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定都應天府(今江蘇南京),以南京為中心把今江蘇、上海、安徽三省劃為中央直轄區,稱為直隸。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南京仍為留都,轄區改稱南直隸。清朝改稱江南省,清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為安徽、江蘇兩省,安徽省取安慶、徽州二府之首字而得名。
在安徽人的口中有這樣一句戲言叫“安徽人要是罷工一天,南京将會癱瘓”,雖然這句話中的調侃成分多,但足以說明安徽人對于南京的重要性。
南京眼步行橋
在南京的安徽人...挺多的
相對于安徽省會合肥而言,安徽人對南京,更加情有獨鐘。尤其是對于滁州、蕪湖、馬鞍山等城市而言,南京的吸引力,似乎更強一些。而對于安徽合肥,它們似乎并不感冒。那麼,為什麼安徽人對南京情有獨鐘呢?
一、南京與安徽地理位置相近首先,我們先打開地圖找到南京市的位置,從地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南京市雖然地處江蘇省的西南角,但其剩餘的三面卻被安徽省團團圍住,南京與安徽天長市、安徽滁州市、安徽馬鞍山市、安徽宣城市均有接壤。
從馬鞍山市到南京市區相隔的距離僅有五十公裡左右,所以在南京生活、工作的安徽人就特别的多。
二、安徽人與南京交流較多以我個人而言,作為一名安徽人,每年基本上要去南京十多次;
有的時候,是去辦事情;
有的時候,是帶着家人去南京逛逛,吃吃南京的街頭小吃;
每次去南京,我都不覺得有陌生感;
南京,這座城市,讓人感覺舒服,親切,自然。
南京紫峰大廈
在南京,甚至能遇到許多安徽老鄉;
有的安徽老鄉,來南京已經幾十年了,早已成了地道的南京人。
三、南京與安徽的交通越來越便捷這幾年,南京與安徽多座城市之間的交通真是越來越便捷了;
從滁州去南京,坐火車,隻需要十幾分鐘;
從合肥去南京,坐高鐵,隻需要四十多分鐘;
還有南京城際地鐵通到安徽,如此方便的交通,自然讓南京與安徽更親近了。
在今天,江蘇與安徽是華東地區兩省,江蘇省會南京離安徽近在咫尺,與南京交界處的安徽居民去江蘇省會南京要比去自家省會合肥要方便得多,于是網絡上流傳着“南京是安徽省會”這梗,細品之下,這個梗有兩重意思,一重意思是說南京更像是安徽省會而不是江蘇的省會,第二重意思是說南京作為江蘇省會,江蘇其它十二個省好像有點不服,衆所周知,江蘇的GDP最高的是蘇州。
回頭看看曆史就會發現,這個梗還真有來曆,江蘇與安徽在清代之前本來就是一個省,直到清康熙年間才拆分為如今的兩個省。
安徽和南京本來确實是一家
安徽、江蘇尚未分家前叫“江南省”,清乾隆年間,因江南省版圖過于龐大,朝廷就在江南省境内設置兩江總督,治所設在江甯(今南京),同時又設江蘇(駐蘇州)、安徽(駐安慶)兩位布政使和江甯布政使分管各地。除此之外,江南省還設有江南省布政使司與按察使司,均駐紮江甯,分别負責全省的民政與司法事務。
到了康熙六年(1667年)才把江南省為安徽、江蘇兩省。
從此後1668年一直到1760年,安徽巡撫(省長)在安慶府辦公,安徽布政使(管理民政的副省長)在江甯府辦公。可以說南京給安徽當了接近一百年的“副省會”。
南京日落Nanjing sunset
作為江蘇省會——“六朝古都”的南京曆史文化底蘊深厚、人文科教資源豐富,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口數量在省内都居蘇州之後,在“江蘇十三太保”中号召力不強,首位度在全國省會城市中下遊,更被民間戲稱為“徽京”。
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