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耳聾,竟不是耳朵出了問題,而是巨大聽神經瘤所緻。
巨大聽神經瘤,不僅少見,而且手術難度和風險都極高,被稱為神經外科的标志性手術。
日前,荊州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成功切除4.3厘米巨大聽神經瘤,這是迄今該院最大的聽神經瘤切除術。術後,患者恢複情況良好。
張華平為患者實施手術
耳鳴耳聾頭暈,竟是顱内腫瘤所緻
耳鳴耳聾,很多人認為是耳朵出了問題,一般會到耳鼻喉科就診。殊不知,顱内長有腫瘤,也可能導緻耳鳴耳聾。
3年前的一天,天門市50歲的陳先生(化姓)去店裡買耳機。“老闆,你這耳機有問題,左邊沒聲音。”店主試了試,左右兩邊都有聲音。陳先生這才發現,原來是自己的聽力出了問題。
雖然左耳聽不見,但好在右耳還可以聽,陳先生也沒當回事。隻是,陳先生平時經常請妻子幫忙掏耳朵,自從左耳失聰後,他便時常責怪是妻子将他的耳朵掏壞了,再也不敢請妻子幫忙了。
一側耳朵聽不見,好像不礙什麼大事。問題是,最近1年來,陳先生經常感到頭暈頭痛,走起路來沒有方位感,并且有好幾次,走路走得好好的,人就突然摔了一跤或是暈倒在地。
陳先生以為是頸椎病,每晚睡覺總是糾結于枕頭,睡軟枕頭不舒服,就換成硬枕頭,睡硬枕頭也會頭痛,幹脆不墊枕頭睡。“什麼荞麥枕、乳膠枕,家裡各式各樣的枕頭不計其數。”陳先生的妻子告訴記者。
今年春節前夕,被病痛折磨得不堪忍受的陳先生,到天門當地醫院檢查,發現顱内長有一個巨大的聽神經瘤。陳先生恍然大悟,原來導緻他失聰、頭痛的,不是頸椎問題,更不是被妻子掏壞了耳朵,而是顱腦内長了腫瘤。
12小時緊張手術,成功切除巨大聽神經瘤
由于顱内腫瘤巨大,當地醫生建議陳先生到武漢找大醫院的專家親自手術。
此時正值春節,因為疫情防控需要,陳先生2次預約武漢專家均未成行。聽到荊州的表嫂介紹,荊州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學博士張華平在診治顱底疾病方面非常有經驗,2月18日,也就是春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陳先生和妻子便急急忙忙地從天門趕到了荊州。
在荊州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經過腦部CT等相關檢查,發現陳先生顱内腫瘤竟達4.3厘米。
這麼大的腫瘤,着實讓現場的醫生們感到吃驚。
據張華平介紹,人的大腦裡共有12對顱神經,腫瘤越大,受到影響的顱神經就越多。在顱内有一個小孔,叫内耳門,雖然孔很小,但有3根重要神經經過,分别控制着人的聽力、面部表情及方位感。巨大腫瘤壓迫這些重要神經,人就會出現耳鳴耳聾、嘴巴歪斜、走路失去平衡,這也是導緻陳先生出現上述症狀的真正原因。
人的大腦内部結構十分複雜,空間非常緊湊狹小,并且還有小腦、腦幹及衆多重要神經、血管等組織器官分布其中。患者的聽神經瘤長在橋腦與小腦之間的角區,不僅位置很深,且周圍結構複雜,在如此狹小的空間裡,要想取出巨大腫瘤,難度和風險可想而知。
出于謹慎,張華平及其團隊經過幾天的充分準備後,于2月25日正式為陳先生手術。
張華平從患者的後腦處切8厘米切口,鑽開5X4厘米骨瓣,切開硬腦膜,先釋放腦脊液,降低顱内壓。進入顱内後,可看見巨大的聽神經瘤将整個内耳道蓋住了。手術中,要将腫瘤表面的多條重要神經保護好,同時小心翼翼地将腫瘤與腦幹等粘連處分離,将腫瘤物剝離後,因腫瘤太大,空間又太小,張華平隻能将腫瘤分成一小塊一小塊取出。
“内耳道内的殘餘腫瘤同樣也要清除幹淨,否則,患者日後極有複發的可能。”張華平利用高速磨鑽,将内耳道磨開8毫米,将裡面的腫瘤也一并清除幹淨。
12小時後,整台手術才完成,腫瘤被清理得幹幹淨淨。
術後,陳先生恢複良好,即将康複出院。
多年技術沉澱,勇攀醫學高峰
巨大聽神經瘤,壓迫重要神經,引起人的聽覺等功能,如腫瘤進一步壓迫腦幹生命中樞,嚴重的可導緻患者死亡。聽神經瘤切除術是一項高難度、高風險手術,死亡率非常高,被稱為神經外科的“标志性手術”。
4.3厘米的巨大聽神經瘤,是荊州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迄今切除的最大聽神經瘤。該手術的成功開展,标志着該學科又邁上更高台階,這與其長期的技術積累分不開。
張華平介紹,手術有兩個難點:一是手術既要保命,又要保住患者的神經功能。由于巨大腫瘤壓迫,一些重要神經會變形甚至是移位,因而在手術中,要經常使用電生理監測技術,準備掌握面神經位置;二是在磨開内耳道清除殘留腫瘤物時,對技術和器械的要求非常高,容易出現腦脊液漏、顱内感染等緻命危險。
荊州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分為多個不同的亞專業組,每個小組專門從事一組疾病的診療與研究,經過長期的技術積累與發展,逐步掌握了各種神經外科的“尖端技術”。1年多來,該科顱底組已開展聽神經瘤手術達15例,患者全部治愈,無一例死亡。正是因為技術上的厚積薄發,為手術奠定了成功基礎。
張華平提醒,聽神經瘤可導緻人的聽覺等失去功能,且不可恢複。因此,患者需及時就醫,醫生将根據患者年齡、腫瘤大小等情況,進行綜合判斷,并選擇最佳的個體化治療方案,在切除腫瘤的同時,盡量保留患者的神經功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