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信陽6月18日電 題:革命老區新縣:“争紅鬥綠”中奔向振興
作者 阚力 王海波 黃钰涵 李超慶
位于大别山腹地的河南新縣,素有“紅色首府、将軍故裡、詩畫江南”之美譽。
“家家有紅軍、戶戶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嶺嶺有豐碑”。在這一片紅色熱土先後養育了新縣籍将軍逾40位,革命戰争年代人口不足10萬的新縣,犧牲過半。
18日,“在這裡讀懂初心使命——網絡媒體革命老區行”網絡主題活動·河南站采訪團走進大别山革命老區新縣,探訪這片奔向振興的紅色沃土。
圖為航拍新縣紅色地标英雄山“紅旗飄飄”主題雕塑。 李超慶 攝
“紅土地”紅色故事多
1926年,革命先烈吳煥先在新縣箭廠河一帶,聯合7名農民運動中的積極分子和知識青年,建立第一個黨小組。次年2月,黨小組吸收一衆先進分子,建立鄂豫邊中心區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吳煥先任支部書記。
自此,這座大别山區的小縣城,漸漸烙上了紅色印記: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許世友将軍紀念館、吳煥先故居……
在新縣縣城,首府革命博物館與革命烈士陵園隔河相望,旁邊郁郁蔥蔥的英雄山上“紅旗飄飄”塑像高聳,它告訴無數來者,這裡是一片紅色的土地。
進入博物館,“列甯号”飛機、紅二十五軍用過的撇把、烈士劉名榜用過的銅水壺……逾千件紅色文物向人們訴說着“大别山精神”。其中,一面舊牆上的“土地法令草案”尤為引入關注,這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土地革命的曆史見證。
講解員韓蘭介紹,戰争年代,這塊寫着“土地法”的牆面,農民多次用泥巴和稻草糊蓋才得以保存下來。如今,這面牆已經成為國家一級文物,是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其實,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僅是新縣紅色旅遊的縮影。近些年,新縣“紅土地”紅了,随着紅色旅遊火熱起來,這些資源禀賦優勢凸顯,開始反哺革命老區群衆。韓蘭說,“遊客多了起來,老區的經濟也就好了起來。”
圖為新縣田鋪大灣。 阚力 攝
綠色資源帶動綠色産業
新縣的土地是紅色的,但這裡的環境是綠色的。
在新縣,遍布着20多個古村落,還有數不清的古樹、古屋、古糧倉、古作坊等;優美的峰、灣、湖等自然景觀,在這裡形成一道天然的綠色生态屏障。
這個以林業為主的山區縣,被形容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連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金蘭山國家森林公園、香山湖國家水利風景區……加上近年來開發的一衆生态度假區和生态古村落,成為新縣全域旅遊的一部重頭戲。
新縣橫跨南北植物過渡帶,動植物資源豐富,有植物2389種、動物1296種,其中不乏國家級珍稀品種。全縣植被覆蓋率93%,森林覆蓋率71.2%,空氣中每立方米負氧離子含量1.4萬個以上,有“天然氧吧”之稱。其中,當地油茶林面積超過30萬畝。
綠色生态資源禀賦帶動了當地的綠色産業發展。據介紹,2020年,新縣茶籽産量1512萬公斤,茶油378萬公斤,茶油産值達6.05億元。
圖為新縣箭廠河鄉的“紅田”。 阚力 攝
“争紅鬥綠”助鄉村振興
“紅土”上的生态“綠”不僅僅是油茶。近年來,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新縣箭廠河鄉像千千萬萬的中國内陸鄉村一樣,培育了一批綠色産業來促進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近幾年,我們播撒了不少綠色種子。”新縣箭廠河鄉鄉黨委書記胡冕介紹,經過種植結構調整,鄉裡建成了千畝黃桃園、千畝油桐園、千畝油茶園和千畝烏桕園等一批綠色産業園。
其中,箭廠河鄉黃桃産業園是大型果業生态示範園,也是新縣重點工程項目之一。在箭廠河鄉楊沖水庫湖畔,一片約1000來畝的園區裡種植有約50萬株新品種桃苗。春天桃花遍野時,會吸引大批遊客和攝影愛好者,紛至沓來。
圖為革命老區河南新縣縣城。 阚力 攝
夏在酣,桃正熟。目前,箭廠河鄉已經形成以紅色教育為主線,以田園采摘、農家食宿等生态旅遊為依托的鄉村全域遊。
漫步箭廠河,記者感受到夏日的大别山蒼翠欲滴,伴着青草味的清新空氣輕撫面龐。同行者感慨,“腳踩紅色土地,呼吸着綠色空氣,沉浸式體驗着‘采菊東籬下,有人見南山’。”
數據顯示,2020年,該縣共接待遊客926.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9.3億元。“紅綠”交融下,以箭廠河鄉乃至新縣為代表的大别山老區鄉村群,正一步步走向振興“快車道”。(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