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前幾天總理在記者招待會上公開對“地攤經濟”點贊,使得近些日子“擺地攤”成了越來越熱的話題,直至昨天,“擺地攤”成了最熱話題,整個微信朋友圈幾乎全是關于“地攤經濟”的信息和段子。
各種媒體為了閱讀流量,都抓住“地攤經濟”這個熱點話題大造聲勢,各種蠱惑人心,各種胡編亂造,把“擺攤”這樣一個一直以來都很苦逼的經營方式吹上了天,諸如《90後女子晚上擺地攤日賣4千,買下奧迪獎勵自己》、《多地有序開放地攤經濟,大排檔業主:每天收入三萬元》等“駭人聽聞”的新聞層出不窮。這種無底線的吹捧把很多人吹暈了,以為地攤一擺,必能财源滾滾,所以一個個摩拳擦掌,準備加入“地攤經濟”大軍。
當前“隻要流量不要真相”的惡劣的媒體環境已經無需多評論,什麼事吵得越熱,你越往冷處想就對了。對于“擺攤”這個事,雖然是每個人的自由,又是當前的政策風口,但我還是想給那些被媒體的虛假信息忽悠得心動不已的人提個醒,最好不要盲目入坑。
我對“地攤經濟”是這麼看的,主要是三點。
第一,“地攤經濟”不是什麼新經濟,相反,它是一種相對辛苦的傳統活法,新政前就有大量的地攤經濟,隻是“攤主們”和城管“貓捉老鼠”罷了。
這些年,每個城市的地下通道、過街天橋、人行道、街邊等處,總有一些人在擺攤,就算被城管追着跑,但隻要某個行當有錢賺,總缺不了擺攤的。我們平時上街,哪回還看不到幾個擺攤的?可以說,新政前,在地攤經濟層面,供給和需求大緻也是平衡的,不太存在大規模缺乏小攤販的情況。
有人可能要說我睜着眼睛說瞎話,以前那麼龐大的城管隊伍,四處驅趕占道經營的小攤販,每個小攤販在大街上擺攤就跟驚弓之鳥一樣,稍有城管的動靜,就做鳥獸散,怎麼能說城市裡地攤經濟的供需大緻平衡呢?
先不急,咱們慢慢分析。以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城管與小販角逐的大戲,其實也挺符合國情》(點擊閱讀),文中是我在長沙街頭的觀察:長沙市某三甲醫院門口的人行道上一溜排着十幾輛三輪車,有賣烤玉米、烤紅薯的,有賣煮花生的,有賣炸串的,有現做現賣烤餅的,有賣水果的,有賣花的……可以說行人想在街邊買的,這裡幾乎都有。
一會兒城管來了,所有擺攤的四散逃竄,但攤主們也就是把三輪車開着呈運動狀,或者在路邊不是人行道的地方暫避一下。而城管的執法車開得很慢很慢,似乎是在等待着這些占道經營者都跑了執法車才過來,執法車經過的時候,盡管城管執法人員看到了身旁慢慢開動着的三輪擺攤車,可是隻要三輪車不停下來開賣,城管是不會管的。三輪車的機動性使其成為小攤販的最愛,在擺攤的經濟性和靈活性上,小三輪車吊打這兩天熱炒的五菱榮光售貨車。
大家回憶一下,以前身邊這種流動的攤販真的少嗎?冬天賣烤紅薯烤玉米的,夏天賣水果的,都是最多的。隻要你想在街邊買小吃,或廉價的鞋襪雨傘衣服等,總能碰到這樣的小攤。關鍵的問題是,你在這些小攤上消費過嗎?你是地攤經濟的常客嗎?如果你不在地攤消費,别人會嗎?
我覺得“地攤經濟”最關鍵的不是有多少人在地攤上賣,而是有多少人在地攤上買。人們願不願意在地攤上買,有多少人願意買,這才是地攤經濟能否興盛的核心。各種實體店及京東天貓截走了高端客戶,淘寶、拼多多截走了低端用戶,閑魚等截走了二手物品用戶,留給地攤的,到底有多大的消費群體?
馬路邊從來就不是賣高檔貨的地方,地攤從來都是和低質低價聯系在一起的。而我們國家,“消費升級“已經喊了很多年了,雖然疫情緻使經濟下行,很多人口袋裡餘錢不多了,但”由奢入儉難“,讓大家都一窩蜂地從網上和商場轉移到馬路邊消費,這是不可能的。在街頭擺個小攤,風裡來雨裡去,真的能賺個奧迪嗎?這個時代,是地攤經濟的黃金時代嗎?
