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月,中國人過上了小說裡的“武俠生活”。
不僅個個都是“蒙面大俠”,保安大哥還配了把掌握進出大權的“槍”。為了戰勝2019冠狀病毒病,我們中國武俠人拼了!
随着疫情的變化,很多企業陸續複工。從一罩難求變成了一槍難求。
額溫槍這種平時不太熟悉的體溫計,如今成了我們進入小區、工作場所的第一道關卡。
大家還記得由熱感攝像機拍下來的彩虹屁嗎?那個和額溫槍是一個道理。其實,幾乎任何物體都會向外散發紅外線。額溫槍就是根據人體發射的紅外線輻射能來測定體溫的。
但是,提起額溫槍,大家卻有一把辛酸淚。
咦,額溫槍怎麼這麼不準?
在微博上随便翻翻,就可以看到各路網友對額溫槍的吐槽。話說小編也有過被測出42℃的情況……
那是什麼原因造成額溫槍不準的呢?
一、額溫槍容易受到氣溫、風速等外界因素的幹擾。(站在風口的單位門口,一測,34℃,我??)
二、我們的額頭皮膚溫度不穩定。如果跑了步再來測額頭溫度就會高于正常值;但是如果在寒風中站了半小時再來測,溫度又會低于正常值。
為什麼額溫槍不準,卻還要用?
最主要的原因是額溫槍:方便、迅速、無接觸,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其實在非典期間,額溫槍就被廣泛使用了。
有網友說:我覺得水銀體溫計最準!
好,假設我們換成水銀體溫計。
水銀體溫計VS.額溫槍
保安大哥會說:“朋友,請脫下外套把體溫計放到腋下測量,等5分鐘之後告訴我溫度。”
于是在風中淩亂的你一定是這麼想的:疫情過後,保證我不打你!
那,每天早上公司門口都會出現一條帶着體溫計的“長龍”。聚衆測體溫?這似乎并不靠譜!
同時由于水銀體溫計接觸人體的皮膚或者粘膜,也比較容易發生交叉感染。
這一輪,額溫槍勝利。
又有網友說:我看醫院分診會用耳溫槍,那個總行吧?
好,那我們換成耳溫槍。
耳溫槍VS.額溫槍
耳溫槍是伸進耳洞裡測量鼓膜溫度的溫度計,測量出來的溫度也比較精确。在實際操作中,耳溫槍難避免會碰及狹窄的耳洞。
如果要避免接觸,可以選擇為耳溫槍購買一堆一次性保護膜。不過,這樣成本會大大提高,而且增加了很多工作量。
這一輪,額溫槍又勝利!
所以,不管從操作簡易、經濟成本還是避免交叉感染上來看,額溫槍,都是非常合适的選擇。
額溫槍測額頭不準,測手腕就可以嗎?
手腕處于人體末端,對于人體真正的溫度體現能力比較差。但是冬季從寒冷室外來的人,或者開車、坐車的人(車内空調溫度往往較高)其額頭溫度由于環境溫度低、風大等原因,可能會導緻額溫槍讀數與實際體溫不符的現象。
這時,測量被衣服覆蓋的部位,比如手腕或者脖子,讀數可能會更準确一些。
不過,額溫槍的最初設計就是為了測量額頭,它是根據額頭表面皮膚溫度與人體體内溫度差進行校正的,所以,最好還是用額溫槍測量額頭。
如果真的要用額溫槍測手腕,請被測人員露出被衣服覆蓋、沒有暴露在空氣裡的手腕部分皮膚(左右手均可),在距離手腕6~8厘米處進行測量,這樣測量出的溫度更接近人體真實溫度。
怎樣用額溫槍測出準确體溫?
可以采用多測幾次取平均值和比較法相結合。
多測幾次取平均值法是:如果被測者用額溫槍測出的溫度明顯低于或高于正常人體溫度,那麼可以多測幾次,取平均結果。
比較法是:
測量人員首先确定自己體溫正常(比如用水銀體溫計測量自己的體溫);
然後用額溫槍測自己的溫度,譬如測出來是:36℃;
此時,被測者如果多次測量後,體溫都明顯高于36℃,那麼有必要對其進行進一步觀察。
最後,還要啰嗦一句,網上盛傳額溫槍傷眼,可能會造成永久傷害。這當然是謠言!
紅外線測溫的原理是接受物體發射的紅外線,它不會主動照射被測物體,所以不用太擔心。
如果感覺不舒服,閉眼就好。
有問題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内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
記得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