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春節的習俗為什麼貼春聯

春節的習俗為什麼貼春聯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0 23:10:22

馬上就過年了,家家戶戶門上已經貼好了春聯,顯得喜氣洋洋。

那麼諸位知道貼對聯的是從什麼時候正式開始的呢,以及人們為什麼要貼春聯呢?[機智][機智]

春節的習俗為什麼貼春聯(你知道春節貼春聯背後的故事嗎)1

春聯背後的曆史淵源

春聯又叫做“門對”和“春貼”,是對聯的一種。因為它是在春節時期貼的,人們就習慣性地叫它為“春聯”。

春聯其實最早來源于古代的桃符。

那麼什麼是桃符呢?

根據《淮南子》記載,桃符是用兩塊長七八寸,寬約寸餘的桃木闆做成的。桃符上面寫着傳說中的降鬼火神“神荼”和“郁壘”的名字。這樣就可以幫助古人驅除惡鬼鎮壓邪靈。

南朝梁代宗懔在《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正月初一繪二神貼戶,左神荼、右郁壘。俗稱門神。”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就有過年懸挂桃符的習俗。這種習俗延續到五代時期,才有所變化。

唐朝時期,人們開始在門上張貼秦叔寶和尉遲恭的畫像來鎮壓邪靈,這就使得桃符的功能逐漸升級。

五代十國時期,人們開始用聯語代替降鬼大神的名字題在桃木闆上。

據《宋史・蜀世家》記載,五代後蜀主孟昶“每歲除,命學士為詞,題桃符,置寝門左右。末年,學士辛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号長春。”

這是我國曆史上最早出現的一副春聯。此外,我們還可以從其中得知五代十國時期的春聯”被當時的古人稱作“桃符”。

“桃符”這個名稱一直延續到宋代前期,大詩人王安石也曾經在自己的詩《元日》中提到過“桃符”。詩原文為:“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桃符”這個詞到宋代的中後期,逐漸被“春聯”這個詞語代替。之所以被代替的原因在于,人們所用材料的變化:紙張将桃木代替了。随着紙張做的桃符的盛行,人們就開始叫它“春聯”了。

到了明朝時期,民間貼春聯的風俗已經普及了,到達鼎盛時期,春聯這個詞語已經代替了桃符。這其中原因之一是由于明代統治者朱元璋非常喜歡對聯,不僅自己經常書寫對聯,還鼓勵臣子書寫。

由于非常熱愛對聯,朱元璋還為此下過一道谕旨:“公卿士庶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

在下完這道谕旨後,朱元璋在第二天便微服出訪,查看各家各戶貼的春聯。在觀看的時候,即興地為高官陶安題寫了一副春聯,即“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來誇贊陶安。

此外,在出訪的時候,還看到一戶平民沒有貼對聯。通過侍從調查了解,這戶人家的主人是個屠夫,不認識字,還沒有來得及請人寫對聯。朱元璋當即令侍從拿來文房四寶,為這戶人家提了副對聯,即“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

在朱元璋的這樣大力推崇下,寫一副好的春聯便成為了當時社會風尚。

清朝時期,尤其是在乾隆、嘉慶、道光三朝,更是對春聯大力推崇,同時也更注重了書寫春聯的藝術性。

例如《養吉齋叢錄》中記載着太和殿的春聯:

“龍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廣運;

鳳城回北鬥,萬邦和協頌平章。”

近代,一些文人巨匠也寫過妙筆生花的春聯。

如魯迅先生《自嘲》中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郭沫若為蒲松齡故居所題寫的“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谑人骨三分”等等。

現在,春節貼春聯這一習俗仍然在延續,它不僅僅是春節的節日象征與習俗,也是人們對新的一年的希望的精神寄托。

春節的習俗為什麼貼春聯(你知道春節貼春聯背後的故事嗎)2

春聯的一些要求

春節的習俗為什麼貼春聯(你知道春節貼春聯背後的故事嗎)3

1.聯語


春聯的聯語要根據所貼的地點、主人家的喜好和身份的不同,而選擇相适應的聯語。

例如,給家裡長輩老人居住的屋子選擇春聯時,要選擇帶有“福祿壽”等寓意長生的春聯;給家裡的小孩子選擇春聯時,要選擇那些帶有“身體健康”“學業有成”等期盼孩子健康成長和學習優秀的字眼;給夫妻居住的屋子,要選擇的是帶有“白頭偕老”“恩愛”等寓意夫妻關系美好的詞語。

