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髒有時突然發慌怎麼回事?心總是發慌、怦怦跳,像要跳到嗓子眼了?有人不以為然,以為是工作太累、睡得太晚、精神太緊張導緻的其實,這是心髒向你發出的危險信号,你的心髒可能出問題了,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心髒有時突然發慌怎麼回事?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心總是發慌、怦怦跳,像要跳到嗓子眼了?有人不以為然,以為是工作太累、睡得太晚、精神太緊張導緻的。其實,這是心髒向你發出的危險信号,你的心髒可能出問題了。
“心總是發慌、怦怦跳”是怎麼回事?
在安靜狀态下,正常人的心跳是每分鐘60~100次。如果超過100次就是心動過速,也稱為心悸,這個時候,就要引起注意了。
心動過速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生理性原因,常見于重體力勞動、劇烈運動、過度興奮和緊張,亦可見于吸煙、飲茶或咖啡、飲酒後;此外,妊娠也可引起心悸。病理性原因包括很多類型,常見于發熱、低血糖、甲狀腺功能亢進症、貧血、休克、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風濕性心髒病,以及應用腎上腺素、阿托品等藥物引起的心率失常。
如果是生理性原因,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可自行消失;如果是病理性心律失常,就需要積極治療原發病,必要時需要藥物和介入治療。
突發心動過速,該怎麼應對?
心動過速的患者表現為突發突止的心悸,即心動過速突然發生又突然結束,患者會感到心慌或心驚。有部分患者感覺更為劇烈,覺得心髒都要“跳到嗓子眼了”。
常見的生理性心動過速在去除誘因後,症狀基本可以消除。若患者患有糖尿病,應及時監測血糖,避免因血糖過低引發心動過速。如果是因為低血糖引起的心慌,在攝入糖類食物後,心慌症狀也會逐漸緩解。因此,糖尿病患者平時外出時最好随身攜帶糖果。
不伴有器質性心髒病的年輕患者引起的心動過速,多為室上性心動過速,可嘗試應用以下方法來終止發作:
讓患者用力大聲咳嗽,然後深吸氣後憋住氣,再重複呼吸動作。
讓患者自己用手刺激喉嚨,引發惡心與嘔吐,這樣可終止發作。
讓患者閉上眼睛,用手指在眼眶下壓迫眼球上部,同時摸脈搏、數心率。如果心動過速停止,并立即停止壓迫眼球,每次10分鐘。注意用力不能太大,先壓迫右側眼球,壓迫單側無效後就換另一側,不能兩側同時壓迫。需要注意,青光眼患者和高度近視者禁止此操作。
潛水反射法:此方法能強烈刺激迷走神經,對幼兒更加有效。可用毛巾在冰水中浸泡後敷住幼兒整個面部,每次時間10~15秒,每3~5分鐘測試1次。對于成年人,讓患者在深吸氣後屏住呼吸,直接将面部浸沒在涼水中約30秒。此方法可以在患者休息數分鐘後重複使用,對成年人不易控制的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尤其有效。
注意:引起心動過速的原因較多,如果症狀嚴重或不知如何處理,應及時送醫院就診,避免延誤治療!
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守護心髒健康?
想要保持心髒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控制好心血管危險因素。例如,高血壓患者要按醫囑堅持用藥,保持血壓正常;冠心病或心髒瓣膜有問題的患者要及時治療,并注重日常健康管理與病情的時時監測。
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緒波動不宜過大、避免緊張和焦慮,生活作息要規律,避免過勞,保證充足的睡眠。
不暴飲暴食,飲食清淡,營養均衡。避免飲用刺激性飲料,如濃茶、咖啡和辛辣食物。同時,要堅持限鹽限酒,多食用新鮮水果、蔬菜及粗纖維食物,少吃快餐,保持健康生活。
适當運動。每天跑步30分鐘以上,跑步時心率最快可達120-140次/分以上。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心髒的耐受力、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髒的功能,還可以有效改善血糖血脂的代謝。
控制原發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症、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心髒器質性病變等。
人們隻有對疾病有足夠的認識,才能更好地預防和治療。希望大家能提高對心動過速的重視,在盡早發現、積極治療原發性疾病的同時,也要注意預防和控制心動過速,定期到醫院檢查,守護自己的心髒健康。
審核: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主任醫師郭樹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