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禅,一個在曆史上留下反面教材的著名人物,即人們常說的一句話:真是扶不起的阿鬥!此言中的“阿鬥”指的便是劉禅,劉禅小名叫做阿鬥,為何如此形容他?
因為認為劉阿鬥一生庸碌無能,即使身邊有諸葛亮、姜維等人的全力扶持,也沒有振興蜀漢!所以後世用這句話來比喻扶持不起來的人!那麼在曆史上的劉禅,真的是一位一無是處的人嗎?
劉禅真的一無是處嗎
首先,劉禅在劉備死後,繼位為帝,成為蜀漢第二位君主,作為一個皇帝,應該是大權在握的存在,但是這個現象在蜀漢的劉禅前期是完全不存在的,因為劉備把他托孤給諸葛亮,因此劉禅在諸葛亮去世之前,一直沒有掌握真正的大權。
可能很多人認為就是劉禅一無是處才如此的,其實不然,按照當時劉禅的年齡,完全可以掌權,或者說他完全可以奪權,沒必要聽從劉備的安排,而這位一無是處的劉禅對外說了一句:“國家政務交由諸葛丞相打理,我隻負責國家重大祭祀等禮儀活動”,這句話把蜀漢可能爆發的内亂給消除了。
其次,在諸葛亮去世之後,他也沒有做什麼血洗的行動,哪怕大面積換人的舉動,隻是把威脅自己權位最大的職務-丞相給廢除,把原本的丞相權力分給多個人,這樣既能分化權力,避免權臣出現,同時她自己還在慢慢地培植自己的嫡系,從而他實現掌握大權的目标。
其三,若是看到朝堂有出現大權在握的重臣時,劉禅立馬扶持另一個人出來分庭抗禮,這樣真正的大權依然在自己手中,這就是所謂的政治平衡。
其實,在諸葛亮去世之後,蜀漢朝堂的魑魅魍魉全部跳了出來,他們隻有一個目的就是希望劉禅掌權,然後都是勸說劉禅不僅要廢除丞相職務,還要清除諸葛亮的黨羽,其中為首的是一位叫做李邈的人,結果這位李邈被劉禅處以死刑。
為什麼李邈為劉禅着想,還會遭此厄運?因為此人的建議實則是危害蜀漢,要知道當時蜀漢周邊還有兩個政權虎視眈眈,加上諸葛亮一死,讓蜀漢内部本就人心惶惶,若是劉禅用他的建議,恐怕蜀漢立馬就會走向滅亡。
通過這四點的分析,可以看出劉禅是一位有一定能力的君主,不然也沒法做到上述的事情,同時還會讓蜀漢快速地走向滅亡,也不會存在41年之久的蜀漢後主。
劉禅為何隻憑六個字得以善終
根據前面所分析,劉禅并不是一無是處,反而具有一定的政治能力,所以他在自己的蜀漢快要滅亡之時,非常果斷地選擇投降!
事情是發生在公元263年,曹魏大權已全在司馬家手中,由司馬昭實際控制曹魏,司馬昭對蜀漢也是觊觎已久,十幾次戰争都沒能拿下蜀漢,早已氣憤不已,因而在這一年司馬昭得到消息,蜀漢大将姜維已不在權力核心。
所以立馬安排主将鐘會和鄧艾以及諸葛緒,他們三人兵分三路,大舉進攻蜀漢,鐘會和鄧艾勢如破竹,不過鐘會最終被姜維堵在劍閣關卡處,一時難以前進,但是鄧艾則輕松滅掉諸葛瞻,很快逼近蜀漢國都成都。
這時劉禅已經開始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時不知所措,于是召集文武百官進行商讨,究竟該如何選擇,其中一位叫做谯周的大臣提出投降建議,他說盡早投降,還可以進行利益談判。
若是等到曹魏大軍攻破都城,即使是想要投降,也沒有任何談判的籌碼;于是劉禅在這一刻非常果決,當機立斷,選擇投降,至此劉禅成為一個亡國君主。也許看到這裡會認為劉禅就是一個貪生怕死之輩,其實不然,首先作為一個國家君主,能選擇投降也是需要極其大的勇氣;
其次當時的蜀漢因為諸葛亮的五次北伐和姜維的九次北伐,已經進入一個國力空虛的狀态,已經沒有太多的錢财去支撐戰争;
其三,劉禅他不是一個人,背後還有千千萬萬的臣民,他不為自己着想,也要為臣民着想,因此投降是最好的結果。
在劉禅投降之後,被司馬昭安排在洛陽居住,并且用高官厚祿養着劉禅,但是司馬昭對于劉禅懷有疑心,認為劉禅可能是韬光養晦,所以想要試探一下劉禅,于是一次宴會上,司馬昭安排歌姬跳蜀漢的舞蹈。
在場的蜀漢舊部觸景傷情,個個表現得悲痛不已,隻有劉禅反而是津津有味,完全沉迷在酒色之中,司馬昭見此基本上打消了疑慮,隻是司馬昭似犯了疑心病,進一步試探劉禅,直接問他想不想蜀漢?
