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到釣魚人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近水知魚性”,也就是說,我們如果想要釣到魚,首先就要了解魚的生活習性,隻有了解了魚的生活習性,釣到魚的幾率就提高了許多。但是魚的種類不同,它們的生活習性、所喜歡的食物、覓食規律、活動的環境和生活的水層都不相同。隻有了解了它們的生活習性,掌握了它們的活動規律,釣魚才能收獲多多。魚的栖息和活動習性大緻分為以下幾點:
1、不同的栖息水層
經常釣魚的人都知道,即使在相同的時間、相同的水面、技術同樣熟練的釣魚人收獲也是不一樣的,有的水域釣點魚愛上鈎,有的水域魚不愛上鈎,有的釣點鲫魚比較活躍,有的釣點鯉魚比較活躍,這是因為各種魚類由于它們對食物的需求不同,經常栖息活動在不同的水層。鲢鳙主要的食物就是水體中的浮遊生物,所以經常栖息活動在水體的上層,草魚愛吃水草的根、莖、葉,所以經常栖息活動在水體的中下層,鯉魚的鲫魚主要攝食底栖生物,所以栖息和活動在水體的底層,我們經常釣魚,大多數主要分布在水體的中層以下,并且越是接近水底,魚的密度越大,因此,我們在釣魚的時候,除非一些個别魚類,一般都采用底釣。
2、逐暖習性
在自然水域溫度比較低的時候,各種魚類都喜歡在溫暖的水域活動覓食。初春和晚秋的時候,背風向陽的淺水區,白天天氣好的時候在太陽的照射下比較溫暖,魚都喜歡在這樣的水域覓食,但是,早晚溫差也是比較大,淺水區水溫下降的也是比較快,所以太陽落山以後魚兒會遊到水體相對溫暖的深水區栖息。酷暑難耐的夏天,中午烈日當頭,魚類一般都會躲藏在水體的深處或者陰涼處栖息,初夏和秋天水溫的氣溫大體上都是在23度左右,是一年釣魚最有利的時機。
3、洄遊習性
魚類在水體中具有一定的時間、範圍、方向、距離的遷移稱為洄遊。洄遊的規律和水溫、食物、産卵都有着直接的關系,洄遊大緻分為以下三種,第一就是适溫洄遊,适溫洄遊就是以前的栖息環境高于或者低于它們适宜生活的溫度時,它們就會離窩遠遊,尋找适合生活的水域,比如天氣冷的時候它們會從淺水區遊到深水區栖息過冬,春天的時候它們會從深水區遊到淺水區活動覓食。第二種就是索餌洄遊,索餌洄遊就是它們離窩尋找食物,在自然的水域裡,魚都是四處覓食,都喜歡栖息在食物豐富的水域,早上魚開始活動,在草邊覓食,中午會遊到深水區,晚上會遊到栖息地,釣魚人有一句話叫做“一日三遷,早晚溜邊”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第三就是産卵洄遊,在魚的産卵期,魚會尋找水草茂盛,并且水流較小的淺灘進行産卵,産完卵以後也會在附近的水域中覓食補充體能。
4、逐波習性
水域寬闊的水庫或者池塘,一遇到刮風的天氣,水面都會刮起較大的風浪,風浪包裹着浮遊生物或者一些其它的食物聚集在下風口,而且因為刮風,刮起的波浪也是也是加大了水面與空氣的接觸面,水裡的氧氣也是變得非常充裕,魚的活躍度也變得很高,攝食欲望就會變強,所以下風口就成了魚類非常喜歡的覓食場所。
5、集群習性
除了個别兇猛的食肉魚外,大多數魚類都喜歡群居,魚的集群習性和魚類的屬性、種類、個體的發育階段和生理情況有關,此外,也和魚類所在的栖息環境有關系。魚類集群的因素大概分為以下幾種:第一,因為繁殖需要而集群,稱為生殖集群。第二,因為營養需要而集群,稱為育肥集群。第三,冬天尋找适合的栖息環境而集群,稱為越冬集群。第四,為方便找到洄遊路線而集群。第五,因為需要防禦敵害的需要而集群。在我們釣魚的時候,要根據魚類集群的特性來選擇釣場,尋找漁道,确定釣點,這樣才能提高上鈎幾率。
6、趨氧、趨靜習性
鲫魚、鯉魚等耐缺氧能力相對于要強一些,天氣沒風的時候水中的溶氧量比較低,空氣中的氧氣溶解于水中也是比較慢,在刮風的天氣、水面的波浪可以加大空氣與水體的接觸面,使空氣中的氧氣快速溶解于水中。如果水體中哪一處缺氧,魚類就會很敏感,會從氧氣含量少的水域轉至含氧量高的水域,這就是魚喜歡草,喜歡水流,喜歡波浪,喜歡淺灘的原因。除此之,喜歡安靜也是魚類明顯的特征之一,尤其是大個體的魚類。
7、趨光習性
光對魚類的生活習性有着明顯的影響,同一種魚在不同的水域對光有着不同的反應,有過夜釣經驗的釣友都知道,我們在夜釣的時候經常會采用燈光進行誘魚,從而達到釣魚的目的,所以魚類的生活是有一定的規律,活動的範圍的方向也是因地而異,我們應該在實踐中進行摸索各種魚的活動特點,學會分辨和把握不同情況下的變化的規律,從而選擇最佳的釣點。
以上就是魚的栖息環境和活動習性和釣魚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根據這些知識在垂釣的時候對應我們當時的氣候環境來判斷水體的一些情況、适不适合垂釣,什麼樣的區域更适合垂釣也是很不錯,我是小陳,一個愛好野釣的釣魚領域創作者,如果有喜歡釣魚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我會定期地來分享一些有關釣魚的知識和大家一起學習,如果釣友朋友有好的經驗和方法,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可以互相學習,一起守釣屬于我們心中的那條大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