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民間傳統裡,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整個夏天中最重要的節日,在千百年來,一直備受人們的重視。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每逢端午節,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吃粽子了,不論是甜粽、鹹粽、還是肉粽……一想起來,總讓人忍不住直流口水。
那麼,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外,還有哪些習俗,你都知道嗎?
吃粽子粽子作為端午節的代表食物,一直以來備受人們的喜愛。至于為何要在端午節吃粽子,一說是為了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噬咬屈原遺體;二是因為粽子的棱角像一把刀子,可以将疾病、災害鏟除。
端午節吃粽子,不僅承載着家國情懷,更蘊含着家人朋友相聚團圓的濃濃真情,粽子被稱為中國曆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
賽龍舟端午節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于正南中央,處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端午是“飛龍在天”吉祥日,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曆史中。
龍舟,是端午節競渡用的龍形船。賽龍舟是漢族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江浙地區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龍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逝世,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習俗,也是漢族龍圖騰文化的代表之一。
每年端午,賽龍舟比賽是不可錯過的年度盛宴,衆人齊心劃槳的“嘿呦”聲鼓舞着隊員們,也振奮着岸邊觀戰的群衆。
采艾草傳說遠古時候神仙與水怪約定,隻要門前懸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都不可冒犯,于是人們端午節喜歡采摘和懸挂艾草,意欲驅散妖魔,保衛家族。
艾草本身具有散寒除濕、溫經止血等功效,其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可驅蚊蠅,淨化空氣。艾葉煙熏時産生的煙氣可抑制病毒和細菌在空氣中傳播。
配戴香囊
古人在端午節這天還會戴香囊,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内裝香料,用五色絲線纏繞而成,或者采用彩色綢緞或布塊包上棉花,摻和着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細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黃粉等中藥粉,再用彩綢紮繡而成,下邊還垂上紅、綠、青、藍、紫各種線穗,佩在胸前。
為了清香、驅蟲、避瘟,香囊中常會填充一些具有“芳香辟穢”功能的中藥,如丁香、白芷、藿香、紫蘇、薄荷等,可以提神醒腦、振奮精神,通九竅,防瘟病。
系五彩線五彩線,古代也叫五彩長命縷。端午節最初是給女孩子過的節日,是中國的女兒節。系五彩長命縷,這是宋代就有的古老習俗。用紅綠黃白黑色粗絲線搓成彩色線繩,系在女孩子的手臂、頸項上,叫長命縷、續命縷。
另外,在古代,人們迷信端午節這天是一年中最不吉利、毒氣最重的日子,所以,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都要在孩子手腕上戴上五彩繩,就是用紅、黃、藍、綠、紫五種彩線編成的線繩,以辟邪驅瘟、逢兇化吉。
除了這些,端午節有些地方還有放紙鸢、飲蒲酒、雄黃酒、朱砂酒、打馬球、跳鐘馗、鬥草等習俗,但無論那種習俗,都承載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端午過後,即将步入酷暑,換上清涼的衣衫,帶上美好的希冀,以嶄新的風貌來迎接夏天。願您諸事皆順,所願皆成,端午安康!(黃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