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喝水都會胖,
節食、運動也瘦不下來,
這很有可能是濕氣導緻的虛胖。
試試下面這些方法!
靳曉娟
山西省中醫院勝利分院針灸推拿科
〖出診時間〗
周一、三、四、五全天,
周二、六上午。
炎炎夏日,大多數人的飲食都喜歡吃涼菜冷飲、冰凍西瓜,這些習慣會影響脾胃,導緻身體發沉無力、頭腦昏沉、臉黃油膩、濕疹長痘、皮膚瘙癢等症狀,其實這些都是濕氣的表現。
趙女士
我的體重150斤,晚上睡不好覺,早起總是昏昏沉沉,嘴裡粘粘的,大便還幹。這是怎麼回事?
醫生推斷,趙女士這些情況可能都與她體内濕氣過重有關系,除此之外,她較為偏胖的體型也對健康造成了一定的隐患。
到底什麼是濕氣重呢?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本來體内正常的水分,受涼之後,變成濕氣,寒氣。濕氣就是腐水停留在身體沒有排出來。所謂濕性重濁,寒性凝聚,導緻氣滞血瘀,人就會不舒服,生病。
01
祛濕氣:耳穴療法
耳與髒腑經絡有着密切的關系。各髒腑組織在耳廓均有相應的反應區(耳穴)。刺激耳穴,對相應的髒腑有一定的調治作用。
耳穴豆臨床上常用的磁珠和王不留行籽,把它固定到相對應的穴位上,刺激穴位來達到治療的效果。
由于脾虛會生濕,健脾可以除濕。耳穴療法一般選取脾、胃、大腸、直腸、肘(脂庫)穴位來治療。大腸穴,是在耳甲庭的前下方;直腸,在耳輪角的部位;肘(脂庫),這個穴位可以很好地調節人體的脂肪的分布。
02
祛濕氣:溫針灸
溫針灸是針刺與艾灸相結合的一種方法。具有溫通經脈、行氣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濕重。
陰陵泉穴,屬足太陰脾經,位于小腿内側,胫骨内側下緣與胫骨内側緣之間的凹陷中,有排滲脾濕的作用。
足三裡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在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四橫指處。對于消化不良、洩瀉、便秘、失眠、水腫有很好的功效。
03
祛濕氣:拔罐
拔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産生負壓,使之吸附于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
治療濕氣重,選取肚臍周圍的中脘穴、天樞穴、大橫穴、帶脈穴。
中脘穴,此穴的主治消化系統疾病、精力不濟、神經衰弱。
天樞穴,主治腹痛、腹脹、便秘。
大橫穴,有除濕散結、理氣健脾、通調腸胃的作用。
帶脈穴,對于腹痛、腰脅痛有很好的功效。
哪些習慣會加重體内濕氣?
●愛吃涼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激淩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因此不易過量食用,烹調時最好加入蔥、姜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長期大量服用西藥
第一個消炎藥與抗生素是非常寒涼的,輸液尤其如此,冰冷的液體直接進入我們的血脈,會傷害我們的陽氣。第二,抗生素與消炎藥是非常苦的,苦寒敗胃,又苦又寒的東西一定不能久服,久服一定會傷害脾胃,脾胃受傷了,濕氣自然就會多起來。●喜歡吃滋補
補藥隻是為真正虛弱的人服用的,不需要補的人吃進去補藥就是垃圾,就會形成痰濕。
●思慮太多
因為思傷脾,思慮過度就會傷脾,脾不好了,濕氣自然就多了。還有思則氣結,思慮太多,脾氣就打結了,氣結了哪還吃得下飯,即便吃下去也不運化,不運化就會産生濕氣。
●吃甜食
過度的甘甜會傷脾,過猶不及,現在女人愛吃的各種甜品都是過度的甘甜,包括牛奶,牛奶不僅寒也濕還滋膩,所以也要适度,
●喝酒
這是加重“濕毒”的關鍵因素,從中醫上來講,酒助濕邪,因此酒精盡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澆愁。
●運動少
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濕氣大的表現。越是不愛運動,體内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适當運動,如跑步、健走、遊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排濕”。
●睡眠不足
從中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症狀,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每天增加一些運動會讓你的睡眠質量更高。
●口味重
腸胃功能好壞關系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飲食。油膩、過鹹、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産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反應。
來源:太原廣播電視台經濟生活頻道《健康時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