第二,我擔心新入局“地攤經濟”的大部分人,會成為被收割的韭菜,加盟的小吃大多賣不出去,進的貨大多壓在自己手上,很多攤主可能會成為大量廉價低端物品的最終擁有者,沒發着财,還賠了一大筆錢。
近些年先是“直銷”概念被熱炒,後是“微商”概念被熱炒,這兩大概念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把創業的門檻降到了最低,任何人都可以零起步創業,這使得很多人,尤其是剛生完孩子沒工作的家庭主婦,就成為了入局這兩大商業模式的主力人群,當然,他們中的絕大部分成為了被收割的韭菜。
怎麼被收割的呢?操盤者先是無底線吹捧這個産品的前景及盈利模式的創新,給入局者畫個大餅,然後通過代理的層級來刺激入局者的上進心,誘騙入局者交更多的錢上更高的級别拿更多的貨,貨到了入局者手上,錢到了操盤者手上,基本上就是終局結果了,因為貨基本上賣不出去,而錢是不會退的。這個模式下入局者還有一個賺錢的出路,那就是發展下線拉人頭,這個騷操作稍不注意就是傳銷了,違法就不說了,現在的人都猴精,想發展下線哪有那麼容易。最終的結果就是,想創業想發财的人,付出了一大筆錢,換回來一大批賣不出去的貨,有些還是三無産品,送人都沒人要,隻能自己靠着堅定的“信仰”慢慢消化。這個局太普遍了。
那如今的全民擺攤呢?有人已經在論證一個完美的割韭菜路徑:疫情之下,大量商家有了大量庫存,怎麼盡快清理庫存迅速回款呢?那就是借着政策的東風吹捧地攤經濟,把沒有擺攤經驗的人吹暈,使大量的人腦袋一熱開始擺攤,然後瘋狂進貨,商家借機清理庫存,這樣,就可以把一家企業的囤貨風險,分散到很多個地攤創業者的身上。
我見過準備擺攤賣衣服的人腦子一熱進了大量的貨,最終幾乎一件都沒賣出去的情況。進的貨賣不出去,那真是送人都沒人要。想想看,别人掏點小錢就能買到的東西,何必要欠你個人情呢?人家又不缺那幾塊錢。
第三,我擔心大量生活無憂的上班族和家境優渥的家庭主婦在輿論的忽悠下,因為覺得好玩而加入練攤一族,從而擠壓得那些靠擺攤來謀生的真正的底層生計沒有着落。
有些人是要靠着擺攤來支撐一個家庭的生活的,他們擺攤,不是因為好玩,而是為了生存。上周六我們帶兒子去烈士公園,在地鐵站入口處,我看到一個三十來歲的年輕男子推着闆車在賣菠蘿蜜。這個全身被曬得黝黑的男子面無表情,沒有喜悅,也沒有痛苦,就那樣目光呆滞地看着面前十來盒菠蘿蜜,挂的牌子是“一盒六元,兩盒十元”。他可能那天運氣好,拿的菠蘿蜜都賣完了吧,要不然,就闆車上那十來盒,全部賣出去也才五六十塊錢,成本就得占去一大半,又能賺多少呢?那天,在黃興路步行街口不遠處的一個小巷子口,一個年輕女子用鐵架子挂着幾十件女式衣服在售賣,可盡管面前人來人往,但正眼瞧一下這些衣服的人都沒幾個,更别說買了。
我在《自謀生路的小生意人,那等待中的人生》(點擊閱讀)一文中寫過那些小生意人,無論是開摩的的,還是擺攤的,想要賺點錢,真的很難。我們一定要明白,擺攤,那是底層民衆的一種謀生方式,它不優雅、不潇灑、不好玩,也賺不了大錢。因為擺攤的門檻低,所以活躍在城市中農民工一族,常常在流動攤販和打工者之間來回切換,一旦擺攤的收益超過打工,他們就會去擺攤。所以擺攤的收益,早就被拉平到和打工持平,實際上,就單位時間内的收益來說,擺攤趕不上農民工打工,隻是打工的工作不會每天都有而已。
每到夏天,看到那些拉幾個菠蘿、捧幾個西瓜、提個菠蘿蜜就開張營生的小生意人,我往往都會多看幾眼,如果需要,也會經常湊過去買,買的時候也會問問他們的生意。其實他們能賺多少錢,不需要多問,因為他們面前放着的那點貨,總共就值不了幾個錢,全部都是利潤,又能有多少?我跟他們攀談,隻是想了解,靠着幾個菠蘿幾個西瓜,到底怎麼維持生活的?難能可貴的是,這些底層的生意人依然保持着善良、樂觀和對顧客的公平對待。
這個夏天,那些生活無憂的人,會因為各種鼓動而加入街頭擺攤嗎?那些玩票的人,不計成本,不計收益,隻圖個樂呵的經營方式,會短期内毀掉真正的底層攤主的生計嗎?
經濟困難時期,生活無憂的人,與其跟風上街去賣,還不如上街去買。
當然,國家能夠放開街頭擺攤,确實是個好事。我以前寫過:當前的社會就是用來養活當前民衆的,我們不能超出社會現實,在某些方面特意拔高标準,否則,處于低處的人因為夠不着這個謀生的标準而無法謀生,這就會造成一系列問題。适應現實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
讓底層有權利擺攤,就是最好的管理。
本号作者楊昇與文為友相關業務介紹:
本文筆者楊昇,高校教師,喜好寫作。公衆号發布原創文章300多篇,閱讀量10萬 文章4篇,全網閱讀量數千萬的文章2篇。其原創文不但在全網的傳播有廣度,更有高度,1篇文章被《光明日報》全文轉載刊登,1篇文章被國務院内參《國是咨詢》選登。近幾年來擔任多家公司的公關顧問,在這些公司公關的艱難時刻,親自操刀高質量公關文幫助公司度過難關。
長期提供公關文、演講稿、廣告軟文、策劃文案等的代寫作。
近期楊昇老師主講了大量中學生高考作文寫作培訓課程,課程全免費,全網搜索“跟古今名篇學高考作文”就可免費聽學。
公衆号“在作文裡成長”文章推薦:
1. 一個西北五線小城的城鄉風貌
2. 父母和兒女,也是一段淺淺的緣分
3.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那農村呢?
4. 結婚更多是為了找個伴共同對抗生活的難處
5. 剩男剩女:尋愛的路上到底是運氣太差還是自己太傻?
6. 最後一班回家的車和那個深愛你的人
7. 農村孩子啊,你知道現在城市孩子讀書有多用功嗎?
8. 每個被生活虐過的中年人都是哲學家:100人談幸福人生
9. 普高太少,更多孩子上職高,工業時代思維适合商業社會嗎?
10. 自謀生路的小生意人,那等待中的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