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滄海.東臨碣石
兩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 文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東海。
海水多麼寬闊浩蕩,海島高高聳立。
樹木交錯生長,各種野草繁多茂盛。
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飒飒聲,海裡不時的湧起巨大的波濤。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象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出發。
銀河星光燦爛,好象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産生出來。
這真是幸運極了,就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吧。
注 解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
滄:通“蒼”,青綠色。
滄海我國古代對東海的别稱。現在的渤海。
何:多麼 澹澹(dàn dàn):水波搖動的樣子。
竦峙(sǒng zhì):聳立。竦 ,通聳,高。
洪波:洶湧澎湃的波浪。星漢:銀河,天河。
賞 析
烏桓是當時東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烏桓攻破幽州,俘虜了漢民十餘萬戶。同年,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結遼西烏桓首領蹋頓,屢次騷擾邊境,以緻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毅然決定北上征伐烏桓。後來在田疇的指引下,曹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次勝利鞏固了曹操的後方,奠定了次年揮戈南下,以期實現統一中國的宏願。
而《觀滄海》正是北征烏桓得勝回師經過碣石山時寫的。 身為副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他将自己宏偉的抱負、闊大的胸襟融彙到詩歌裡,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現出來。
詩中準确生動地描繪出海洋的形象,單純而又飽滿,豐富而不瑣細,看似句句寫景,實為句句抒情。作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情理結合、寓情于景。激發人們的想像的激情,耐人尋味。實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這首四言絕句用飽蘸浪漫主義激情的大筆,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壯闊,更表達了詩人以景托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
丨名詩詞解讀——收集整理古詩/詞/文丨
因喜歡而關注,因傳承而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