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我的家鄉美麗的三河

我的家鄉美麗的三河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09 01:20:54

我的家鄉美麗的三河(三河村的明天一定更美好)1

現在的三河村。

【鏡頭回放】

2018年2月11日上午,來到涼山州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考察慰問,在當地村民吉木子洛老阿媽家結束座談後,返程路上同前來送别的彜族村民打招呼。

揮手說:“小朋友,再見。”兩個彜族小朋友大聲喊道:“,再見。”

這兩個小朋友當時一個6歲,一個8歲,是村民洛古次火的兩個兒子。洛古次火還記得,打完招呼後轉身說:“小孩的教育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小孩的教育不要輸在起跑線上。”4年前,離别前留給三河村的這句話,正化為三河村青少年成長的力量:大學生惹列日作棄醫從教,站上了村裡幼教點的講台;三岔河中心小學校老師吳利梅摸索出一套适合當地孩子們的學習方法,今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越來越多家長成為當代“孟母”,在城裡邊打工邊陪伴孩子求學……

教育,改變着一個又一個孩子的命運,也成為三河村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良方。

6月18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從昭覺縣教育體育和科學技術局獲悉,截至目前,三河村共有20人考上中專,24人考上大學,其中大專生13人、本科生7人、碩士研究生3人、博士生1人。

走出三河村的大學生羅晨告訴記者,知識改變了孩子們的命運,未來也将改變三河村的命運。

和揮手道别的小孩長高了

父親想送他們去縣城讀書

新華社曾發布過一張這樣的照片:在三河村,身着軍綠色的大衣,面對一座土坯房揮動右手。他的左側,一名身着彜族服裝的男子微笑着望向他。對面屋檐下,一位同樣身着彜族服飾的女子帶着兩個孩子,哥哥羞澀地探出頭,弟弟向揮手道别。

圖片上的四個人是一家四口,年輕的媽媽叫熱烈爾莫,是吉木子洛老阿媽的女兒,她身邊的兩個孩子,哥哥叫洛古小華,今年12歲,在三岔河中心小學校讀四年級,弟弟今年10歲,在同一所學校讀三年級。書記旁邊的那個青年,是熱烈爾莫的丈夫洛古次火。

6月17日,星期五下午,兄弟倆背着書包,從學校蹦蹦跳跳回了新家——2019年,洛古次火家也搬離了土坯房,住進了寬敞、幹淨的新房子。

新屋的小院門口擺放着分類垃圾桶,牆上挂着銀行的店招。“我們把空餘的一個房間租給了銀行,每個月可以收租金。”洛古次火說,他家剛買了兩頭牛,還養着9頭豬,種了3畝苦荞和兩畝土豆。

4年多過去,兄弟倆長高了一大截,哥哥個子快蹿到媽媽的耳朵一般高,弟弟有媽媽的肩膀高。這幾年,村裡越來越多的孩子考上大學,這讓隻有小學文化的洛古次火對孩子有了更多期待。

“我不能讓娃娃像我們一樣受苦,我想把他們送到縣城裡去讀書。”洛古次火說,他計劃進城務工,一邊掙錢養家,一邊陪伴孩子求學。

我的家鄉美麗的三河(三河村的明天一定更美好)2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吳利梅正在給孩子們上課。

學護理的大學生受鼓勵

棄醫從教站上講台4年了

6月17日下午,三岔河中心小學校的上課鈴聲響起。阿爾伍沙校長介紹,雖然學校隻有191名學生,但學生宿舍、食堂、洗浴室一應俱全,學校還有微機室、圖書室和音樂室。

三岔河中心小學校教師吳利梅,今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吳利梅剛滿50歲,在當地農村教學一線執教24年。多年來,她摸索出一套适合當地孩子們的學習方法,成為孩子們走向外界的引路人。

旁邊幼兒園的一間教室裡,童聲響起:“老師好!”講台上,惹列日作開啟新的一堂課:“卡莎莎,是謝謝。孜莫格尼,是吉祥如意……”這堂課,惹列日作教孩子們講普通話,這是學前教育的重要内容。

