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麥黃時節憶童年

麥黃時節憶童年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02:13:19

麥黃時節憶童年?□孫海 文/圖五月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是登高順陽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麥黃時節憶童年?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麥黃時節憶童年(川西草木物候記⑭端午草木)1

麥黃時節憶童年

□孫海 文/圖

五月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是登高順陽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

端午這個時節,正是草木生發最為旺盛的時候,萬木郁郁蔥蔥,以至于民間流傳了“端午時節,百草為藥”的說法。和今天人們喜氣洋洋吃粽子,放大假過端午節不同,古人認為“重午”并不是個什麼好日子,所謂“端午至,五毒出”一說便出于此。五月五日這一天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并出。東晉時,大将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

在這個時節,古人認為生命力最為旺盛的草木正是藥力最強之時,于是剛好相克了出沒無常的“五毒”。夏日氣候濕熱,導緻蚊蟲增多、病菌滋生,因此,端午風俗中多以草木驅邪避毒,在端午節前後,人們在門上懸挂菖蒲、艾葉,用晾幹後的菖蒲或陳艾熬水洗浴,佩帶各種香料草藥填充的香囊成為傳統習俗。

菖蒲

形似劍“斬千邪”

說起端午,總離不開一種叫菖蒲的植物。在中國古代,菖蒲一直是一種有着各種傳奇色彩的植物。道家的經典《道藏》中就曾經提到:“菖蒲者,水草之精英,神仙之靈藥也。”

這種古人們十分推崇的菖蒲,是一種天南星科菖蒲屬的植物。這種植物常見于南方的密林下,生長于濕地或溪旁石上。早春的時候,菖蒲進入了花期,它們會長出一個肉穗狀的淡黃花序,密密麻麻的小花自下而上開放,花朵極為細微幾乎肉眼都很難看清楚。到了端午節時,人們采集菖蒲和艾草,将它們挂在門前。“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于床戶,皆以卻鬼。”

菖蒲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它們有芳香氣息的肉質根莖,根莖上還生有許多的須根,根莖上部分枝甚密,植株因而成叢生狀,性喜生長于濕地或溪旁的石上。菖蒲的葉有明顯的中肋,同時葉片劍狀線形。因其葉子形狀似劍,所以古時的方士稱之為“水劍”或“蒲劍”說它可“斬千邪”。

菖蒲氣味芳香,有驅蟲的功效。不過,古人眼中能夠讓他們長生或成仙的菖蒲當然并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奇,真吃了這種植物也不會真的讓他們成仙得道,隻會是讓他們處在幻覺中難已自拔。菖蒲屬的植物全株都帶有毒性,植株富含各類有毒化合物,能引起人體肝腎損傷。特别是它的根莖毒性最大,揮發油中含有細辛醚、石竹烯、石菖醚等,有興奮脊髓神經的作用,過量服用菖蒲很容易讓人産生幻覺甚至造成腦損傷。南北朝時的才子江淹也曾做《采石上菖蒲詩》講道:“冀采石上草,得以駐衰顔”。

菖蒲因生于溪流石上,四季青翠,氣味芳香,頗有雅趣,同時因為自古以來的各種傳說,菖蒲成為了防疫驅邪的靈草,也是許多文人雅士心目中具有神性和靈性的植物,明代學者文震亨在他所寫的《長物志》中這樣寫道:“花有四雅,蘭花淡雅,菊花高雅,水仙素雅,菖蒲清雅。”

艾草

日本端午必備

端午挂于門前和床頭,與菖蒲相伴最多的一種植物是艾。艾是一種菊科艾屬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芳香的氣息。不過,平常的時節,艾草總是不顯山不露水的低調生活,不過人們總不會過于刻意的關注它們。直到端午節時,人們才紛紛想起了它,這個時節,總覺得它的名字還應當叫“菖蒲伴侶”。

艾在鄉野極為常見,生命力也極旺盛。春天來臨的時候,艾開始萌發,一叢叢簇擁在一起,生機勃勃。艾的葉片為羽毛狀多裂,新生的艾葉表面有一層白色的薄薄的絨毛。随着艾葉逐漸長大,葉片表面的絨毛也會慢慢消失,而葉片背面的絨毛卻一直都會有。成年期的艾在夏季時會開出白色的花,隻有米粒般大小,很不起眼。艾的果實是細小的瘦果,果實上有種子毛,可以随着風或者小動物去旅行,然後在别處安家落戶。

屈原在《楚辭離騷》中寫下:“戶服艾以盈要兮”,可見當時楚人便有了挂艾草的風俗。艾草與端午節文化更有着深厚的淵源,從先秦開始,艾和菖蒲就結為了親密的“人生伴侶”,《荊楚歲時記》記載:端午時節“以艾為虎,菖蒲為劍”。

古人還将菖蒲、艾、石榴和栀子等時令植物任選五種作為端午清供,并稱之為“午時花”。這對伴侶還相約一起走出了國門,将中國的端午文化發揚光大。隋唐時期,艾、菖蒲随端午節文化從朝鮮半島東渡至日本。韓國将端午稱為“上日”,在這一天韓國人家家戶戶會擺上散發着艾草和糯米香味的艾子糕。從日本平安時代的美文集《枕草子》中,可以品讀日本古代過端午節的隆重畫面,“節日,莫有勝過五月五日者。菖蒲和艾草紛紛散放香氣,撲鼻愉悅。上自九重城阙之内,下至庶民的住屋,家家戶戶無不懸挂,景觀最是不同尋常,好玩得很。”直到現在,艾草和菖蒲直到仍然是日本端午節必備節令植物。

