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朝白居易《暮江吟》
初衣解詩:公元821年,49歲的白居易官至朝散大夫。這在唐朝是一種文官的五品官。他在唐朝的朝廷上頗為不順。之前他因為母親看花墜井,被震敵,翻出了他詩中有所謂的看花新井這樣的句子,被指責虛僞和不夠孝道,不能擔任高的官職,而被貶做了江州司馬。
這一貶就是五年。孝道不過是政敵來攻擊的武器,但具體的裁決人是皇帝,這就是古代封建社會官僚的悲哀。當用你的時候,大事不拘小節。當不用你的時候,小節便是大錯。在江州的5年,白居易冷靜下來,對政治的熱情漸漸的消散,他寫下了脍炙人口的《琵琶行》,表達了自己的心涼如水。
再次啟用他時,他已經頗有了滄桑感。
而這一首詩,就是重回長安之後的秋天,在曲江邊上的吟唱。
初衣之所以來談這一首詩的背景。是因為這首詩雖然寫景,并不太含有更多的政治因素,但是因為看似清麗,卻别有一種在歲月中打動人心的唯美和柔情。而這正是一個人,在人生沉澱之後的所有。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這說的是曲江的暮色。天高氣爽,殘陽西沉,水面被分割成了兩種不同的顔色。一種深碧,一種金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這點出了是中秋之後的九月,月亮象弓都挂在天邊,而腳邊的秋草上已經凝結露水。
天空中同時出現了日月,雖然太陽已經剩下了一道晚霞,而月亮在明朗的天空越來越亮,但它又是那樣的小巧可愛,草上的露水像珍珠一樣。這是秋天最靜谧最柔情的傍晚。
作為詩人作品,開篇是這樣的壯闊,落腳卻在腳邊的露水,在柳樹裡一鈎明月。它有怎樣的藝術效果?原來,所有壯闊的景緻是為了成就最幽微細緻的美。而就一個美,近在眼前,是小小的露珠,是缭繞在身邊的月色。
就仿佛寫一個美人,說她怎樣的鮮衣飄飄,都不及,她在你的身邊,輕輕地露着牙齒一笑。
我為什麼要翻開詩人的詩作年代,要從這個角度來解讀這首詩,這是因為這首詩的落腳點,特别的細緻,小而美。滿目河山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惜取眼前人。這首詩就有這樣的一種情緻,美到讓人忽然的辛酸和落淚。
就仿佛是一個戀人,已經忘了所有歲月中的颠沛寒苦,卻永遠記得,那最初最明淨稚嫩的笑容。
49歲的白居易,為什麼寫下這首詩?為什麼非要用九月初三夜?這個夜晚,僅僅隻是看見了最美麗的秋天的清新柔軟,還是讓他記得了過往生命中種種的美好,還是因為邂逅了一段戀情,現在都不得而知。
所以知道的,是白居易的九月初三夜,以這樣小幅清麗的圖畫,打動了人心。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删。歡迎留言置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