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貴州30萬貧困人員

貴州30萬貧困人員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7 01:08:18

貴州30萬貧困人員(貴州從江百餘對)1

高麻村村民在福建從事鮑魚養殖工作。 楊光攀 攝

高麻村村民在福建從事鮑魚養殖工作。 楊光攀 攝

中新網貴州從江9月9日電 題:貴州從江百餘對“鮑魚夫妻”外出就業“鼓了腰包”“慧了頭腦”

作者 周燕玲 楊光攀

在國家級深度貧困縣——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高麻村,村裡100餘對夫妻200餘人在福建從事鮑魚養殖工作,高麻村也被當地人稱為“鮑魚村”。

位于貴州、廣西交界的從江縣地處月亮山腹地,境内有大小山峰逾千座,其中海拔1200米以上的就有270座。層層疊疊的大山給了從江優美的自然環境,也讓村莊閉塞而貧窮。

梁成是高麻村最早外出打工學習鮑魚養殖技術的人。在長期飽受貧窮困擾的他看來,外出打工是減貧見效最快的方式。2010年,梁成去到福建省羅源灣從事海上鮑魚養殖工作,從一名學徒工做起,用心學習鮑魚養殖技術,每天收入從100元(人民币,下同)逐步到200元、300元。

“我和妻子現在每天能掙500元到600元,加上是勞務隊長每月領取1500元,一年下來能掙16萬元。”梁成說,養鮑魚不需要太多技術,還可以帶着孩子一起生活。

梁成在養殖鮑魚期間,有着“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家鄉受制于地理條件,當地發展産業難度大,為确保如期脫貧,從江縣鼓勵和支持勞務就業能人擔任勞務就業隊長,協助組織農村剩餘勞動力特别是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就業。

有着10年鮑魚養殖經驗的梁成,結合自身優勢,挨家挨戶到村民家中動員其外出務工,同時與養殖鮑魚的老闆做好對接工作。截至目前,高麻村200餘人通過養殖鮑魚實現就業,其中貧困戶101人。

“每一箱鮑魚約有十幾斤重,用繩子捆住魚籠泡在水裡,喂養時就提上來喂。”梁成說,每天工作8個小時,喂一籠鮑魚有5毛錢,一天一對夫妻可以喂900餘籠鮑魚,每月工資上萬元。

談及為什麼要帶領村民外出養殖鮑魚,梁成說:“一人外出務工全家就可脫貧,隻有讓更多村民‘走出去’才能走上緻富路”。

貧困戶梁建明和妻子2019年跟随梁成去到福建養殖鮑魚,夫妻倆一般從24時工作到7時。“養鮑魚是一門苦力活,我和我老婆每月收入加起來有9000元左右。”梁建明說,一年省吃儉用能存六七萬元回家過年。

在梁建明看來,以前不願意外出務工是因為不了解外面世界,害怕離家後無法适應。

如今,随着“鮑魚夫妻”在外養殖鮑魚鼓了“腰包”後,很多村民都回家蓋起了新房子,買上了小轎車,外出務工不僅富了“口袋”也長了見識。

在中國脫貧攻堅收官之際,勞務輸出是貧困人口增加收入最直接、最現實、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截至2020年8月31日,中國25個省份已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2897.54萬人,是2019年外出務工人數的106.17%,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靠技能吃飯,高質量脫貧更有底氣。(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