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力官方簡介?晨報記者 沈坤彧國際大牌Celine在去年的春/夏系列裡曾經推出過一款小白鞋,因為酷似回力經典款WB-1而涉嫌抄襲,并由此引發了時尚界的一波争議這雙小白鞋定價420歐,折合人民币大約為三千多元,“當你花幾十元買一雙回力穿在腳上也同樣時髦的時候,420歐元是否值得呢?”《Global Times》提出的這個問題大約可以代表很多人心中的疑問而直到此時“吃瓜群衆們”才紛紛驚覺:原來誕生于1927年的回力在走過了91年的曆史後,竟然已經搖身一變成為了新晉網紅晨報記者近日走訪了回力鞋業公司,聽回力人講述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回力官方簡介?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晨報記者 沈坤彧
國際大牌Celine在去年的春/夏系列裡曾經推出過一款小白鞋,因為酷似回力經典款WB-1而涉嫌抄襲,并由此引發了時尚界的一波争議。這雙小白鞋定價420歐,折合人民币大約為三千多元,“當你花幾十元買一雙回力穿在腳上也同樣時髦的時候,420歐元是否值得呢?”《Global Times》提出的這個問題大約可以代表很多人心中的疑問。而直到此時“吃瓜群衆們”才紛紛驚覺:原來誕生于1927年的回力在走過了91年的曆史後,竟然已經搖身一變成為了新晉網紅。晨報記者近日走訪了回力鞋業公司,聽回力人講述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輝煌·曾是運動鞋裡的愛馬仕
雖然是将近百年的老品牌,但人們如今口中的回力是一家成立于2000年的鞋業股份有限公司,隸屬于華誼集團。
擔任品牌推廣部主管的陳一銘曾經見證過回力昔日的輝煌,“回力的巅峰期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一年可以賣到1500萬雙。當時車間裡兩條流水線,早中班來不及做。批發商的卡車把我們廠後面的一條馬路排滿了,中班出來的鞋子不進倉庫,馬上打包拿了走,送到中百站。”中百站,就是中國百貨供應站,在計劃經濟的年代還沒有專賣店,像回力這種品牌都通過中百站包銷到各大百貨商店。“改革開放以後中百站都拆掉了,我們現在很多經銷商都是當時的中百站出來的。”
經典款WB-1是1979年問世的,兩年後,随着中國女排穿着WV-2排球鞋拿到第三屆世錦賽冠軍,相對而言更接地氣、适合普通人的WB-1也在女排帶起的這股品牌熱潮中迅速風靡整個中國。如今在回力總部辦公樓的走道上,還能看見當年回力技術員沈松林和郎平一起研究球鞋的大幅照片。“那個年代,這雙鞋的售價不到10元,但普通老百姓的工資也隻有五、六十元。”陳一銘說,自己當時的月收入為42元,一雙W B-1相當于他四分之一的月薪。“工薪階層很難買得起這鞋子的,得有一定的經濟條件,畢竟那時候買塊排骨也隻要一角幾分。一雙回力鞋經常是家裡兄弟間或者姐妹間輪流穿。”體育媒體人周力最近也在自己的微信公衆号“老周望野眼”裡寫過回力鞋,“和少年時的朋友們聊起來,他們經常說起‘回力牌運動鞋’。然而我明明記得那是專業運動隊員才能擁有,我們業餘愛好者,穿得最多的是沒有任何标記的白跑鞋,什麼牌子不記得了。好一點的是‘飛躍牌’,差一點的穿‘解放牌’軍用運動鞋,鹹菜色的。回力牌?那可是高高在上的啊。”他把回力稱為運動鞋裡的愛馬仕。
回力鞋業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周炜還記得,“我們一些老同志都說,走在路上要把鞋子包好,到了什麼地方再拿出來換上去,就怕被搶。”作家王朔的一段話也證實了這種說法,有段時期“這款鞋和軍帽一樣是小流氓搶劫的主要目标。經常看到某帥哥穿着‘回力’神氣地出去了,回來光着腳,鞋讓人扒了”。
破産·将近1萬名工人下崗
