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端午節一定要吃兩種粽子,一種叫做江米粽子,就是目前最主流的白糯米粽子;一種叫做黃米粽子,是用黃米做的。黃米和小米長得很像,隻是煮熟後是粘糯的。小米的作物叫做谷子,而黃米的作物叫做黍。
無論哪一種都要配上去年收獲的紅棗,香甜肆意,堪稱經典。選擇這張圖片最能體驗出黃米粽子的精髓,就是紅棗煮爛後的紅色糖漿滲透到黃米裡,咬一口能流口水。
但是,小時候更喜歡糯米的,因為黃米的味道略淡還偏硬,更撐肚子。不過那都是遙遠的記憶了,現在北方過節自己包粽子的越來越少,黃米的就更稀缺了。所以非常懷念黃米粽子。
北方的端午節雖不像南方有那麼多活動,但是家家戶戶包粽子,親朋好友挨家送粽子,相互品嘗各家手藝,卻是那樣濃烈的記憶,不用搞活動,不用儀式感,一切都是那樣的溫情而自然。粽子的香氣就這樣帶着人們走進了豐富的夏天,緊接着就是草香飄飄的蒲扇的世界。
我的家鄉在河北,靠近北京,農民種黍子,黍子收獲後打成黃米,黃米主要用來做炸糕或蒸糕,一般是過年過節吃。還有就是在端午節用來做粽子。糯米我們叫江米,來自遙遠的南方,過去物流不發達,江米才是稀缺。隻有在特定節日,元宵節或端午節才用上江米面或江米,那時候搖元宵用的江米面的味道清甜,真使人陶醉。
小時候的味覺記憶、嗅覺記憶竟然豐富了人的精神世界,讓人們漫長歲月中,不斷的回味,回想起那些美妙的感覺,在物是人非或物非人非的時候,能夠在回憶中淺淺一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