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單元第二課《霹靂破柱》一文的講解
同學們好!有一段時間我們沒見面了。
今天,我們從語言學的角度淺談對“四字格短語”的認知。
說到語言,大家知道指的是我們的口語和書面語。在小學階段,老師會讓我們根據某個詞語來造個句子。
例如:小鳥,我們的孩子們可以造出很多種句子:
1、小鳥在天空中飛翔。
2、天空中有小鳥在飛翔。
3、樹上有小鳥再叫。
4、小鳥在麥田裡蹦蹦跳跳……
如果說這是很簡單的句子,随着年齡的增長和不斷的學習,孩子們對于詞彙的積累就會越來越豐富。如果老師再讓孩子們造句,他們的用詞就會更加豐富,句子也會相對延長。
A、例如1、“展翅高飛的小鳥在天空中翺翔。”
B、再變化一下1:“山腳下的密林深處有一隻小鳥猛然間騰空而起在藍天中翺翔。”
C、如果我們再做變換1:“山東省岱宗山腳下的密林深處的老虎一聲長嘯驚吓了樹枝上的小鳥一下子飛到了天空中暈頭轉向地翺翔。”
……
我們還可以将ABC延伸為更多的DEF……,但是無論如何延長,它們總會有一個句子的主幹:“小鳥飛翔(翺翔)”。
由此而知,我們民族的漢語在理論上可以無限地延長。由不同的詞語(構件)裝配而成,就像某台機械一樣,有不同的配件,它們根據思想的要求,可拆可裝,換上去自己認為最好的配件,組裝好之後,就可以表達着不同的意思了。
古人比我們聰明,他們認為:話,需要一句句地說,氣要一口口地喘。既然說話就是一句句地說,書面語就要有标志。這個标志就是句讀。句讀行成為書面語的停頓,進而表達了語氣(後來逐漸演變成很多的标點符号)。語氣又有輕重之分。意思就顯而易見了。再由此就出現了長句和短句。
A例如1、“展翅高飛的小鳥在天空中翺翔。”
——較短的句子;
B再變化一下1:“山腳下的密林深處有一隻小鳥猛然間騰空而起在藍天中翺翔。”
——較為适中的句子;
C如果我們再做變換1:“山東省岱宗山腳下的密林深處的老虎一聲長嘯振動了樹枝上被驚吓的小鳥一下子飛到了天空中暈頭轉向地翺翔。”
——較長的句子,它會容易出錯。
最後我們從這組句子中較長可以找到主幹,就像一棵樹一樣。“鳥飛翔(翺翔)”。所以我們就知道了,漢語的書面語可以有長有短,有人研究:竟是長句不好,氣不夠用。竟是短句也不好,那就有長有短,相互搭配。哎!你别說,書面語再念出來好聽,于是散文和詩歌,詩詞的出現就符合了人們的說話的習慣,白話文出現了“四字格”。
《詩經.國風·豳風·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譯文: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婦女縫寒衣。春天陽光暖融融,黃鹂婉轉唱着歌。
《詩經•國風·豳風·東山》
倉庚于飛,熠燿其羽;之子于歸,皇駁其馬。
——黃莺正在飛翔,閃閃發光的羽毛。這人女子出嫁時,黃白色花馬去迎娶。
如果長句和短句搭配,還可以有音樂感,平仄平仄平平仄……,哇塞!太好聽了。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
呦呦,這個整齊的美,真是太美了!
這還是不行,那該怎麼辦呢?
不用着急,你看:
清平樂·村居[ 宋 ]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媪?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哎呦!長短不齊,也富有音樂的美。于是,又出現了在變化中形成了有曆史典故的短語:四字格。下面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一篇短文:
霹靂破柱
選自《世說新語.雅量》:“夏侯太初嘗倚柱作書。時大雨,霹靂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無變,書亦如故。賓客左右,皆跌蕩不得住。”
——譯文:夏侯太初曾經靠着柱子寫字,當時正下大雨,炸雷擊壞了他倚靠的柱子,衣帽也燒焦了,他的神色不變,照舊寫字,而那些賓客和随從都跌跌撞撞站立不穩。
解詞:夏侯太初,名為夏侯玄,字太初,是三國時期曹魏的玄學家。
我們學習這一課,不光是為了簡介文章的内容,還可以了解人物的性格,學習他專注和刻苦學習的精神。進而積累了一個詞彙。
也就是說我們再行文過程中,不光要積累某個詞也需要我們掌握四字格的短語。類似的短語有“鎮定自如、泰然自若、不動聲色等。”我們的大腦就是一個倉庫,我們将這些配件儲存起來,當需要的時候,把它們拿出來就可以随時使用了。如果你的倉庫中沒有衆多的配件,或者是配件很少,那你的語言也就會顯得蒼白無力了。
我們這裡之所以用“四字格短語”來表述,是因為有些四字格的短語不是成語,而是由一個詞或者是兩個以上的詞構成的。有曆史的典故的才稱其為成語。
好了,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了。同學們下節課再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