這個有着48名學生的幼兒園,今年剛投入使用,有4名教師,惹列日作是其中之一。惹列日作大專學的是護理專業,如果書記沒有到三河村,或許,她将和同班其他同學一樣成為一名護士。

2018年2月11日上午,和村民一起圍坐在吉木子洛老阿媽家火塘邊座談,吉木子洛的孫女惹列日作也在場,當年她22歲,待業在家。她向報告了想當幼兒園老師的夢想。

“說這個夢想很好,還說了好多鼓勵我的話。”惹列日作說,當年受到的鼓勵,她通過自學,考上了三河村幼教點老師崗位,圓了兒時的夢想。

站上講台4年,惹列日作見證了三河村的巨大變化:建了新房子,通了柏油路和水泥路,新建了4所幼兒園,“積極支持學齡兒童入學,嚴禁讓孩子中途辍學”寫進了村規民約,家長送孩子上學從不主動變得很積極。

我的家鄉美麗的三河(三河村的明天一定更美好)3

羅晨和孩子們在一起。受訪者供圖

大學生想把人生舞台設定在家鄉

用所學所長改變家鄉模樣

惹列日作給孩子們上課的時候,羅晨正坐在千裡之外的武漢理工大學教室裡,聽老師講授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與他同村的老鄉鄭友作,在同一座城市的武漢大學求學,羅芳和羅秀則在四川大學分别攻讀本科和博士學位。

“我們都是從三河村走出來的大學生。”羅晨說,當年書記來村裡時,他才17歲。通過新聞,他得知和村裡兩個孩子打完招呼後轉身說:“小孩的教育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就好像說給我們聽的一樣。”羅晨依稀記得,當時他的心不由自主地顫抖了一下。

教育,改變了越來越多三河村孩子的命運。昭覺縣教育體育和科學技術局局長勒勒曲爾介紹,截至目前,三河村共有20人考上中專,24人考上大學,其中大專生13人、本科生7人、碩士研究生3人、博士生1人。

“教育改變了他們個人的命運,也在改變家鄉的命運。”羅晨希望自己像三河村黨支部副書記洛古有格那樣,在外面學到本領再回來反哺家鄉。

2021年7月,羅晨組織了9位涼山籍的“985”“211”高校大學生組成支教團隊,前往三河村給孩子們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教他們書法、畫畫、體育及衛生常識等。“我想把未來人生的舞台設定在家鄉,用我所學所長改變家鄉的模樣。”羅晨還想對村裡的弟弟妹妹說,不能因為在起跑線上有差距就放棄,一定要努力去改變人生。

昭覺縣财政5年投入46.2億元

始終保持教育優先發展

近年來,昭覺縣始終保持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定力,持續加大對教育的資金投入,教育工作取得曆史性成就。

勒勒曲爾提供的數據顯示:最近5年來,縣财政對教育的總投入累計達到46.2億元,占同期财政總支出的20%;新增學位4萬個,寄宿制學生達到4.5萬人,較2016年分别增長135%和80%。

今年5月22日,涼山州人民政府副州長、昭覺縣委書記馬小合在昭覺縣教育發展大會上表示:“集全縣之力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為建設民族地區全面脫貧後高質量發展先行縣提供堅實的支撐和保障。”

從三河村考上大學、又回到村裡當上黨支部副書記的洛古有格告訴記者:“村裡有超過50戶村民把孩子送到城裡去讀書,父母一邊打工一邊陪讀。如今的三河村,考上大學不再稀奇,大家關注的焦點是誰考上了重點高校。”

“叮叮叮……”大山深處,放學的鈴聲響起。細雨中的三河村,籠罩在朦朦霧氣之中,更顯秀美之色。乘着教育的翅膀,三河村的未來,定會如羅晨期待的那樣——通過知識改變鄉村的命運。

封面新聞記者 周翼 席秦嶺 攝影報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