端午節沐浴也是古老的風俗,四川大文豪蘇東坡就說:“輕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蘭。”端午節這天要洗藥澡,成都人喜歡将晾幹後的菖蒲和陳艾在一起熬一鍋洗澡水,以至于還出了一條諺語:“端陽不浴艾,死後變妖怪。”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艾葉能灸百病。”雖說對艾包治百病的說法顯然言過其辭。不過,現代醫學證明艾葉中含有揮發油類、黃酮類、三萜類等化學物質,的确有溫經止血、抑菌、抗氧化等功效。因此,艾草是一種天然的殺菌劑和殺蟲劑,将艾的全株曬幹後用來洗澡或熏蒸,确有消毒止癢的功效。

栀子花

如積雪香十裡

成都入夏後,大街小巷間,便多了許多販栀子花的人,一小把一小把的栀子花放入竹籃中,擺放得整整齊齊,供人挑選。成都栽植觀賞的栀子花,大多是常見觀賞的栽培品種白蟾,花大且重瓣,隻開花供人觀賞卻不會結果,常被稱為水栀子。栀子花在成都極為尋常易見,水栀子在各個小區裡幾乎都有成片栽植,以至許多人因司空見慣而談不上特别喜愛。

栀子來自于茜草科栀子屬,是我國傳統的本土植物,古人稱花單瓣六出的栀子為山栀。和不能結果僅供觀賞的重瓣水栀子不同,山栀在花期後會結出果實,形狀極像古代的一種盛酒器具“卮”,而栀子也正因此而得名。在古代,栀子因其藥用和染色等多種用途,被古人奉為具有祥符瑞氣的植物,曾受到虔誠隆重的禮遇,早在漢代,四川便是處處有栀田,“家至萬株,望如積雪,香聞十裡。”

農曆五月,随着氣溫一天天升高,成都滿城的栀子花開始盛放,大朵大朵純白的花瓣格外惹眼。栀子花的芬芳濃郁而熱烈,尤其是到了夜晚,空氣中總會彌漫着栀子花濃郁的香氣。

栀子花,還美名為“禅客”,潔白娴雅,清香襲人,招人喜愛,五月端午節,花盛開之時,女子便有采栀子花佩戴的習俗。端午時節,栀子氣味芬芳,可以避邪也能排毒驅味。過去端午成都除了賽龍舟,還有河中搶鴨的風俗,成都各縣的健兒們競相參與,在河中撲騰追搶鴨子,岸上岸下笑聲不斷。在河岸邊也總會适時的出現芬芳似雪的一叢叢栀子花,姑娘們交頭接耳,指指點點,看着自己心儀的兒郎在錦江碧水中如浪裡白條一樣你争我搶,于是就有這樣一首成都民歌:

五月端陽搶水鴨,

河上河下人如麻,

若是搶鴨數第一,

送你一朵栀子花。

花椒香囊

喻意定情信物

在各種各樣的端午香囊裡,花椒是四川地區最為常用的香囊填充料。《詩經·陳風·東門之枌》中:“視爾如荍[qiáo],贻我握椒”,這是說,看她的笑臉好像花兒一樣美麗,而她也贈我一捧紅紅香噴噴的花椒。出現在古老《詩經》中的花椒,也說明了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懂得利用花椒這種芬芳怡人的植物來作定情信物了。

香囊又稱又稱“佩香”“佩帏”,它是古代最流行的佩戴飾品。香囊内裝各類芳香藥材,可以避毒蟲、瘟疫。端午佩戴香囊自然就有避邪驅瘟的意思。而女孩子贈送一個親手縫制的香囊給心儀的男子,更有着定情信物的喻意,一首漢代的《定情詩》這樣寫道:“何以緻叩叩,香囊系肘後”。所以,花椒配上香囊才是定情信物最完美的形态。

花椒是芸香科花椒屬的植物,我們用來做調味品的就是它的果實。最常見的花椒的外果皮色澤是紅紅的,外皮有許許多多的凸起,香氣濃極為濃郁,這種紅皮的花椒常常也稱為川椒、蜀椒以及大紅袍。花椒的樣子我們非常的熟悉,不過許多人卻沒有真正見過花椒樹是什麼樣子。花椒樹是一種不太高大的落葉小喬木,它的枝上有短刺。每一片花椒葉有對生的小葉5-13對,葉軸常有葉翼。小葉無柄,葉緣有細裂齒,在齒縫上有油點。花椒會開出香氣襲人的小花,花序頂生或生于側枝之頂,在花序軸及花梗上有密密的短柔毛小花十分不起眼,黃綠色。

花椒結出的果實是一種蓇葖果,這是一種幹果中的裂果,這種果實成熟時,果實會沿一個縫線裂開,所以我們看到的花椒總是有一條裂開的縫。花椒果實的外果皮紅色,有油點。内果皮幹後軟骨質,成熟時内外果皮會彼此分離,最裡面還有小小的花椒種子。

花椒的果實氣味芬芳,在古代有着崇高的地位,人們還把它們當做芬芳的香料放在香囊中佩帶。人們甚至還把花椒放在酒裡增加香氣,在《楚辭·九歌·東皇太一》就有“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這裡的椒漿是用花椒浸泡過的美酒,楚人用這樣香氣撲鼻的酒來祭神。

除了花椒,四川還出産另一種外果皮青綠氣味芬芳獨特的花椒屬植物,常被人們稱為“青花椒”,它在《中國植物志》中的植物名叫做竹葉花椒,在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四個絲質香囊中,其中便有一個香囊全裝滿了這種“青花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