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明智。閱讀斷代史,曆史的橫截面給予後人的精神滋養主要來自兩方面:王朝的興衰起伏從宏觀方面照亮國家和社會走過的路,個體的抉擇與命運在微觀方面告訴後人,我們的思想觀念和民族心理是如何塑造的。
斷代史中,後人又尤其鐘愛亂世,仿佛亂世中蘊藏着某種神秘的魅力。
從曹魏建立直到隋朝滅亡的400年時間,是中國曆史進入大一統之後的第一個亂世,也是秦制确立以後,中國曆史上分裂割據時間最長的一段亂世,更是後人津津樂道、指手畫腳的曆史“富礦”。
張程所著《亂世三部曲》(天津人民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将這座富礦分為《魏晉:曆史大變局下的個人命運》《南北朝:帝國黎明前的生存啟示錄》《隋朝:走向偉大帝國的開端》三冊,做出了新的解讀嘗試。
乍看之下,這段亂世似乎毫無可取之處。兵連禍結、烽煙四起,中原大地無處不籠罩在刀槍劍雨之中,難以确數的恢弘宮阙、精舍美宅化為塵土,難以逃避的背井離鄉、苟活于世的悲劇反複上演。甯為太平犬,莫作離亂人,每個個體,無論是帝王将相,還是販夫走卒,都是大分裂時代的蝼蟻。逃亡、殺戮、侮辱、忍耐……如果說要給魏晉、南北朝到隋朝選一個關鍵詞,時人大概會選“磨難”。磨難伴随戰亂呼嘯而來,人人都可能是大時代的犧牲品。那為什麼後人還對這400年念念不忘呢,或者說它的魅力隐藏在何處?
從魏至隋,三十餘個大小王朝交替興滅。朝堂的衮衮諸公和高門大族,混雜數以百萬計的升鬥小民,湧向江淮,進而越過大江大河,前往南方各地尋找新的家園。原本烏煙瘴氣的南方丘陵山地,敞開懷抱接納了持續而來的心血汗水、技藝器物和新的生機。中國經濟中心由北向南轉移,是一個單向的曆史規律。這股南移浪潮的第一波洶湧,便出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亂世塵埃落定後,中國經濟中心已經在長三角落地生根了。
這股南移浪潮的另一面是塞外的少數民族紛紛湧入關中、河東和中原各地。胡族在部分地區占據了絕對優勢。十六國政權便大多是胡族政權。民族問題成為北方政權首當其沖的執政難題,其中有胡漢互相仇視、胡族統治者視漢人為草芥,也有漢族報複性的殺戮胡人,更有北魏不斷南移,擁抱漢化。北魏的漢化政策和均田制、府兵制在北方地推行,時人終于在胡漢之間、耕種之間找到了權衡。民族問題一旦解決,北方原有的經濟、軍事優勢迅速彰顯,遂有北周統一北方後迅速揮戈南下,重新統一南北。當盛唐大戲的帷幕開啟,有些少數民族已經融入中華民族,我們的民族更加強大、豐富。
亂世承兩漢之緒。兩漢是貴族政治退潮,賢能政治崛起的時代。漢武帝尊崇儒家,改造儒家,尤其是東漢早期重新塑造儒家,使得一些家族世代習儒,積極入仕,逐漸掌握政治、經濟大權。思想文化和權勢的結合,形成了“四世三公”的大家族。這些大家族在魏晉南北朝強化為門閥世族。南方多數朝代以世族勢力為政治根基,幾乎與世家子弟共天下。這股風潮可以看作是貴族政治遺風與賢能政治新風的纏鬥與平衡。自古福禍相依、物極必反,南方世族演變為安享務虛、“膚脆骨柔”的寄生階層,在亂世後期的戰火中元氣大傷。北方世族反而在權勢和生存中找到了務實之路,與新政權積極合作,大體保留了實力。這是曆史上特殊的社會結構。延至大唐,門第依然是社會的重要元素。
社會是螺旋性進步的,亂世或許是發展過程中暫時的停滞乃至倒退,但無不為向前積蓄了力量、提供了反面參照物。混亂之中孕育生機、亂局之内破出新局。看似渾沌的潮流之下,總有一股堅定的力量在向前、向上。
