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擁有源遠流長的吃蟹曆史與文化,“稻熟江村蟹正肥,雙螯如戟挺青泥。”明代詩人徐渭的《題畫蟹一首》生動形象地形容了大閘蟹的主要特征——雙螯,黑色絨毛的大鉗子。大閘蟹是淡水生物,主要成熟時間在9月至11月。吃大閘蟹講究“九雌十雄”,膏腴豐美,品鑒好蟹正當時。
味美營養高
大閘蟹含有較為豐富的蛋白質,它有促進人體代謝、傷口恢複,提高免疫力等作用。蟹肉屬于優質蛋白來源,每100克的蟹肉中含有約14克蛋白質,如果去除蟹肉裡包含的水分來看它的幹重占比的話,蟹肉的蛋白質幹重占比超過70%,比黃豆的蛋白質幹重占比高出30%,可與雞蛋相媲美。
按照價格來看,如果要通過大閘蟹來補充每日所需要的蛋白質,可能沒有直接吃牛肉或者雞蛋更經濟實惠,因為一隻蟹的蟹肉并不多。人們高價購買大閘蟹來品嘗,主要還是奔着蟹肉蟹黃的鮮美口感,而不是單一地将其作為蛋白質來源。
根據相關測定數據看,蟹肉還包含了不少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和維生素。鈣是人體骨骼健康的重要礦物質,蟹肉蟹黃中都含有較多的鈣,含量幾乎和同樣重量的牛奶一樣多(128.0毫克/100克),大閘蟹還含有豐富的鐵、磷、鎂等礦物質,它們都是人體代謝的重要物質,有助于促進組織再生恢複。大閘蟹還含有較高的維生素A,每100克389微克的含量在水産品中是數一數二的。維生素A可以促進眼部發育與健康,預防夜盲症的發生。維生素B1也是大閘蟹含量較多的一種維生素,它有利于人體的糖代謝及兒童腦組織發育。
大閘蟹的“靈魂部位”,美味的蟹膏與蟹黃内主要包含的營養元素是脂肪和膽固醇。蟹黃蟹膏約含16%的脂肪酸,通常我們将脂肪酸分為容易引起高血脂的“飽和脂肪酸”與有助于血脂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而蟹黃蟹膏所含的脂肪酸中有将近43%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和23%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它們都是有利于調節身體血脂的不飽和脂肪酸。另外,蟹黃蟹膏的脂肪中還包括了EPA與DHA這類有助于大腦發育的脂肪酸,經常是存在于三文魚等深海魚的優秀脂類。
即使大閘蟹的蟹黃與蟹膏所包含的脂類這麼優秀,又是優質蛋白質,也不能大快朵頤。蟹黃蟹膏所包含的膽固醇可以高達466毫克/100克,比兩個雞蛋黃所含的膽固醇還高一點,屬于高膽固醇食物,要适量吃,建議一天不要超過兩隻且每周吃大閘蟹不要超過三次。
食安要守牢
由于大閘蟹為水生雜食類動物,又生活在有污泥的河塘,它的内髒中有可能會有寄生蟲或病菌,所以不要去吃生蟹和生醉蟹,烹饪前務必洗刷幹淨。清洗時建議戴上手套防止被螃蟹夾傷,食用時要剔除蟹心、鰓、胃和腸子,并确保蟹已經被蒸熟煮透。
《紅樓夢》裡,薛寶钗在《螃蟹詠》中提過這麼一句“酒未滌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就是說吃蟹還應當用酒去腥,加姜和醋驅寒開胃。蒸螃蟹的營養價值最高,不但能保持鮮美的原味,營養成分也基本不會流失,還能保留住水溶性維生素。蒸的時候應該将螃蟹捆住,防止蒸後掉腿或流黃。如果烹饪前螃蟹已經死亡,不要食用,死螃蟹體内的細菌會大量繁殖,嚴重時會産生毒素造成食物中毒。死蟹體内還含有較多的組氨酸,即使死蟹煮熟了,也不易被破壞。
大閘蟹宜現煮現吃,吃不完的活蟹可以放在冰箱冷藏室2~3天,上面覆蓋濕毛巾,有助于蟹的存活。再次烹饪前一定要确認螃蟹還活着。熟蟹可以密封冷藏不超過2天,再吃時一定要确保二次加熱熟透,以防發生食品安全問題。
過敏性疾病、哮喘、痛風、膽囊炎、膽石症等疾病患者要注意不食或少食。值得一提的是,孕婦并不禁忌吃螃蟹,但螃蟹是容易引起過敏的一類食物,孕婦食用後發生過敏的話,還會影響胎兒的健康,所以過敏體質的孕婦不宜食用。
吳沙莎 高鍵(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營養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