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許許多多的文化積澱都已經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來,無論是你想給女友寫信,還是寄出自己的思念,連底稿都不用打,張口就能說出“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樣的經典話語。這些已經成功的曆經數千年的積累成為了我們每一個中國人血肉中的精神。但是你知道“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其中的三秋是指多少時間嗎?
中華曆史文化當中,《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就出自于《詩經·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至今為止,此話成了寫情書的必備詩句,以戀人之間既寫情書,傾訴衷腸,不過卻很少有人能理解它的真正含義。
這用三個排比,在形式上使得感情得到遞增,内容上也進行了對比!其中“三月、三秋、三歲年”正是遞進關系,這三月和三歲其實很好理解,就是三個月和三年的意思,顯而易見,在中間的“三秋”就是“三季”之意了,即九個月的時間!而葛、蕭、艾分别代表的是葛藤、蒿香以及蒼艾,描寫的如此詳細,可見偷看女子采摘的人何等的認真,并且一天不見這一女子,就如同過了三個月、三個季節、甚至三年,如此反複,更添相思之情,讓感情也得到了升華!
将三秋誤解成三年,其實不怪我們,因為在這裡,“三秋”的用法比較特殊,古代農業社會以耕種為重,谷類的農作物普遍一年一熟,又在秋天收割,所以古人一般以一秋為一年,将谷熟的時期稱之為秋,比如古籍中記載的“今秋”,不是指今年秋天,而是指今年,如果采用這種釋義,那麼三秋的确是三年。
不過從這首詩中卻無法确定所思念的對象是誰,戀人?友人?亦或是作者對“采葛”勞動者的贊美?也正是因為這種朦胧美,才讓人有了不同的理解,而且也使得這首詩更為美妙!各位看官,你對“三秋”的含義是否也有誤解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