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五時二十八分二十五秒,當太陽走到黃經315度,二十四節氣又迎來新一輪的開端——立春。
立春,往往在公曆的2月4日左右出現,是一年中最早降臨的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節,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
在天文學意義上,立春是春天的标識,意味着春天的開始,但對于我國的大部分地區,此時還隻是奏響了春的序曲。從氣象學意義上說,一年中第一次連續五天日平均氣溫達到10℃以上才是入春。此時雖陽氣漸升,百草回芽,但陰寒未盡,還處于冬寒向春暖過渡的過程。所以雖有“吃了立春飯,一天暖一天”的俗語,但春寒料峭,還是要聽從長輩們“春捂秋凍”的叮咛。不過,最冷的冬天已經過去,我們已經可以明顯感覺到白天長了,太陽暖了。
立春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意思是說,立春的頭五天裡,東風送暖,冰凍的大地開始解凍;再過五天,在寒冬沉睡的蟲子們會慢慢蘇醒;到了又一個五天,河裡的冰開始融化,冰塊漂浮在水面上,魚兒開始到水面上遊動。
春去春又回,立春是四時的起點,充滿憧憬與期待。在古代,立春不僅是節氣也是重要的節日。周代立春就是春節,立春日上到天子下到府縣都要舉行隆重的迎春儀式。迎春、打春、咬春、貼春牛圖等民俗活動代代相傳。現在,在很多地方人們還有用“鞭春牛”的方式去禍迎福祈禱風調雨順的習俗,稱為“打春”。立春日吃春餅、春卷,啃蘿蔔的“咬春”習俗也由來以久。貼春牛圖、給孩童佩戴用彩綢剪成的春燕、春雞等裝飾,也是一些地區的古老風俗。
一年之計在于春。立春提示着又一次新的開始。“春争日,夏争時,一年大事不宜遲”。迎着春光整理心情、好好規劃,才能迎來順意豐收的又一年。(圖片源自網絡)(人民日報社中央廚房·N度生活工作室 文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