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可持續為農民增收的産業模式

可持續為農民增收的産業模式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3 19:50:40

可持續為農民增收的産業模式(解碼栀子花開背後的鄉村産業振興之道)1

“萬綠叢中鋪白玉,尋芳請到甯鄉來”。5月20日,一場為期半個月的第三屆中國·甯鄉(喻家坳)栀子花節在山谷中拉開序幕;5月26日,央視新聞客戶端直播團隊走進喻家坳鄉現場直播30多分鐘……自2020年甯鄉舉辦第一屆栀子花節開始,栀子産業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成為廣為人知的萬畝産業、緻富産業、支柱産業,已成為繼沩山毛尖、甯鄉花豬、沙田包子之後又一暢銷的“甯”字号農産品,真正綻放出“一朵市花”應有的魅力。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産業,一條産業鍊富養一方百姓。近年來,通過發展栀子、稻蝦等産業,喻家坳鄉湖溪塘村集體經濟從2008年的3萬元,提升到2021年的99.8萬元,今年有望突破百萬元。鄰村太平山村采取“基地 農戶”模式,種植黃栀子、金銀花、吳茱萸、黃精等中藥材近5000畝,帶動當地80多戶、200多名村民平均每戶每年增收1萬元以上。

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關鍵。栀子産業發展是甯鄉鄉村産業振興的縮影。近年來,甯鄉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長沙市關于全面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突出以産興村、以業富農,立足特色資源和優勢産業,整合各類優勢資源,強化科技賦能農業,推動一二三産融合,走出了一條“政府引導、農民主體、多方參與”的産業振興之路。

可持續為農民增收的産業模式(解碼栀子花開背後的鄉村産業振興之道)2

政府引導”——首要在找準定位

産業發展,規劃先行。自2017年黨中央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甯鄉相繼出台了《關于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甯鄉市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甯鄉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甯鄉市鄉村振興總體規劃(2021-2025)》等一攬子規劃性文件,繪就了鄉村振興美好藍圖。方案明确要大力實施現代農業發展提升行動,提出要重點打造優質稻、花豬、茶葉、蔬菜、栀子、藍莓、辣椒、小水果、煙葉、奶業十大優勢産業示範片,推動“一縣一特、一鎮一特、一特一片”集聚發展,着力打造“一環兩帶、多點支撐”現代農業産業發展新格局,錨定了産業發展的目标、方向和路徑。從鄉村振興起步年,到鄉村振興推進年,再到鄉村振興提升年,甯鄉一年一個腳印,一年一個台階,走得紮實穩當有力。

鄉村振興要靠産業,産業發展要有特色。在縣級規劃的指導下,各鄉鎮立足本地實際,因地制宜精選優選适合本地發展的特色産業。找準産業并非易事。首先要深入調查挖掘本地特色産業,做到對當地土壤、氣候、水文、産品用途乃至曆史人文均了如指掌。以栀子産業為例,喻家坳鄉黨委政府打造“栀子小鎮”基于三個基礎:一是據史料可查,當地有2000多年的栀子種植史;二是當地獨特的山坳、紅壤和氣候環境,适宜優質栀子生長;三是當地栀子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被列入國家藥典成為地标性藥物。基于良好的曆史淵源、種植條件和發展現狀,甯鄉市委、市政府把栀子産業納入“十四五”規劃鄉村振興的重點農業産業,長沙市“十四五”規劃把喻家坳鄉列入重點建設的特色小鎮。

如果說喻家坳發展栀子産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那些特色産業不明顯的地區該怎麼辦?答案是相信科技的力量。甯鄉壩塘鎮通過與生物科技公司合作,邀請農業專家把脈問診,成功找準适宜當地種植的藍莓特色産業,并結合農旅、休閑、康養等配套項目建設,打造成為小有名氣的“藍莓之鄉”。近年來,甯鄉科技部門采取“個體駐點、組團服務、産業幫扶”模式,從省内農業類院校、科研院所和本土農業領域中選拔90名專業技術型人才,成立科技特派員隊伍,深入各鄉鎮農業産業項目幫扶指導,着力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為農業産業發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可持續為農民增收的産業模式(解碼栀子花開背後的鄉村産業振興之道)3

農民主體”——關鍵在提升效益

指出,要充分尊重廣大農民意願,調動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把維護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促進廣大農民共同富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鄉村振興要堅持農民主體地位,這是黨中央的明确要求,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也是一個地方的農業産業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如何才能提升農業産業效益?如何才能提高農民收入,充分激發農民投身鄉村産業振興的積極性?面對這兩個産業發展路上無法回避的關鍵問題,甯鄉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充分發揮基層首創精神,做了積極有益的探索。

一是做大規模出效益。工業講究産業集群化、企業規模化,這一點對農業生産同樣适用,特别是對糧食、生豬這兩個核心農業産業來說。作為全國糧食生産大縣,甯鄉堅決扛牢糧食生産責任,加大對種糧大戶、規模适度經營的獎補力度,每種一畝田補助超400元,有效激發了大戶種糧積極性。如今,30畝以上早稻種糧大戶達1345戶,流轉耕地面積25萬餘畝,約占全市耕地面積的五分之一。生豬規模化養殖推廣步伐也在加快,2021年,甯鄉出欄生豬128萬頭,規模化養殖率達到60%;全市有年出欄萬頭豬場20家、千頭豬場87家。特别是近年來,甯鄉緊緊圍繞花豬産業“百億産業、富民産業、品牌産業”的發展定位,鼓勵花豬規模化養殖,2021年出欄甯鄉花豬38萬頭,産業鍊綜合産值約36億元,花豬産業量質齊升,實現了從“瀕臨保種”到“一肉難求”的華麗蝶變。

