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大姨媽”帶來的不方便挺惱人的,特别是經量多經期長的時候,還有可能引起貧血,很多人覺得“大姨媽”要是能少一些就好了。
其實也有不少女性朋友的“大姨媽”來一兩天、兩三天就走了,量也不多,她們覺得挺好的,省了很多麻煩。但是事實真相有時卻讓人高興不起來。
月經量少也屬于“月經失調”(婦産科專業名字稱為“異常子宮出血”)的一種。涉及到不少女性,卻常常不被認為是有問題的。
正常的月經量每次在5~80ml,小于5ml稱為月經過少;月經持續時間3~7天,少于3天為經期過短。月經量少可能伴有或不伴有經期過短。
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的文章說:月經健康是人體整體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全世界數以千萬計的婦女來說,月經不調經常且災難性地破壞了她們的身體、心理健康。
“數以千萬計”這個數據的确不誇張,更重要的是:月經血量少有時為“閉經”的前驅表現,可能最終出現繼發性閉經等。
01
如何量化經血量?
每個人的經量一般情況下都是各不相同的,涉及到個人體質,遺傳、過往經血量、以及生殖器官是否有疾病等。理論上,可以通過完整收集經血來測量經量,實際上月經量是很難測量的,因為不太容易或沒有合适的器具收集經血。盡管經血量不容易量化,但還是有一定規律可循:
無論經量多與少,如果和以往相比沒有發生過太大變化,身體狀況也正常,沒有經期頭暈乏力等不适,基本可認為正常。
如果一段時間的經量與以往相比,自己感覺有明顯增多或減少,要考慮到身體可能會有異常,請立即就醫。
通過長期對經期衛生巾(衛生棉棒)的觀察,能夠驗證出血量是否異常,下面兩張圖表建議大家參考:
通過以上對照,可得知出血量大約為多少毫升。
02
月經量少,還預示着某些疾病哦~
生理期出血量異常增多或減少,大部分情況下都預示着多種婦科疾病的存在。
● 激素水平異常與月經紊亂(經期、周期或經血量)有關
女性血清雄激素水平升高與月經周期不規則的發生率較高(伴随較明顯的痤瘡),雌激素或孕激素低也會引起月經紊亂或經量減少甚至閉經。
● 營養狀況與月經紊亂(包括經血量)有關
生理期是否正常與女性所消耗的卡路裡,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有關。就是說營養狀況會影響月經,婦科或内分泌科門診常會碰到減肥出現閉經的年輕姑娘,體重如短期内下降超過10%~15%就可能引起閉經。所以愛美的姑娘們,不能盲目減肥哦。
●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與月經紊亂(經血量)有關
年輕的女性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常見的臨床特征包括:多毛症,痤瘡,月經不調。
● 甲狀腺功能亢進和甲狀腺功能減退與月經紊亂(經血量)有關
在甲亢或甲減患者中較常見的表現是單純性月經少(月經量減少)和閉經。
● 情緒會導緻内分泌失調進而可能産生經血量少的現象
有不少人在痛經和經期嚴重不适(包括頭痛,腰酸、腰痛等)的是會出現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所有這些不良情緒也有可能引發經血減少。
● 卵巢早衰引發經血量少的現象
在40歲之前的女性因自然原因或手術原因,如多次卵巢手術等而發生卵巢早衰(POF),導緻原始卵泡數量減少,閉鎖加速和卵泡功能受損,表現為經量減少或月經稀發甚至絕經。
● 婦科手術可能導緻經量減少甚至閉經
如多次人流或放取環等宮腔操作都有可能引起宮腔感染、宮腔粘連或内膜損傷,可能出現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或經量減少甚至閉經。
03
哪類人最有可能出現月經量少的問題?
這幾類人就要特别注意,請大家自查:
● 經血量忽然變少但未得到醫生診斷
● 情緒化嚴重的人
● 有家族遺傳史,并有被醫生診斷為婦科疾病的人
● 特别瘦和偏食的人(可能營養不良)
● 長期從事劇烈運動的人
● 有待發現的其它原因
04
月經量少不可輕視
月經血量少為“閉經”的前驅表現(這裡指繼發性閉經),臨床醫生常常将閉經的病因歸類為:
卵巢功能不全,下丘腦或垂體疾病,其它内分泌腺疾病,慢性疾病的後遺症等多種疾病的關聯。
05
如何緩解月經量少?
首先是去看醫生,看一些科普類的“糖朵健康”了解情況,除此之外還可以試試以下這些方法:
● 運動(劇烈運動除外)是治療月經症狀的 有效方法
● 加強情緒管理
● 避免太胖和太瘦
● 避免不健康的減肥瘦身
● 選擇對身體危害較少的避孕方式
總 結
大家或許都不太喜歡 “大姨媽”的到來,但真正失去“大姨媽”意味着什麼呢?
那就是絕經期(也叫更年期)!預示着女性即将進入衰老狀态。“糖朵健康”還有很多女性健康相關的知識,所以,女性朋友要正視和接受“大姨媽”,她是女性正常的生理表現,也和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
原文作者:婦産科醫生方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