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四十終不惑?“四十而不惑”這種說法,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聽說過的,而且當一個人過了四十歲之後,我們也都會習以為常稱此人已過“不惑之年”,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人到四十終不惑?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四十而不惑”這種說法,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聽說過的,而且當一個人過了四十歲之後,我們也都會習以為常稱此人已過“不惑之年”。
我也一直是這麼認為的。覺得自己過了四十歲之後,理所當然應該進入了不惑之年,應該去從事一些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繼續從事為謀生而被迫去做的事。
這不,經過幾年的思想鬥争,又恰好遇到了一個看似可以轉型從事自己喜歡的家庭教育創業機會,于是頭腦一熱,義無反顧的離開了自己已從事了近二十年的金融工作,而且還是從一個薪水還不錯的中層領導崗位上斷然離開的。
勇氣确實是可嘉的,理想也确實是豐滿的,可現實卻往往是骨感的!原先想好的認為理所當然的“相看兩不厭,自己理想業”,可真開始舍棄多年自己熟悉的行業去步入一個陌生的領域時,一隻隻景陽岡上的“攔路虎”已經在各個隐蔽的路口等着你了。
看“導師”們講起家庭教育來,各個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妙語連珠,情真意切,意境深遠……聽起來很過瘾,聽後也覺得這道理很容易懂,覺得自己用不了多時,就可以另起爐竈,成為那個新“竈台”上最閃亮的人。
可是輪到自己想模仿時,卻感覺腦子和嘴巴瞬間被“冰封”了似的,原先聽課時那種被激發的火光四射的智慧火花突然不見了,留下的隻有一片茫然與空白。看來,“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此言非虛也。
這時我才意識到,原來起個“爐竈”容易,但能否在那“爐竈”上烤出讓大家聞着“香噴噴”吃着“喜哈哈”的好美味來,那就很難說了。
就這樣,結果,原本熟悉的别人眼中羨慕的工作丢了,新的“爐竈”半天開不了火也歇菜了。原先設想好的“四十而不惑”變成“四十特迷惑”了:難道人生非得接受“上天”對你順其自然的安排,按部就班,循規蹈矩過一生嗎?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了《孔子傳》,這才搞懂了“四十而不惑”的真實含義。原來,《論語》上寫得“四十而不惑”,那是孔大聖人晚年對自己奮鬥半輩子來到四十歲時所成功達到的一個境界的歸納總結,這絕不是我們一般普通大衆想當然覺得年齡到了就能企及的境界。
孔子一生可謂命運坎坷:三歲喪父,十七歲喪母,上面還有一個殘疾哥哥需要照料,一生窮困,無權無勢,十四年周遊列國,卻處處碰壁。尤其到了晚年,孔子更是不幸,接連遭到緻命的打擊:六十九歲的時候,唯一的兒子孔鯉去世;七十一歲的時候,最得意最欣賞的弟子顔回去世;七十二歲的時候,最親近最忠厚的弟子子路去世。七十三歲的時候,他自己也沒了。
但盡管遭受命運的種種不公,孔子他依然勤勉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視富貴權利如浮雲,縱使當時各國征伐不斷、社會仁義道德基本喪失殆盡,他依然堅持不避世,也絕不和每況愈下的世俗“同流合污”,以一己之力,全力開創了影響此後數千年的中華民族基本價值道德觀——以“仁、孝”為核心的中國正統儒家學術思想。臨終還留下了那千古至理名言式的人生總結供後世芸芸衆生參照印證“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當然,對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不要說“四十而不惑”,真能做到臨終“而不惑”,那已然是人生之大圓滿了。
财富與權力,自古以來,幾乎都是普羅大衆前赴後繼,競相追逐的“主旋律”,樂此不彼。因為此,不要說國與國之間征伐不休,朋友之間反目成仇,父母兄弟手足相傾相軋,那也是屢見不鮮。如果你不加入這股“濁流”,想當“清流”,對不起,自己并連累家人受苦受累不說,更會迎來社會上人們對你的“冷嘲熱諷”。
财富,代表着一個人所能享受的物質舒适度;權利,象征着一個人所能享受的面子滿足度。這兩樣東西不能說不好,但曆史的實踐一再反複證明:人一旦走上追逐這兩樣東西的道路上,就往往很容易迷失自我,一個個“小錢”和“小權”目标達成後,立馬就會不自覺的去迎戰下一個“目标”,還美其名曰“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如果個人能力強、修養好、悟性高、定力足、知進退,那還好,還有機會能善終。如果缺乏上述幾個要素,過度追求超出自己的才德所能承受的财富和權利的上限,那結果基本都是追悔莫及,痛悔不該當初如何如何之類。隻可惜電子遊戲可以推倒重來,人生卻是每一分一秒都算數……
人到四十,步入中年,我們往往漸漸忘記了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初衷,那就是:我來過,我值得,我無憾。
人生很無常,每一分每一秒都很珍貴,當我們行将就木的時候,如果當我們回顧自己的一生,可以坦然的說一句“此生無憾”,把自己生命中有限的時光分配給了值得給予的人,将自己苦短的人生托付給了值得托付的事上,這輩子就值了。
因為有上述這段對孔子生平深入了解的閱讀機緣,後來,面對自身事業換道的不順,慢慢的,自己也就放下了焦慮與彷徨,開始重拾信心,利用自身賦閑在家的難得時光,一邊通過每天持續的長途健步走來改善自身“亞健康”的體質,一邊靜下心來,通過聆聽和閱讀的方式,大量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從老祖宗的經驗與智慧中尋找新時代家庭教育的可能方向與出路。經過近一年的堅持,感悟甚多,以後有機會再慢慢與大家分享與交流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