當時坐在劉禅身邊的蜀漢舊臣偷偷告訴他如何回答讓司馬炎放心,于是劉禅按照身邊舊臣回答道:“此間樂,不思蜀!”而司馬炎還不放過,又問道:“這個應該不是你的回答,倒像是你身邊那位的回答!”
沒想到,劉禅非常直接地回應到:“是的,就是他告訴我的!”直到這一刻,劉禅把癡傻之态展現得非常到位,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演技無敵,所以讓司馬昭徹底放下戒心,不再懷疑劉禅,最後劉禅得以善終。
從此處再一次看出,劉禅作為一個君主的智慧,即使她能力終究有限,但是劉禅總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确的決定,所以可以頤養天年。
50年後後裔為蜀漢雪恥
在東漢末年,曹操針對接受東漢統治的南匈奴,做了新的管理措施,把他們分别設置為左、右、南、北、中五部,然後在各部選出身份最尊貴者為帥。
這樣的做法,一直延續至曹魏時期,接着到司馬家掌權時期,當時司馬昭為了穩定局勢,把左部帥劉豹的兒子劉淵作為人質關在洛陽,司馬昭是以禮相待的。
不過在一年之後就被解禁,因為劉淵此人從小文武全才,深受左部上下的看重,即使他人在洛陽幽禁時,也被司馬家的麾下大臣所賞識,所以被推薦給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
但是因為劉淵是匈奴出身,所以被一些大臣極力反對,因而沒有受到司馬的任用,但是也不再過度軟禁他。直到公元270年,秃發鮮卑部向西晉發起軍事挑釁,連斬西晉兩位地方要員,司馬炎立馬派兵出戰,但是以大敗告終。
于是向大臣們求能打仗的将才,這時劉淵再一次被人推舉出來不過依然因為匈奴出身而不被司馬炎所用,甚至後來有人建議除去這個有能力的劉淵。
不過因為西晉一位大臣指出若是殺了劉淵等于逼反少數民族,于是劉淵逃過一命,一直到公元279年,他父親劉豹去世,司馬炎任命劉淵為左部帥,後來西晉發生八王叛亂,劉淵從而借機崛起,并且在自己族人的擁護下,決定揭竿而起,恢複祖上匈奴帝國的榮光。
在公元304年,劉淵自稱漢王,建年号元熙,又追尊劉禅為孝懷皇帝,自稱自己是漢室後人,所以國号也稱之為漢(史稱漢趙);接着在公元308年正式稱帝,最後西晉滅亡,劉淵是最大推手之一。
根據以上所述,才會有50年後一位劉禅後裔為劉禅雪恥的事情,但實際上劉淵與劉禅隻能算是八竿子都不着的親戚關系,因為劉淵祖上娶了西漢皇族宗室之女。
至于劉禅的親生兒子,有兩位早已在蜀漢滅亡時已去世,另外五個兒子在劉禅死後因為戰亂等各種因素也沒有獲得善終。
綜上所述,劉禅能夠善終,其實是他從小跟随劉備曆經磨難所形成的果敢品質,雖然他治國方面沒有很好的措施,但是也不失為一位守成之君,隻是大勢所趨,他蜀漢注定要滅亡,因而劉禅随勢而為。
也許他當時的做法令手下些許大臣和自己一個兒子所不喜,但是他當時果斷的決定,可能更多是給自己劉家一條後路,不希望劉家斷子絕孫,加上這個決定可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因此隻有選擇!
至于所謂後裔劉淵,他本人肯定不知道,但是從名義上來說劉淵又算是他所謂的“後裔”,并且祖上又是大漢賜姓劉,所以劉淵滅掉西晉的這個結果,若劉禅泉下有知,應該會有些許安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