在經曆過輝煌之後,時間就來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國門打開,國外品牌湧入中國市場。“消費者裡面也有部分人先富起來了,這個時候大家都迷洋品牌,隻要帶‘洋’字的東西都賣得好,這股崇洋風對老字号沖擊很大。”周炜記得自己看過一份統計數據,“現在全國有2000多家中華老字号品牌,而上海有180家,隻占10%不到。但在以前,上海絕對是老字号集聚的地方。”回力當時面臨的是内外交困的局面,“國内制鞋行業也像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了,一時間制鞋企業多達3萬家,其中三分之二和我們一樣是膠鞋廠。這些品牌都是新的經濟體制下誕生的,所以它們更能适應市場。回力所屬的上海膠鞋公司終究因為款式老、型号單一、機制不活、在新的經濟體制下無所适從,漸漸被市場冷落。”
破産之路起始于1992年,到2000年,回力所屬的整個膠鞋公司下七家鞋廠和一個膠鞋研究所全部停産,再到2002年5月膠鞋公司整體破産,一共經曆了10年的時間。陳一銘作為回力員工,親身經曆了這段不堪回首但卻是大勢所趨的年月。周炜當時還沒有在回力任職,他是後來從書裡了解到當初這段曆史的。“我看了本書,講述了從1992年到2000年初期上海整個工業經濟的調整和轉型。當時膠鞋公司七個廠,總共有将近一萬名員工,下崗、買斷全部切清楚。”其中隻有不到三百名員工,後來在2000年5月成立回力鞋業有限公司的時候成為公司的員工,陳一銘是其中之一。那時候,華誼集團也千方百計幫助回力公司開辟就業渠道,幫助員工提供就業崗位,在業内外推薦安排下崗員工。
複興·巴黎老佛爺一雙賣到50歐
回力鞋業有限公司成立後,最初五年,年年虧損。“資不抵債,注冊資金基本上都沒了,我看到報表,最多62萬淨資産。”周炜說,公司在2006年到2007年做了兩步調整,“從産品角度上,由運動鞋轉為休閑鞋為主;從運作模式上,采取授權經營,收取商标費。當時授權費用很少,10萬到15萬就能讓你做一年。”到2007年以後,公司開始實現盈利,但也就100多萬。
周炜回憶,2008年回力品牌重新回到大衆的視線,和一個叫葉書萌的留學生有關。葉書萌出生在昆明,小時候和家人移民去了德國,當時正在芬蘭赫爾辛基留學。2006年冬天在上海的機場,她無意中看到一名保潔阿姨穿了一雙回力籃球鞋。“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回力這個牌子,更讓我驚訝的是,後來和家人聊起來,他們每一個過去都穿過回力。在我看來,回力不是現代工業下産出的快消品,而是日常生活溫情的象征。”作為一個設計專業的學生,她被回力簡潔而獨特的風格所吸引,從2007年開始專注于在中國不同地區拍攝人們腳踏回力鞋的照片。後來她将這些照片集成一本攝影圖集進行限量發售,并從中國帶回400雙WB-1,每本圖集都搭一雙回力鞋。它們在歐洲一些著名的時尚買手店迅速引起轟動,比如巴黎的Co lette,以及阿姆斯特丹的PATTA,回力的名字出現在了包括英國《獨立報》在内的歐洲各大媒體上。
“回力的品牌在外國一下子打響了,這鞋子拿到老佛爺去賣,當時一雙賣到50歐元,中國零售也就60元左右。以老外的審美習慣,覺得這雙小白鞋很簡潔,簡單就是美嘛。”國外的報道傳到國内,回力的名字制造出第一波熱度。公司原本構想過和葉書萌合作,拓展海外市場。為此,周炜和她進行了幾次面談,但遺憾的是,受制于一些因素,雙方最終沒能達成合作。
奧運·一個專櫃月銷售額超30萬元
“第二波熱潮就是北京奧運會了,”陳一銘回憶,“奧運會一開,國外的政要和運動員都去了利生(北京一家老字号體育用品專賣店)。回力專櫃去了七個國家領導人,這個時候一雙鞋就七十多元,奧運會這一個月在利生專櫃賣掉30多萬元。曆史上從來沒有過,比一年賣得都多。”
周炜還記得自己在2008年春剛入職的時候,曾去北京拜訪利生老總。“這老總和我說,‘周總,我也知道你剛來,但你們回力這個櫃台我實在是撐不下去了。一個月就賣幾千元,我也是有考核指标的,你說我收你們多少好?你們也是老牌子,我們也是老牌子,從個人情感來說我不想把你們櫃台撤掉,但上面也給我壓力了。’”這時候是2008年5月份,周炜請求對方給自己半年的時間扭轉局面。“到時候實在不行撤就撤吧,但總要給我們個機會的。奧運會的時候他們老總打電話給我,‘你猜我現在在幹嗎?’‘幹嘛?’‘我在你們回力的櫃台幫他們維持秩序,我把辦公室全部行政人員都拉到櫃台當保安了,我們這櫃台都快被擠癱了!不能讓人流再進去了。’他挂電話前高興地跟我承諾,‘周總,明年給你們換櫃台了,換到位置更好的地方去!’”
