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的北方,河北長城腳下小村莊,爬長城時跟随影友偶然走進村裡幾戶老人家,意外看到火炕上的“老火盆”,心中甚為驚喜,因為它承載着北方許多70後80後的童年的記憶。
隻不過,看到它時,用的人,最少都80歲了。圖中二位老人家,都已超過82歲。
不同東北地區,河北東北部山腳下村民們冬天的取暖生活,曾多少年未離開過這火盆。
過去山村交通不便,生活困難,幾乎沒有燒煤的,都是就地取柴,即使現在留守村裡的老人,生活富足了,也保留了燒柴睡火炕習俗。
每年冬天來臨之前,家家戶戶都會儲存許多柴火,用于燒火炕。
這些是隻費些力氣打來的柴火,沒有成本不用花錢買。盡管如此,記憶中,九十年代初以前,竈膛内,也不是每家都舍得24小時不斷火。
那時一天都是吃2頓飯,全靠做飯燒的那些火熏炕,人少,燒的柴少,白天,屋子和炕也是冰冷的。
那個年代,記憶最為深刻的,就是家家戶戶炕上都會有個火盆,早上做飯時,把竈膛裡的快要燒盡的柴火放入一個盆裡,然後火炕上來取暖。
那時男人或家中老人都喜歡抽旱煙,順手從火盆裡點着一顆,生活過得幸福而知足。
河北唐山一帶的火盆,老一輩人說,早之前都是自己家用泥做的。後來,到七八十年代時,見到的基本都是鐵盆或鋁盆,有的買的,有的是洗臉盆舊了壞了,直接拿它用。
記憶中,小編家的火盆,一直是上下兩層的,上面是個圓形開口的火盆,下面有一筒狀的底座,每天,老媽都會把紅薯放進火盆底座裡,中午孩子大人回家,紅薯是溫乎的,每人吃上一兩個就算是中飯了。
後來生活條件好點了,火盆底座下偶爾也會出現一些剩餃子之類的。過年時候也是吃兩頓飯,火盆下會有炸的面丸子溫熱吃。
再後來,一天兩餐變成了一日三餐,老火盆漸漸消失,似乎,吃飽穿暖後,冬天顯得也不是那麼寒冷了。
九十年代後,離家,來到城裡,後回村走街串巷,冬天,就再沒看到過誰家火炕上用火盆,直到有一天走進北部山區。再次見,真有種莫名的親切感。
很懷念那時的冬天,幾個人坐在一起邊烤手邊聊天邊吃紅薯的日子,生活清苦,但倒沒覺得咋苦。
據說火盆起源于黑龍江,"三國時期"開始使用,傳到今天已有2000年曆史,于極寒的東北地區農村,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人在用。
而如今見過還在用它的,最小的都80多歲了,有的甚至90多歲,這是一種深厚的情感,年輕人不懂,甚至他們都不認識火盆是啥。
也願這些還在用火盆的老人,健康長壽。
你用過農村老火盆嗎?用過的,基本都50歲以上了。關于火盆,您都有哪些回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