用世界前沿的科學技術,在地球與太陽之間設置了一道屏障,壟斷了陽光,換句話說,人們如果要享受陽光,必須支付他一筆錢,不然,就永遠身處黑暗之中。
最初,各國政要以很輕蔑地态度對待他,認為他不過是一時妄想。當人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地球上已是一片狼藉:原本金燦燦的稻谷幹枯焦黃、千裡綠野成為一片焦土,人們被疾病和解餓折磨,到處湧動着動蕩。
故事的結局還不算太壞,幡然悔悟的一些人利用更先進的技術,打敗了葉茂,粉碎了他稱霸地球的企圖。但是,打敗葉茂的這些人中,難保再出現第二個、第三個葉茂。因為人的欲望和野心是無窮的。
科學技術能夠給人類創造福利,也能給人類帶來災難,這已經成為一種普世價值。隻是,我們該如何約束人類的野心與欲望?其實,野心與欲望同科技一樣,對于人類的發展,都是有利有弊。但問題就在于,并沒有什麼辦法能夠真正控制人類的野心與欲望,除了人們心中常懷敬畏,除此之外,别無他法。
二、科技改變了世界,但科技無法代替溫柔
在人類的衆多品質當中,“溫柔”是一種特别可貴的力量。的确,科技可以改變世界,改變我們的生活,比如,人工智能的廣泛使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捷。
但是,科學再怎麼發展,技術再怎麼發達,科技也永遠不能代替人内心的那種溫柔。
在韓國科幻小說家金周永的短篇作品,《天使路過的時間》裡,作者就講述了未來的普遍情景:人們為了尋求陪伴,隻能購買高級智能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外觀上可以定制,就連他們的情感表現和思維模式,也可以定制。比如說,你渴望找一個高大威猛的男友,時時刻刻保護自己,你就可以花大價錢,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定制一個機器人男友,這個機器人男友從相貌到身材再到思想情感,都由你來定制。
這聽起來是不是很開心?
可你别忘了,再怎麼精密複雜的高級智能機器人,也需要進行定期檢修,即便定期檢修,機器人也難免會出現故障。
一旦機器人出現故障,他們就停下一切活動。也許,一秒鐘前,他還在和你說笑,但一秒鐘後你就不得不一個人面對巨大的孤獨。更重要的是,雖然機器人可以定制成十全十美的類型,但他們依然是缺少血肉的機器,更不具備人内心的那種柔軟和溫情。
隻是,在人情日漸淡薄的現代社會裡,找一個機器人作伴,或許也正契合了大多數人的内心需求:不必付出過多的感情,也不必擔心機器人會抛棄自己。可人類内心的那份溫柔,我們也将永遠無法感受到。
三、科幻作品的核心,是對人性的審視
生活在世上的每個人,做出的每一個行為必然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目的。這就是人性。人們既可以利用科技造福絕大多數人類,也可以通過科技滿足自己的私欲。而科幻作品的核心,就是對人性的審視。
人類有一個特别可悲的地方,那就是無法戰勝自己的欲望。用哲夫老師的話來說就是:“人無法戰勝自我”。在科幻作品中這一點就突出地被描述為,為了滿足一己私欲而不顧後果地濫用科技手段。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黑色黎明》這篇作品,主人公葉茂既掌握了前沿科技,也有大膽而完美的科學設想,可他隻是利用科技來滿足自己的私欲,終究是害人害己。
人類自以為掌握了高精尖端的技術,擁有無上的智慧,就可以稱霸地球,乃至掌控宇宙。可是,人類的科學技術在宇宙規律面前是無用的,在普世的道德準則面前也是無力的。
如果,人類隻是想通過科技手段去征服、去掠奪、去占有,那麼人類遲早會被自己的貪欲所埋葬。宇宙中不隻有一個存在生命的行星,而這個行星上也不隻有一種智慧生物。與其妄言征服萬物,不如反觀自心,戰勝自我;與其做一個以犧牲萬物為代價的征服者,不如做一個心懷博愛與悲憫的創造者。
真正的創造,是為了給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創造出更好的生存條件。而真正的創造者則需要強大的思想以及保持變革的心态。
四、人與世界的關系
人與世界的關系,也是科幻作品中經常探讨的主題。人類的未來在何方、什麼才是真正的可持續發展、人類文明是否真的會走向末路……
其實,人與世界的關系問題,是我們對人類發展前景的一種反思。這也正是科幻作品的價值所在:我們的未來将去往何處,人類的歸宿究竟在何方。這種終極問題的思考,也是科學作品人文關懷的體現。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科幻小說作家吳岩認為,好的科幻作品就是要啟發我們的思考,通過科幻作品深入了解人類社會,并對未來社會做出一種預測,進而更好地适應未來發展。
科幻作品是一種虛構類型,但是這種虛構卻有其合理的成分。自從19世紀的女作家瑪麗·雪萊創作出《弗蘭肯斯坦》這第一部科幻小說,各種類型的科幻作品便紛紛湧現。
科幻作品,是時代的産物,攜帶着時代精神,卻又超越了時代的局限。它探讨的是與人類有關的一切,但它的外延卻又不隻與人類有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