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前幾期分享過一首蘇轼寫的《飲湖上初晴後雨》,講的是蘇轼與好友一起在西湖飲酒遊玩,本來是晴朗的好天氣,轉眼間就下起了雨,蘇轼不僅沒覺得掃興,還非常開心,因為他見到了雨中西湖的美景和晴天的西湖一樣美麗。同樣的西湖,同樣的飲酒遊玩,同樣的又趕上了一場雨。這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跟《飲湖上初晴後雨》有什麼區别呢,讓我們先來讀一遍這首詩在詩裡找答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北宋.蘇轼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詩文大意:這首詩講的是烏雲翻滾,像打翻的墨汁一樣與遠山纏鬥,隻見遠處露出一段青翠的山巒,明麗清新,白色的雨點,宛如珍珠一樣蹦蹦跳跳,竄到了船上;突然間平地上卷起一陣狂風,瞬息間把天上的烏雲都吹散了,望湖樓下平靜的湖面碧波如鏡,倒映着遼闊的藍天!
讀完這首詩,對比《飲湖上初晴後雨》我們可以知道,蘇轼當時遇到的是一場小雨,跟之前那場比起來。六月二十七日這場雨明顯是大的多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暴雨。
詩文賞析:我們再來逐句看看這首詩,仔細感受這場大雨到什麼程度:
詩的前兩句"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烏雲黑得像墨汁一樣,說明雲層非常厚,即将到來的是一場大雨。雨滴白說明雨滴很大,跟我們平時見到的透明的蒙蒙細雨完全不一樣做。像珍珠那麼大的雨滴噼裡啪啦就跳到了船上來,可見這場雨來的又猛又急,原本坐在船上泛舟的人們隻好趕緊劃船靠岸躲雨。
詩的三四句接着寫了“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這時候蘇轼已經來到了望湖樓上了,突然間狂風大作,瞬息之間就把烏雲給吹散了,原本黑漆漆的天空很快又晴朗起來了,樓上躲雨的人松了一口氣,這時候再往樓下的西湖望去,水面像天空一樣平靜。剛才那場暴雨好像沒發生過似的,西湖又恢複了原來平靜美麗的樣子。
從突然暴雨到驟然放晴,從泛舟湖上到樓上躲雨,再到後來的恢複平靜,我們讀着這首詩,好像跟蘇轼經曆了這一切,好像親眼看見了這場暴雨來去匆匆的整個過程。六月的西湖天氣多變,但是無論怎麼變都是美好的。
“美食家”蘇轼蘇轼寫的詩也像西湖一樣,無論是蒙蒙細雨還是狂風暴雨,在他的筆下,都能讓人覺得身臨其境,景色動人。蘇轼是位對生活非常有熱情的人,什麼事兒到他手裡都會變得特别有意思。
前面我們分享《題西林壁》的時候,說起過他去逛廬山那會兒正趕上被皇帝貶官到黃州做團練副使,就連如此無奈的事發生在蘇轼身上,也可以變得有趣起來。他不光到處旅遊散心,還在駐地東邊兒的土坡上開荒種地,而東坡居士這個名号就是這麼來的。
除了旅遊種地,他還愛好鑽研美食,是個地地道道的美食家。他在沒肉吃的時候,發明了“東坡羹”,雖然名字聽起來很高級,其實就是把白菜、蘿蔔剁碎了,扔到水裡煮再加上一把米一點調料也可以吃的有滋有味兒。
然而做為美食家怎麼能光吃蔬菜呢,蔬菜可滿足不了美食家的胃,于是蘇轼又把眼光轉向不怎麼受當地人歡迎的“豬肉”,要知道那個時代的達官貴人都認為豬肉檔次低,上不了台面,而平民百姓又不懂得烹饪方法做出來的肉可不像現在這麼好吃。于是蘇轼就自己琢磨出一套秘方,把豬肉做的酥而不碎,肥而不膩,湯汁交融爽滑可口,深受當地人的喜愛,這道菜就是大名鼎鼎的“東坡肉”。
小問題:最後再給你留一個小問題,你喜歡吃肉嗎?如果你喜歡吃肉,那麼你最喜歡哪種類型的做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跟大家分享你的想法。
“小萌娃愛學習”期待您的持續關注,我們定期更新探讨關于小學孩子生活及學習中的常見問題解決方法與思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