大時代的點滴影響對于每個個體,可能就是逃不脫的宿命、無法對抗的泰山北鬥。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當暮年的高歡在血腥激戰之後,唱起這場脍炙人口的民歌《敕勒歌》,思念他成長的地方——敕勒川、陰山下、懷朔鎮。這經典的一幕,不知讓多少人潸然淚下,感慨英雄易老、豪傑永恒。亂世是英雄豪傑的舞台,有曹操、司馬懿、王導、謝安、石勒、慕容垂、李密、程咬金等人攪動曆史風雲;有拓跋家族一路向南、擁抱漢化;有劉宋王朝一路奮鬥、崛起于阡陌;還有高歡那些發源于六鎮的小人物:賀拔嶽、宇文泰、侯景、楊忠、李虎……曹植、阮籍、嵇康、陸機等人則為這個亂世賦予了精神的靈動和生命的覺醒,更多的人在狼奔豕突、漂泊離散中保全卑微的生命和自由的心。
這400年的亂世對中國人思想觀念産生了特别的影響,塑造了之後傳統社會儒釋道并立的局面。突出表現就是佛教的輸入、道教的勃興、玄學的興起。前兩者都得益于亂世人民精神無所寄托,遂轉托宗教。漢地的佛教與道教,事實上都肇源于東漢,都是在魏晉開始發揚光大。以佛教而言,佛教内涵擁有與儒、道理念融合的一面,在這段亂世從小乘轉向大乘再轉向禅宗。南朝四百八十寺,幾乎都是在此時創建的。以佞佛著稱的梁武帝蕭衍,對佛教的傳播産生了積極推動作用,以緻于有充分理由相信梁武帝以佛教教義來對抗紛亂複雜的政局,以此為治國理政的利器。
更多的文人士大夫面臨着政治效忠的困境,面臨理想信念無處落地的尴尬,更不時遭遇強權對心靈的入侵,他們不願卷入險惡與肮髒的境地,紛紛清談避禍。玄學大興。後人有稱之為“清談誤國”的。王朝不會因為幾個士人的清談而傾覆,從來都埋因于政治體制的失衡、統治者的腐化堕落——就像秦亡于不恤民力的執政,而不能歸因于大一統的觀念。玄學是幾代讀書人的選擇,也是他們心靈自洽的避風港。
無論是在槍林劍雨中博取榮華富貴的赳赳武夫,還是憑借兢兢業業掌握實權的刀筆小吏,抑或幸運地躲進桃花源的編戶小民,他們都緩慢卻持續地塑造着曆史,為新的大一統的到來積蓄能量。
曆經幾百年搏殺融合的中華民族,曾經寄予隋朝極大的希望,等到的卻是失望。兩代雄才大略的帝王,一個向偉大沖刺的夢想,最終留下“磬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隋朝終究沒能進入盛世,反而在統一天下30年後轟然倒塌。在隋朝廢墟上崛起的唐朝,接過了隋朝的接力棒……
當散布在神州大地的文明之火,孕育出完備的國家形态後,中國就如呱呱落地的嬰兒,開始塗抹自己的曆史長卷。經過夏、商、周、春秋戰國的嬰兒期,中國曆史進入秦、兩漢的幼兒期,正式記事了。正如每個人都要經曆孩童的天真、迷茫、躁動和十萬個為什麼才能成長,魏晉、南北朝和隋朝,就是中國的兒童期。期間有磕磕絆絆,會受傷流血,甚至可能面臨種種威脅,都永遠镌刻在了中國曆史之中。經過400年的迷茫躁動,中國成長為一個精神抖擻的少年,迎來了唐宋盛世。
曆史沒有虛廢中國人的任何磨難;一道道磨難組合為曆史年輪前進的道路,每一道磨難最終化為曆史大廈的塊磚片瓦。
《亂世三部曲》叢書以時間為經、以事件為緯,串聯起散落在曆史洪流中的故事,解讀一個個鮮活生命的智慧與抉擇。“亂世是成長最好的朋友”,徜徉在《亂世三部曲》中,能夠更好地理解中國曆史發展的脈絡,體味先人的人生智慧和心理曆程。(龍爪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