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歡高樓大廈的熱鬧繁華,有人偏愛市井老街的煙火氣息。
說起老街巷,想必不少洛陽人會想到老城區的西大街,這段從十字街至麗景門的老街,是不少外地遊客的必遊地。與西大街相比,顯得些許冷清的東大街,也十分值得遊賞,漫步在這條街上,您可細細品味其中的一街一巷,一景一物。
東大街
一處處古建,一段段曆史
東大街的東頭與新街交會,從這裡向西出發,走在青石鋪就的道路上,可開啟漫遊東大街的旅程。
東大街的道路兩旁,多是一些與文化相關的店鋪。憶起兒時常會在一些吹糖人的小攤販前徘徊,會對一些精美的小物件愛不釋手……逛着逛着,那些畫面仿佛浮現在街邊。
向前走,街道兩旁的民居上很容易找到各式各樣的屋脊獸,屋脊獸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築中放置在房屋、宮殿等房脊上的雕塑作品,有祈福吉祥的寓意和裝飾美觀、保護建築的功能。如果您對屋脊獸感興趣,可以到此處看看。
古建古韻猶存,店鋪鱗次栉比。各式各樣的老宅中,種有槐樹、皂角樹等。老城出過不少名人,他們的故居、故事,成為一代又一代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行至東大街和文化街交叉口,有一處古建築,是為紀念東漢洛陽令董宣而建的董公祠,清乾隆四十一年重修。
董宣,字少平,任洛陽令時已是69歲高齡。因其性格耿直、不畏權貴、秉公執法,在得罪湖陽公主後甯折不彎、拒不賠禮道歉,為漢光武帝劉秀欣賞。
如今,董公祠已難覓蹤迹,唯留院内一棵古槐。古槐已有600多歲,樹身遍布疤痕,樹冠向南傾斜,樹枝扭曲向上,仿佛還在用力向上生長,就像甯折不彎的董宣一樣,老城人叫它“董宣槐”。
再往西走,便到了老城鼓樓,據《洛陽縣志》記載,鼓樓原建于現在的老城青年宮廣場附近,明朝萬曆年間因建福王府而移建于東大街,清朝順治年間和乾隆年間曾兩次重修。
鼓樓門洞的東西兩端上部均鑲有石匾,東端刻“就日”二字,西端刻“瞻雲”二字。
道尊街
欣賞街邊古建,徜徉三條小巷
與文化街斜對着的小街,叫道尊街,沿道尊街向南,就到了建于曹魏時期的妥靈宮,因關羽死後,其首級曾妥寄于此而得名。根據妥靈宮現存碑文記載,妥靈宮坐東朝西,原建築規模由山門、義勇殿、拜殿、武安殿、配殿、廊房等組成。
鼓樓附近,有一處李占标故居和李占标膏藥店,李占标膏藥自1885年問世,經百餘年傳承,至今仍聲名遠播。2010年,李占标膏藥被列為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同年還獲得“河南老字号”稱号。
沿東大街向西走,與道尊街平行的街叫禦路街。這條街向南與文明街交叉,此處有河南府文廟,文廟曾是官員上香、祈求功名的地方。河南府文廟建于金元時期,後曆朝曆代多次重修,供奉和祭奠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是河南府府學所在地。
禦路街再往南走,有三條街巷呈“丁”字形相交,它們分别是東和巷、西和巷、中和巷。
西和巷36号附近,有兩處曆史建築本為同一院落,是一個封閉式的四合院,始建于清代。四合院的北正房大體保持初建時的面貌,面闊三間,高兩層,房頂為中國傳統的硬山頂。
相傳中和巷10号曾是孟氏書畫世家的宅院之一。清代洛陽有名的才子孟習歐(即孟廬陵)和他的弟弟孟習蘇是孟氏書畫世家的代表人物。該建築特征明顯,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淵源。
民主街
風味小吃有特色,市井生活看點多
與東大街交叉的還有,如今以美食著稱的民主街。
先吃上一個外焦裡嫩的牛肉水煎包,再端起一碗玉米糁湯,輕輕吹上兩下後,喝上一小口試試冷熱,再喝上一大口,讓玉米的清香充斥口腔,暖和又解膩。
玉米糁湯、胡辣湯、油茶……民主街附近的老街坊大都用一碗湯,拉開一天的序幕。如今,煥然一新的民主街上,各種風味小吃店各具特色,許多家都大有來頭。
在民主街這條美食街,太容易品嘗到洛陽的多種特色小吃。
擴散出去
讓更多人看到吧!
///
#潮起潮洛
為落實洛陽市委市政府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市工作要求,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聯合洛陽網啟動“洛陽文旅城市煥新計劃”,開設“潮起潮洛”欄目。歡迎各界潮人積極投稿。(詳情點擊☛超600萬次!洛陽又火了!)
—END—
來源:洛報融媒·洛陽網記者 馬碩丹
圖片來源:洛報集團,文中圖片均為資料圖
統 籌:白銀龍
主 編:李鵬鵬 責 編:劉寶文
校 審:王亞萌 編 輯:焦小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