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墳頭塌陷,家人遭難;宅前樹枯,家中無主”。雖然我對這句俗語仔細斟酌了好久,但終究還是不明白這句俗語究竟是在說什麼,于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任何人對自己的先祖都會有一份敬仰之情。對于我們中華民族來說,炎黃二帝就是我們的祖先。《國語》中稱:“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所以,我們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
作為我們這些炎黃子孫來說,我們對我們的祖先始終懷着一份敬仰之情。因此,由海内外華人捐款和政府投資以及招商引資共計花費人民币1.8億元,在河南省鄭州市西北部三十公裡之處的黃河風景名勝區向陽山(始祖山)上,雕塑出了炎黃二帝塑像,以便使我們這些中華民族的後人随時都能夠瞻仰我們的始祖。由此可見,我們中華民族的後輩們始終都不會忘記我們的先人。
而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所有的家庭成員也不會忘記自己的先祖,也會把埋葬有自己先祖的墳墓看管好,以便自己的先祖能夠在地下安息。
然而,一旦自己先祖的墳頭上出現了塌陷現象,就有可能遭到雨水的侵襲,繼而使雨水灌入到墳墓中,最後導緻自己先祖的遺骸長期在水中浸泡。想必這種現象是所有的後輩們都不願意看到的。因此,後輩們一旦發現了墳頭塌陷的現象,恐怕就會在第一時間内對墳頭進行修繕,從而去保護自己先祖遺骸的安全。
如果墳頭出現塌陷後長期無人進行修繕,那麼,這座墳頭的後輩們就有可能遭遇了不測,也已經不在人世了。從而才導緻了墳頭塌陷後長期無人修繕的現象出現。其實,這就是“墳頭塌陷,家人遭難”說法的由來。并不存在任何迷信的東西。
啥叫“樹枯”?所謂的“樹枯”也就是指樹木已經死亡。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都不願意在家門前有一棵枯死的樹木存在。抛開迷信的說法不講,一棵枯死的樹木“豎”在自家門前看上去也不雅觀。因此,對于許多家庭來說,一旦發現家門口的樹木已經枯死,是肯定要将枯樹伐掉的,是不會讓枯樹長期“豎”在自家門前的。而一旦某一戶人家門前的樹木已經枯死但長期還沒有伐掉的話,這一戶人家很有可能是缺少了男主人的。因為許多婦女幹不了伐樹的活兒,而孩子則更幹不了伐樹的活兒了呢!所以,才有了“宅前樹枯,家中無主”的說法。這種說法也不是迷信的說法。
以上所言就是這句俗語的大概意思。
聽了老農的解釋後,我才算是明白了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我原先以為這句俗語中暗含有迷信的成分。由此看來,我是有些想多了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