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2年,王躍進初次接觸巡線工作,是在“檢修試驗所”,當時主要維護35千伏電壓線路,幾乎都是木電杆,巡線難度比較大。1982年,王躍進初次接觸巡線工作,是在“檢修試驗所”,當時主要維護35千伏電壓線路,幾乎都是木電杆,巡線難度比較大。
王躍進(右三)和背夾巡線隊隊友在半山休息。王欽 攝
人民網遵義4月12日電(王欽)“背夾是我們出發的行囊,彎刀劈開路上的荊芒,面對家人也曾感到彷徨,抹去感傷我們繼續遠航……”每次進山巡線,“師傅”帶上随身聽,隊友們背上背夾、扛起彎刀,大夥兒唱起歌巡線,增添了不少樂趣。
隊友們口中的“師傅”叫王躍進,是貴州道真輸電線路工作站背夾巡線隊裡的“老大哥”,有着32年的巡線經驗,參加過2008年和2011年的抗冰保電工作。每次進山巡線,王躍進總愛走最前面,用自己豐富的巡線經驗為隊友探路,他還喜歡背上一個包,包裡随身聽、手電筒、藥品這三件工具必不可少,因此他又是背夾巡線隊的“保姆”。
1982年,王躍進初次接觸巡線工作,是在“檢修試驗所”,當時主要維護35千伏電壓線路,幾乎都是木電杆,巡線難度比較大。後來,木電杆逐漸被換成水泥電杆,水泥電杆又漸漸被鐵塔代替,巡線難度改變,經驗也在增加,王躍進慢慢地愛上了這一行。
“幹一行,專一行,愛上這一行。”王躍進認為,在年輕的隊友面前,他就像父輩一樣,應該發揮帶頭作用,将自己的一些經驗傳授給他們,艱難的地方,他上了,隊友肯定也會上。
2012年,邵正義從大學畢業,剛到背夾巡線隊報道的第一天,王躍進就主動與他攀談起來:“小夥子,你是剛分來的吧?年輕人就要多學習。走,我帶你去看看鐵塔和輸電線路。”王師傅拉着邵正義沿着就近的輸電線路杆塔一基一基地往下走,給他講述巡維知識。
每次巡線,邵正義總愛跟在師傅後面,聽他講巡線經驗和山裡遇到的奇聞異事。慢慢地,邵正義對自己的工作産生了一種特殊的情愫,心懷感恩地融入了這個團隊,并迅速成為了一名技術骨幹。
夏天是巡線最艱苦的日子,大量植被長勢快,常常會把以往巡線走出來的小路覆蓋,紮人的刺蓬常常會對巡線隊造成阻礙,有時還容易遇到野豬、毒蛇、馬蜂等動物。
有一次,隊友陳強和師傅去巡線,密密麻麻的野草遮蓋了山路,兩人在邊走邊清理山路的過程中,突然看到一群野豬出現在不遠處。“野豬!”陳強撞了一下師傅,差點喊出聲來。這是陳強第一次看到六頭野豬聚在一起,而以往最多隻看到過兩頭。
“不要慌,不要動,看看再說。”王躍進小聲地說。按照王躍進的經驗,如果隻有一兩頭,隻要大吼一聲,野豬便會被吓跑。可是,六頭野豬讓他不敢出聲,生怕吓不跑野豬,反而遭受攻擊。于是,他示意陳強蹲下身,靜靜地觀察野豬動靜。等了十多分鐘,野豬始終沒有走開。後來,他們選擇了繞路。
蒼茫的森林,荊棘密布,野草叢生,王躍進和陳強繞出幾十米,不小心陷進了雜草中,跌跌撞撞地一個多小時才走出200米,鋒利的毛刺、鋸齒般的野草将他們劃得血珠子滾了出來。
這樣的經曆,對于背夾巡線隊的10名隊友來說,已然成為“家常便飯”。然而,在道真、務川、正安3縣境内的8條110千伏和16條35千伏共計377公裡輸電線路、1000多基杆塔的巡視運維工作中,每當遇到狀況,王躍進和隊友總會三言兩語,甚至是一個眼神,就制定出最佳方案,長此以往,并肩作戰成就了背夾巡線隊的非凡默契。
“這是一支不怕苦累、樂觀開朗、團結奮進的隊伍,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對于工作的熱愛,都具有非常好的示範帶動作用,基層員工不斷錘煉提升自己,這便是團隊的力量!”遵義供電局黨委書記徐書金對背夾巡線隊高度評價。
然而,巡線32年,王躍進對此也是感同身受:“我喜歡這個團隊的氛圍,在這裡,兄弟們的情誼,不止體現在大山深處,更融合在了每一根線路的巡維中。”他說,再有3年就退休了,想到退休,心裡就空空的:“我愛這份工作,也舍不得這支隊伍,如果條件允許,我願意随時回來當‘外援’,同兄弟們一起堅守這份事業!”
王躍進(右一)同背夾巡線隊隊友進山巡線。王欽 攝
王躍進(右一)同背夾巡線隊隊友巡線歸來。王欽 攝
王躍進同背夾巡線隊隊友進山巡線。王欽 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