二是做強畝産提效益。提升畝産效益,不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産”式的蠻幹,而是精耕細作式的巧幹。位于甯鄉夏铎鋪鎮的三赢農莊堅持綜合循環種養,地上種果、林下養雞、池中養魚蝦,集加工、觀光、用餐、休閑于一體,既生态又增收,真正實現企業盈利、農民增收、産業增效的“三赢”。“産業振興,提升單位産出效益才有出路!”這是三赢農莊負責人陳代義的成功秘訣。無獨有偶。甯鄉青山橋鎮田坪村多為山地、農作物産出率低、特色産業不明顯,通過與湖南農業大學食用菌研究所合作,大力發展适宜當地種植的雲芝、羊肚菌、高澱粉含量紅薯等特色産業,并探索實施“一地三種”輪作,合計年産值400萬元,畝均年産值達近2萬元。事實證明,隻有提高土地産出率、勞動生産率和農産品商品率,充分發揮畝均各生産要素的能力,才能有效降低農業生産成本,提高産業綜合效益。

三是做優機制保效益。蛋糕做大了,收入增加了,關鍵還要分配好。在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浪潮中,甯鄉高度重視維護村級集體與農民個人的合法利益,自2018年起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着力推動農村集體資産股份化、收益分配紅利化、監督管理規範化。曾獲“全國年度十大改革案例”的鵲山村在土地合作經營改革中采取按人口“保底分紅(土地流轉收益分紅) 二次分紅(經營收入分紅) 家門口優先就業”的分配方式,實現産業增值大頭留在當地,廣泛凝聚了人心。2021年,甯鄉全市240個涉農村(社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均達20萬元以上,且經營性收入均超過5萬元;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4788元,同比增長10.2%,增速穩居長沙市四區縣第一位。

展望未來,甯鄉将堅持用抓工業的思維和方法來抓農業,集中優勢資源,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規模化、機械化、信息化、品牌化和法治化,培育優秀品種,提升農産品價值,确保農業增産、農民增收。

可持續為農民增收的産業模式(解碼栀子花開背後的鄉村産業振興之道)4

多方參與”——重點在凝聚合力

産業振興,關鍵要增強鄉村的吸引力,帶動資本、人才等生産要素向鄉村彙聚,進而形成完整的産業鍊,步入産業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

黨建引領,引進優秀人才。産業發展,人才是第一資源。甯鄉強化黨管人才責任落實,利用換屆契機,調優訓強支村“兩委”班子成員,目前全市村幹部平均年齡為40.56歲,較上屆下降3.5歲,每個村至少有1名30歲左右的年輕幹部,大專及以上學曆994名,緻富能人和返鄉人才358名,為高質量推動産業振興輸送了“新鮮血液”。從新型職業農民認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鄉村創新平台搭建及科技人才引入等方面集聚人才,通過培訓、引導和支持,湧現出花豬土專家李述初、辣椒夫婦肖勝藍賀小貞、創業明星丁偉等一批新型職業農民。

市場投資,彙聚資本要素。市場作為現代經濟交換中一種重要的組織形式,它既是農業産業化發展的起點,也是農業産業化發展的歸宿。對于生豬養殖等資金密集型産業,甯鄉借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契機,支持市國資集團大膽創新探索,引進正大等國際知名企業,全力推動百萬頭生豬産業鍊建設,實現國有資本“上山下鄉”。對于栀子、藍莓、水果等特色産業,主要采取“公司 基地 農戶”組織形式,公司投資為主、鎮村适當配套,有效解決産業發展基金需求。由工信部門牽頭,推動園區食品企業在甯鄉選址建設“企業 基地”對接平台,優卓、彭記坊等龍頭加工企業與15個以上鄉鎮達成基地建設意向,有效促進本地要素資源“内循環”。

社會各界參與,拓寬銷售渠道。做農業,關鍵還是要把農産品賣出去,找到好銷路、賣出好價格。甯鄉采取“政府搭台、文化唱戲”的方式,精心舉辦栀子花節、龍蝦美食節、藍莓文化節、茶旅文化節等系列節會,借助各類媒體發布産品信息,有效拓寬銷售渠道。成立市級企業産銷對接服務中心,解決同城不相識問題,促進産銷有效銜接。堅持線上線下雙銷售,壩塘、老糧倉等紛紛啟動“呷在壩塘”“糧倉在線”等網購平台,線上售賣壩塘本地時令水果、鎮域優質特色農産品及相關深加工産品,讓廣大消費者足不出戶即可選購到最原生态的“一村一品”。堅定不移走品牌強農之路,鼓勵以地域标識開展農産品“三品一标”認證。截至目前,甯鄉已有花豬、沩山毛尖、栀子、五裡堆香幹等4個國家地理标志。實踐證明,隻有農産品暢銷了,農民增收了,産業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産業振興才有奔頭。

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無農不穩。聚焦特色産業發展,推動鄉村産業振興,既是甯鄉作為傳統農業大縣的厚積薄發,也是應對未來不确定性的底氣所在,更是傳統農業由“大”到“強”的必由之路。随着一批批鄉村振興産業項目的推進實施,相信未來的楚沩大地将開出更加燦爛的“産業經濟之花”。

(文/甯鄉市委網信辦特約網評員 大禾觀察)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緻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