2.帖法


在張貼春聯的時候,有一句口訣“人朝門立,右手為上,左手為下”。

就是指的是,對聯的出句應該貼在右手邊,也就是大門的左邊;對句要貼在左手邊,也就是大門的右邊。

這麼帖的原因呀,就是因為古人在讀東西的時候,都是從右往左開始讀的。

在解放後,由于橫式書寫格式改為由左向右。所以春聯也可以是上聯在左,下聯在右,橫聯的順序也可以是從左往右的讀。

當然,如果将這兩種春聯貼法混合使用的話,既破壞了規矩,顯得不倫不類,同時在老一輩看來這樣是不吉利的,有違傳統。

在貼春聯的時候,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規矩。

例如,老北京是要求上下聯不可以貼反、上下聯要有因果關系、從春聯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就可以判斷出上下聯來和春聯的尺寸大小要與自家的門戶相協調等等要求。

3.内容格式要求


春聯是從古代骈體文中衍生出來的一種新文體,同時也借鑒了詩歌的文學形式。具有骈體文和詩歌的雙重特性。

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對成雙,兩聯彼此相“對”,内容互相照應,緊密聯系,語言精簡。

它要求上下聯字數相等,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它要求上下詞組和詞性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應名詞,形容詞對應形容詞,動賓結構對應動賓結構。

它要求音韻對仗,指的是平仄聲押韻協調,這一個要求基本同律詩相同。在運用平仄的時候,有兩條基本要求。第一條是,同一聯中各個詞要平仄相間,切忌一直使用平調或者仄調。第二條是,上下聯的平仄要基本相拗,指的是平仄相反,互相對立。此外,我們在運用音韻者,一般是按照仄起平落的要求,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它要求以春為題,因為它是專門為春節而作的,因此寫作是要注重突出“春”意。可以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色或者叙述一些表達春意的代表性話題等等,來突出春這個主題。

它要求時間固定,它隻能在春節時期使用。在農曆十二月最後的一天寫好,到新年的第一天挂在門上。在其他時間所寫的就隻能是普通對聯了。因此在寫作的時候,都要包含辭舊迎新的含義。

春聯趣聞轶事

春節的習俗為什麼貼春聯(你知道春節貼春聯背後的故事嗎)4

1.王羲之巧改春聯


魏晉時期大書法家王羲之,每到春節的時候,就在“桃符”上親自動筆寫對聯,貼在家門口。但是每次,到了深夜,總有小偷過來将他的帶有他的書法的桃符偷走。王羲之無奈之下,隻能再寫,然後到了晚上就又被偷走了。

無奈之下,他決定寫一幅“兇聯”,即“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巧合的是,小偷也是個有文化的人,一看這幅對聯内容,就不敢再偷了。

等到了春節時候,王羲之又在這幅對聯上進行修改,變成了“福無雙至今日至,禍不單行昨日行”。讓兇聯變為了喜聯,周圍的人都來恭賀他。

2.魏征寫春聯


唐代名相魏征的家鄉在河北省晉縣一帶。相傳在那有個姓趙的地主,平時欺壓百姓,橫行霸道,無惡不作。用自己權勢和财富向官府買了一個“孝廉”的名号。百姓們在私底下,都稱呼他為“假孝廉”。

到了春節時期,這個姓趙的地主就花錢讓魏征為他寫副對聯。魏征說他決定寫,“爆竹一聲,普天同慶人增壽;梅花數點,大地皆春福滿門。”

趙地主聽了後,心想人人都要求自己增加壽命,我是一個有孝廉美稱的人,這增壽得給我娘乞求才行,這樣才可以突出我的孝順。于是要求魏征,改為娘增壽。

魏征聽後,覺得比較好笑。就打算捉弄一下這個傻子地主。于是他說,既然要改上聯,那麼下聯也得改,這是寫對聯的規矩。

趙地主當即表示同意,并将魏征改好後的對聯貼在大門口。

一些人專門來看趙地主的新對聯:“爆竹一聲,普天同慶娘增壽;梅花數點,大地皆春爹滿門。”當大家看到這樣一副對聯,都開始大笑起來。

不識字的趙地主,以為大家的笑是贊揚的笑,是對他的春聯的認可,開始洋洋得意起來,逢人就誇其他的新對聯。

3.舊京:兼有打廣告的效益


在老北京舊時期,許多店家為了招攬顧客,利用春聯進行宣傳。由于店鋪經營内容的不同,其春聯的内容也會有所不同。

如藥鋪常用的春聯是“調劑有方侔相業。虔修有法體天心”;綢緞莊常用的春聯是“此中多錦繡,以外無經綸”;糧店常用的春聯是“風雨調合歲月,稻糧狼藉豐年”;酒店常用的春聯是“香聞十裡春無價,醉賣三杯夢亦甜”。

結語

總而言之,過年貼春聯是我們中華文化特有的文化習俗,也是我國文化深厚的底蘊的體現。

臨近春節,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笑],并且都挑選到了合适的春聯。[小鼓掌]

#春節大聯歡活動##紅紅火火過大年。#

春節的習俗為什麼貼春聯(你知道春節貼春聯背後的故事嗎)5


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讨關于春節的曆史知識!

[機智][機智][機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