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微信朋友圈#上了熱搜,起源于網傳微信将限制朋友圈發布次數,未來可能一周隻能發七條。話題一出,閱讀已達上億次,雖然截至發稿時微信對此還并無官方回應,但也已有不少微博辟謠稱這個隻是針對含帶有金融區塊鍊引導性鍊接的部分内容,普通朋友圈不受限制。“社牛”和“社恐”對這個話題,貌似都有很多話想說。你多久發一次朋友圈?還記得自己曬圈的初心嗎?現在的朋友圈你怎麼看?
有人“一天發17條”有人“一年發不了7條”
對于這條網傳的朋友圈“新政”,熱議的網友意見似乎也十分分化。記者在微博上翻閱話題和留言、彈幕發現,有網友大歎“這不是真的吧”“我一天發17條的人怎麼辦”,也有網友調侃說“我一年也發不了7條”,“兩年多沒發了,很多朋友問我是不是把他們屏蔽了”。有人在彈幕中慶幸“終于不用給單位發廣告了”、“七大姑八大姨發朋友圈後點對點催贊是不是也能少一點?”,也有人好奇“發了又删算不算”、“那些銷售的賣衣服賣房的怎麼辦?”“我可以把我這七個賣出去嗎?”還有人斬釘截鐵:“用腳趾頭想想都知道是假的”。
還有一條留言熱度非常高的話題微博,用九宮格的漫畫圖表達了想發朋友圈又被自己“勸退”的各種糾結:買了限量版潮鞋想發朋友圈,怕被朋友說自己“炫富”、“浪費”;跟男友老公一起自拍,怕被友嘲“秀恩愛分得快”;心情不好想發個朋友圈,又怕被講“就你一個壓力大要崩潰嗎”……不過到記者發稿時,這條微博貌似已經删除搜不到了。
雖然話題熱議度居高不下,微信官方也一直沒有正式回應,不過也有不少網友留言稱網傳消息是謠言,普通的日常朋友圈不存在限制,“一周七條”是說含帶有金融區塊鍊引導性鍊接的這些不能超過7條,基本是針對微商還有互聯網投資那種的内容進行了限制,也是對朋友圈進行保護的一種措施。
發不發朋友圈一千個網友有一千零一個理由
發與不發朋友圈,一千個網友有一千零一個理由。微信已經成為每一個人的社交“必需品”,原來隻有三五好友可以肆意而為的朋友圈,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看見,同事、客人、消費過的店主、服務員,甚至有不少隻有一面之緣的人或者根本素未謀面的陌生人,“私域”逐漸成為“半公域”,哪怕是設置分組可見屏蔽一部分人,也有可能會流傳出去,發一條朋友圈還需要苦思冥想不觸及敏感話題和到底需要設置哪些人可見,這是很多人不願意頻繁發朋友圈的部分原因。也有熱衷于開拓私域流量、拓展自己的私域影響力的人,則會熱衷于加好友以及每天發十幾條乃至幾十條朋友圈。
在南京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黃小姐告訴記者,自己已經習慣把朋友圈視為自己的生活足迹記錄和私域“日記”,因此每天都會有感而發朋友圈,可能是自己路遇的美景、下廚的美食,也有可能是娃娃的動态和自己的偶感心情,不過因為工作性質的原因,在一些不想讓别人看見的内容上會設置“僅自己可見”,也會把朋友圈設置為三天可見,這樣既能保護自己的隐私,又可以在閑暇時翻一翻自己的過去,遇到不喜歡的朋友做營銷發鍊接刷屏朋友圈也可以主動“不看他的朋友圈”,其實“微信這些功能還是挺人性化了”。
話題引發網友喊話微信增加“我需要的功能”
網傳的這條熱議話題在引發網友曬出自己發或者不發朋友圈的“一千條理由”的同時,也有網友喊話微信方,列出了自己迫切需要的微信功能,比如:想要朋友圈帶圖評論、好友單删提醒、朋友圈照片可選擇加水印、a給b點贊可以設置不要提醒我、新加好友被分到屏蔽組後可以看不到之前的朋友圈、一鍵已讀……每一條幾乎都引發了衆多網友的點贊和留言,可見這些功能已經成為微信深度使用者的“剛需”,也希望微信的“程序員”們能夠盡快叠代新功能。
多說一句:
有人需要被更多人看見,有人願意被陌生人遺忘。朋友圈的限流和折疊,發與不發,發什麼、如何發,是想通過朋友圈營造個人形象打開社交圈,還是想給内斂的自己一個記錄足迹宣洩心情的“樹洞”,隻要不影響他人,不違反公序良德,自己的朋友圈自己做主就好。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徐曉風
校對 王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