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
本·瓊森也曾說:語言最能暴露一個人,隻要你說話,我就能了解你。
語言的能力巨大,也能暴露一個人的修養。
水滴石穿,以柔克剛,說話當如水,要軟要柔;巍峨不動,雄偉有力,做事應如山,要硬要穩。
說話要軟,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柔軟的語言話語像清風可以化解矛盾增進情感。
做事要硬,沉穩有力,不驕不躁,堅定的前進步伐能夠事半功倍。
說話要軟
○ 語氣不對,說話白費。說話要軟,軟在語氣。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出于好心,出于好意,話也是好話,但是出口之後,就變了味,明明是關心,卻變成了指責,這就是說話的語氣有問題。
鬼谷子曾說:“口者,心之門戶,智謀皆從之出”。
與人說話,不能過于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不管是命令的口吻還是谄媚讨好的語氣,都會使人不舒服,久而久之,朋友們就會敬而遠之了。
龔華有一句名言“妙唱非關舌,多情豈在腰。隻要發自内心,出于自然,什麼樣的語言都能取到好的效果”。
與人說話,語氣真誠平和才是最重要的。
好好說話,态度真誠一點,語氣柔軟一點。
○ 措辭要柔,關系不愁
說話要軟是首要,措辭表達在其次。語言的藝術博大精深,不像數字那樣客觀理性,表達要具有彈性。
語言有時能為行動錦上添花,有時卻适得其反,直話直說不适用于任何情景,有些詞兒不能說。
話出口之前要三思,多換位思考,考慮一下對方的感受。說話注意措辭,迂回的表達可以避免誤會發生,增進雙方的感情。
我們常說中華語言深奧,同一句話不同的措辭說出來,表達的意思完全不同,表達的感情也相差甚遠。同一個詞語用在不同的語境下可褒可貶。
任何感情都需要維護和經營,再好的朋友說話也要注意分寸。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每一段關系的破裂都是由于說話措辭引起的。
說話要軟,别逞口舌之快,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換位思考體諒别人。
做事要硬
○ 能力沒有,不能長久
做事要硬,就是要有真本領。
現在很多人都想要一份穩定的工作,有句話說“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本身,當下穩定的工作在不久的将來可能已經消失,隻有能力穩定才是真正的穩定!
花瓶好看,隻是擺設。一個人沒有能力,嘴上功夫了得,口若懸河,真正到實處卻沒有能力。
即使機會擺在眼前,也隻能眼巴巴的看着,抓不住,别人也不會再信任你。
人什麼時候都不能放棄學習,不學習就意味着被淘汰,沒有能力,就像無根之水、無本之木,不可能長久。
○ 原則底線,牢記心間
做事要硬,要有底線有原則,不要做老好人。一個人總是聽從于别人的意見,從來沒有自己的觀點和主見,平時看起來和每個人關系都不錯,但到關鍵時候沒有人願意聽從他的意見。
做事要硬,守住底線,如果底線被突破,人就很難再回頭。
突破很容易,難在堅守,很多人堅守不住,放棄了自己的原則,很難重新找回,也走上了歧途。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有自己的紅線,有時候“心狠”也是一種善良,毫無底線反而是一種惡。做人難在明辨是非後的堅守底線,做事要硬,有能力,有原則,有底線。
說話如水,要軟要柔,措辭要恰當,語氣要真誠;做事如山,要硬要穩,能力要提升,原則要堅守。
來源:心靈雞湯之勵志正能量
編輯:淺淺
【聲明:本号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