回力在奧運會期間這波狂飙也讓大家對于“名人帶貨效應”有了朦胧的意識,但那時候網絡傳播的力度遠不如今天。這兩年,随着楊幂、吳亦凡這些“流量明星”穿着回力鞋的街拍在網絡上流傳,“回力熱”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如果這些明星願意穿我們的鞋子,隻能說明我們有這個資源。”周炜說,“但我們不會像其他品牌一樣花上兩、三百萬廣告費讓哪個明星穿上走一圈,有啥意思呢?我們不需要打這個知名度,老百姓又不是不知道回力。”他以去年熱播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為例,“高玉良和祁同偉有一次談話還提到了祁同偉穿的第一雙回力鞋,說‘你的第一雙回力鞋,就是陳海的姐姐,陳陽送給你的。’這不是我們花錢植入的廣告,而的的确确是因為,回力鞋就是那個年代的一種标志。”
發展電商·冒着生命危險去打假
從北京奧運會之後,回力每年的利潤基本都能保證在500萬左右,有時候高一點,700-800萬。但這部分盈利主要還是依賴于授權,“如果沒有授權費用就還是虧的,因為這時候我們的授權費漲得比較高了。”要打破這個瓶頸,似乎隻剩下了一條可行之路。
此時,華誼集團通過市場化招聘為回力引進高級管理人員,在2016年初對回力的經營班子進行了調整,同時進行任期績效考核,并充分授權、機制放活,這些舉措讓回力在市場博弈中有了“活力”和“沖勁”。2016年,回力開始正式發展電商。“當時說想法時,一片反對聲。”周炜說,“如果發展電商,我們的門店全部要關光了。但不做不行了,WB-1的鞋,網上有三十多個價錢。最高40元,低的30不到,差價區間很小,但對于做批發的來說賺個5角也好的,而且假貨真貨混雜,搞不清楚。我們就找到網上銷售量排前十的,一家家約談,讓他們和我公司直接合作,給他們這樣那樣的政策,他們也願意的。”2016年,回力在天貓平台銷售總額為1.1億元。2017年雙 11,“回力線上銷售破億”的字樣打在了外灘震旦大樓的巨幅LED顯示屏上。
發展電商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消滅那些“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假貨,同時規範回力線上市場。“我們公司以前派過員工去打假,授權的工廠也派過人去,真的是冒着生命危險去的,被打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他們開一個工廠就是為了做假貨,你去把人家工廠打掉,不和你拼命啊!”周炜說,“上次我們一個員工去打假之前,已經在當地聯系了警察,沒想到沖到工廠,還是被幾百人圍起來,差點出不來。從我們的角度來說,實在沒有這樣的人力和精力去打假,那不如就把假貨的後路堵掉。做到讓人家不來問你們拿貨了,你做的假貨賣給誰去?”
“懷舊熱”·褪去後怎麼辦?
民族品牌既有好的地方,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我們前幾年在利生看到一位從前的籃球運動員,那時候已經是82歲的老人了。他在找回力鞋,當時是賣七十塊出頭,但他說‘這麼貴啊,以前隻有幾塊錢。’”這件事給周炜印象很深,“所以你定太高的價格不行,消費者不一定接受。2016年7月份我們推了款高端鞋型,線上定價賣200元多到300元,這在回力曆史上從來沒過,雖然銷售情況一般,但達到了我們嘗試價格彈性的目的。”
“懷舊”這股熱潮總有消退的一天,回力人知道他們不能隻靠賣一雙W B-1作為長久之計。在經過2016年這一波試水後,今年,回力成功推介“回天之力”的品牌,這款限量發售的鞋子被賣到了999元,并像阿迪和耐克一樣進行預售。“999元一雙鞋,回力以前從來沒做過,但效果相當不錯。我們線上旗艦店與線下幾個主要的門店做首發,但發售前夜出了點供應上的問題,導緻好幾家門店都缺貨。我們緊急開會,連夜調配,很多經銷商都是一清早打飛的送貨确保首發成功的。首發當天,回力線上旗艦店3秒鐘售空。”
周炜說,回力作為民族品牌是一種傳承。“我們要堅持‘成為國人永遠的陪伴、永恒的記憶’的品牌定位,提升回力品牌的綜合競争能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