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更多信息請加微信公衆号“學我測”
【學我測】碘量法測定銅精礦中銅量的技術問答
一、方法依據
GB/T3884.1-2012《銅精礦化學分析方法 第1部分:銅量的測定》
二、方法步驟(短碘量法)
稱取0.2~0.4g試樣于500mL錐形燒杯中,用水量水潤濕,加入10mL濃鹽酸置于電熱闆上低溫加熱3~5min,取下稍冷,加入5mL濃硝酸和5mL溴,蓋上表皿,混勻,低溫加熱,待試料分解完全後,取下稍冷,用少量水洗滌表皿,繼續加熱蒸至近幹,冷卻。
注:1)含矽較高時,需加入0.5g氟化氫铵;2)含碳較高時,需加2mL硫酸和2~5mL高氯酸,加熱溶解至無黑色殘渣,并蒸幹;3)含矽、碳較高時,加入0.5g氟化氫铵和5~10mL高氯酸。
用30mL水沖洗表皿及杯壁,蓋上表皿,置于電熱闆上煮沸,使可溶性鹽類完全溶解,取下冷至室溫,滴加乙酸铵溶液至紅色不再加深并過量3~5mL,然後滴定氟化氫铵飽和溶液至紅色消失并過量1mL,混勻,加入2~3g碘化鉀搖動溶解,立即用硫代硫酸鈉标準滴定溶液滴定至淺黃色,加入2mL澱粉溶液,繼續滴定至溶液呈淡藍色,加入5mL硫氰酸鉀溶液,搖動,待吸附的碘釋放後,繼續滴定至淡藍色消失為終點。
注:1)若鐵含量極少時,需補加1mL三氯化鐵溶液;2)若鉛、铋含量較高時,需提前加2mL澱粉溶液。
二、技術問答
1、問:碘量法測銅的基本原理?
答:在弱酸性溶液中,Cu2 能被KI還原成CuI沉澱,同時析出與之計量相當的I2,然後以澱粉為指示劑,用硫代硫酸鈉标準滴定溶液滴定釋放出來的I2。
主要反應:2Cu2 4I-=2CuI I2; I2 2S2O32-=S4O62- 2I-
2、問:電勢比EI2/I-高的氧化性物質,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用I-還原,然後用硫代硫酸鈉滴定釋放出的碘,但是從電極電位判斷,似乎應當是I2氧化Cu ,而事實上卻是Cu2 氧化I-,這是為什麼?
答:因為生成了溶解度很小的CuI沉澱,使溶液中Cu 的濃度變的很小,因而銅電對的電位顯著提高,從而使上述反應得以進行。
3、問:為什麼必須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進行,控制pH約3~4?
答:堿性時:I2與S2O32-反應生成I-和SO42-;I2在堿性溶液中會發生歧化反應生成HOI和IO3-;Cu2 在堿性下會發生水解。Cu(OH)2的溶度積為2.2×10-20,理論計算1mol/L Cu2 銅離子PH>4時開始沉澱。強酸性時:S2O32-會發生分解生成SO2和S;碘化物易被空氣氧化而析出碘;酸度過大還會增加碘化亞銅的溶解度。
4、問:如何防止I2的揮發和空氣中O2氧化I-
答:加入過量的KI可使I2形成較穩定的I3-絡離子,析出碘後立即滴定。滴定前期不要劇烈搖動。I-被空氣氧化的反應随光照及酸度增大而加快,因此,應調節好合适酸度,避免光線直射。
5、問:Fe3 是否有幹擾,如何消除?
答:Fe3 可氧化I-析出遊離碘,産生正幹擾。消除辦法:采用氯化铵-氫氧化铵小體積沉澱分離;加入氟化物與Fe3 形成絡合物達到掩蔽效果。
6、問:為何Fe3 是幹擾元素,卻在樣品中含鐵量少時,需補加三氯化鐵?
答:間接碘量法的PH需控制在3~4間,本方法采用乙酸铵調節溶液的PH,當滴加乙酸铵溶液至堿式乙酸鐵的紅色出現時,再補加适量的的乙酸铵溶液達到所需要的PH,這裡Fe3 起到對酸度調節的指示作用。
7、問:低價的砷、銻是否有幹擾,如何消除?
答:低價砷和銻能将I2還原為I-而産生幹擾。消除辦法:加入溴水使低價的砷(AsO33-)和銻(SbO33-)氧化為高價的砷(AsO43-)和銻(SbO43-)。
8、問:鉛、铋會産生什麼幹擾?如何消除?
答:大量鉛、铋與碘化鉀生成黃色沉澱,影響終點的觀察。消除辦法:提前加澱粉溶液。
9、問:加入的氟化氫铵飽和溶液起到什麼作用?
答:由于Fe3 能氧化I-,産生正幹擾,需用氟化氫铵與Fe3 絡合,使得電極電勢EFe3 /Fe2 由0.70降為0.32,從而不能氧化I-,因此,氟化氫铵在本方法中起到掩蔽鐵幹擾的作用,也起到緩沖溶液的作用。
10、問:為何需控制溶液體積約30~40mL左右?
答:溶液體積影響酸度及CuI的溶解度。
11、問:碘化鉀的加入量如何确定?
答:碘化鉀起三個作用:還原作用、沉澱作用、絡合作用。Cu2 與I-的反應是可逆的,為促使反應完全,必須加入足量的碘化鉀,否則反應不完全,測定結果偏低,且終點回頭。固體I2的溶解度很小,且易揮發。過量的碘化鉀能與I2形成I3-,增加I2的溶解度。過量的I-能加快與Cu2 的反應,且能提高澱粉指示劑的靈敏度。碘化鉀的加入量一般比理論值大2~3倍。過高濃度的碘離子會促使CuI溶解,且經濟上浪費。
12、問:加入硫氰酸鉀的目的是什麼?
答:CuI沉澱對I2存在吸附作用,加入KSCN使CuI轉化為溶解度更小的CuSCN, CuSCN幾乎不吸附碘單質。KSCN不宜加入過早,以免有少量的I2被SCN-還原,使結果偏低。
13、問:為何需在臨近終點時加入澱粉?
答:I2易被澱粉包裹,I2與澱粉形成的藍色絡合物與硫代硫酸鈉反應速度較大,往往會滴定過量。過早加入澱粉會使滴定終點提前,測定結果偏低。
14、問:為何滴定終點沉澱顔色是乳白色?
答:CuI為乳白色沉澱,而銀、鉛、铋與碘化鉀生成黃色碘化物沉澱,因此有時終點是出現黃色沉澱。
15、問:為何滴定前期需先快滴慢搖,接近滴定終點時慢滴快搖?
答:前期快滴慢搖是為防止碘揮發和I-接觸空氣被氧化;雖不能劇烈搖動,但也要搖勻,否則局部過量的硫代硫酸鈉會發生分解。後期大部分碘單質已反應完全,需劇烈振蕩使被吸附的少量碘單質分離出來與硫代硫酸鈉反應,需慢滴快搖。
16、問:為何有時出現返藍現象?
答:空氣氧化溶液中的I-生成少量I2所緻,酸度越大此反應越快,一般30秒内不返藍即到終點。
附件:檢測方法文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