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水餃的由來與曆史

水餃的由來與曆史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7 01:07:38

水餃的由來與曆史(餃子的前世今生)1

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家庭、不同個人的包餃子手藝

上圖是女兒學校放假期間辦活動、幾位同學的作品。

水餃的由來與曆史(餃子的前世今生)2

水餃的由來與曆史(餃子的前世今生)3

水餃的由來與曆史(餃子的前世今生)4

這種包餃子手藝是典型北方式的,所以筆者一眼就能認出,波蘭人的包法同中國北方地區大體相同。

餃子的叫法從古到今名目繁多:水餃、煮餃、水點心、水包子、交子、角兒、時羅角兒、角子、粉角、煮角、餃餌、嬌耳、焦耳、牢丸、湯中牢丸、扁食、馄饨、月牙馄饨、偃月形馄饨、煮饽饽、子孫饽饽、箍紮……

水餃的由來與曆史(餃子的前世今生)5

山東滕州春秋墓葬出土的三角狀食物,被認作最早的餃子食物

上圖食物出土于山東滕州一春秋墓葬的銅簠内,被認作是最早的餃子,但有人疑為殘食裹爛泥,所以還不好确定。

目前最流行的一種說法餃子是東漢末年南陽人醫聖張仲景發明的,“祛寒嬌耳湯”這樣的湯劑概念都弄了出來,但筆者廣征文獻,卻沒發現一處有關餃子源自張仲景的記載,非但如此,就連正史上也不見有關張仲景其人的記述,僅唐代甘伯宗在《名醫錄》中有這樣一段話:“南陽人,名機,仲景乃其字也。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顯然張仲景“包”餃子僅是一廂情願、美麗傳說而已。

水餃的由來與曆史(餃子的前世今生)6

三峽博物館藏東漢女廚俑

上圖是三峽博物館所藏東漢女廚俑,面前案子上有類似餃子的刻制,這算是比較早的餃子的圖形。

水餃的由來與曆史(餃子的前世今生)7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餃子,發現于吐魯番鄯善縣三個橋墓

上圖發現于新疆吐魯番鄯善縣三個橋墓葬,這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餃子,是目前确定了的餃子最早的考古實物,距今1700餘年。

部分民俗文化學者認為餃子既交子,我國傳統文化中大年除夕必吃餃子,因除夕子時是一天之交、一月之交、一年之交,天地陰陽交替于此,因此稱為交子。筆者看來這種說法未免有嫌穿鑿,誰能确定這種食物最早就叫交子?它還叫馄饨、角子、饽饽……哪種稱呼更早呢?三國魏張揖《廣雅》最早記載了馄饨:“馄饨,餅也。”(當然不是我們現代意義的餅,古時泛指面食。)南北朝時顔之推《顔氏家訓》明确記載了現代意義的餃子,但那時不叫餃子,叫馄饨。因此筆者認為從餃子的内涵着眼,并不能準确反映餃子的起源。

餃子的制作,冷面圓皮,中間包餡,然後兩皮交合——這是餃子含義筆者的解讀,也是筆者認為餃子之謂交子的來源。

漢語的進化是一個口語化過程,桌子、椅子、杯子……有如桌兒、椅兒、杯兒,這時的“子”是一個詞尾綴字,那餃子的子,是名詞綴字還是詞根呢?如果是名詞綴字,其含義就可能接近筆者的解讀,是指面皮相交,捏合成餃。如果“子”是詞根,就可能是指子時,就可能是指“相交于子時”,然“解老自韓非下千百家,老子不複生,誰證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