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六天就到了二十四節氣裡的第十個節令夏至了;夏至也叫夏至節,它是一年裡白天時間最長,夜晚時間最短的一天,老話“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夏至的到來,意味着炎熱的盛夏已經開始;夏至常處在梅雨期間,這個時間段,陰雨綿綿,空氣潮濕,蚊蟲滋生,黴邪蔓延,氣溫悶燥,暑熱難耐;人們除了呆在空調房間裡避暑之外,還希望在暑熱的天氣裡,能夠持續刮來飕飕涼風;因為盛夏裡的自然風涼爽,比空調風舒服。
但是,夏至這天刮風好不好?刮什麼風向對農業生産有利呢?據老輩人指點,夏至刮風不僅大有講究,而且夏至風向還大有學問;民間認為,夏至這天忌諱打雷或下雨,因為民間有老話“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熱”的說法;夏至這天,刮大風不好;夏至大風刮預示今後一段時間有幹旱;特别是夏至裡刮的東南西北風向都有各自的說法;老話“夏至風向知旱澇,夏至晴雨知年景”說的不是沒有道理的;下面,我們通過六句老話,來看看夏至風向是如何能夠預知旱澇的?
夏至刮東風,半月水來沖
老話“夏至刮東風,半月誰來沖”的意思是說,如果夏至這天刮得是東風,預示半個月内有持續降雨,容易産生澇漬災害;它與另一句老話:“夏至東風搖,麥子水裡撈”的意思相近,都是說明,夏至刮東風,容易有澇漬産生;因為東南暖濕低氣壓槽與北方冷高氣壓槽在此相遇,互不相讓,并在此長期僵持,從而形成大量降水;另外,從東面而來的海洋暖濕氣流也在此交彙形成長期降水,有時可持續半個月左右;特别是梅雨流域,可頻繁出現雷陣雨,暴雨和強對流天氣,極易形成澇漬情況發生。也有地方用老話“夏至東風搖,麥子坐水牢”來描述夏至東風形成持續降雨對田間農作物生長不利的事實。
夏至刮南風,三天雨滿坑
老話“夏至刮南風,三天雨滿坑”;從這句話的字面理解,意思是夏至這天,如果刮起了南風,則預示三天内有大雨發生,雨量大到溝滿河平;而且,夏至這天刮了東南風,也會在今後一段時間,帶來比較集中的降雨;有老話“夏至東南風,平地把船撐;夏至東南風,當時搬救兵”可為證;意思是如果夏至裡刮了東南風,雨量集中容易産生平地積水,能夠在積水裡撐船;所以,人們看到夏至刮起東南風的時候,早早地喊來救兵,幫助抵禦東南風帶來的降水和形成的澇漬;那麼,夏至刮南風和東南風,為什麼能帶來比較頻繁集中的降雨呢?這是因為東南沿海和南方大部分地區,受到季風氣候影響很大;特别是江南大部分地區和沿海地區,常常受到太平洋海洋暖濕氣流北下與北方冷高壓槽碰撞,極易引起強降雨過程;而夏季初期,南風或東南風極易将海洋暖濕氣流吹入沿海,沿江以及中部内陸深處,從而形成強對流天氣,造成降雨頻繁,降雨集中,降雨量大,容易産生澇漬洪災等自然災害現象。
夏至刮西風,地裡幹烘烘
老話“夏至刮西風,地裡幹烘烘”的意思是,如果夏至這天刮起了西風,則意味着近一段時間會遇到持續少雨幹旱現象;老話“夏至西風刮,麥子幹場打;夏至風從西邊起,瓜菜園中受煎熬”也是說的這個意思;因為麥子收獲階段,天氣晴好利于脫粒晾曬;而夏至時節菜園中的瓜菜,正處于旺盛生長期,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茁壯成長;夏至時節的降雨對農業生産影響很大;比如老話說“夏至落雨值千金;夏至無雨,囤裡無米;”但是,要是夏至時節不下雨幹旱,或者持續下雨形成澇漬,對菜園中的瓜菜來說都是一種煎熬;從這句老話的内容來看,已經明确指出,夏至時節刮西風,近期不會有降雨出現,反而會形成幹旱的事實;所以,當夏至刮起西風的時候,農民需要及時做好抗旱工作。另外,如果夏至裡刮起了西南風,預示伏季雨水增多降雨頻繁;因有“夏至西南風,伏裡雨水多”的說法。
夏至刮北風,田壟緊收缺
在民間有“芒種怕雷公,夏至怕北風”的老話,因為有“夏至刮北風,田壟緊收缺”的說法;意思是夏至刮起了北風,農民會認為有旱情發生,要趕快将稻田壟間的缺口修補好,守住剩餘的水源,防止稻田缺水影響稻谷生長;一般情況下,夏至前後,南方的暖濕氣流低壓槽比較活躍,且比較強勢緊逼北上;但是,如果遇到北方冷空氣高壓槽比較頻繁南下且勢力也不示弱的年份,就會壓制南方的暖濕氣流,并壓縮暖濕氣流的活動空間,這就不能形成南北氣流碰撞形成降雨過程,就會形成暑氣升高幹旱少雨的局面;田裡缺乏雨水的滋潤,作物得不到豐沛的水分,幹旱事實在所難免;所以就有了“芒種怕雷公,夏至怕北風”的說法。
夏至不起塵,起了塵,四十五天大黃風
一般情況下,夏至裡不會刮起特别大的風,比如不能夠刮起浮塵揚沙的風暴;但是遇到特殊的年份,也會有夏至節令刮大風現象;那麼,如果夏至時節刮大風,則預示近一段時間刮大風的幾率比較大,刮大風的概率比較頻繁;有時這種大風天氣能夠持續四十五天,甚至經常能看到漫天飛沙,空氣浮塵多的現象。
夏至無風三伏熱
老話“夏至無風三伏熱”的意思非常明顯,是說夏至這天如果沒有刮風,甚至連微風都沒有,意味着這個三伏期間非常熱;農村有俗語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裡最熱的一段時間,但是,伏期炎熱程度與這個期間是否有降雨或有沒有風關系很大;如果伏期經常有降雨落下,或者有風吹起,都可起到降溫的作用,都可減輕暑氣;另外老話還說“夏至有雨應秋早;”如果能夠早立秋,即使立秋在三伏期間,也會減輕暑熱程度;但是遇到夏至無雨無風的年份,不僅會出現伏期悶熱氣候,而且還會出現伏後秋熱現象;因為部分地區還有“夏至無雨伏後熱”的說法。
概述
今年的夏至節令在6月21日,距現在還有6天的時間;夏至的帶來,意味着盛夏的開始,真正的炎熱天氣來臨;農村有老話說“夏至風向知旱澇,夏至晴雨知年景”;為何這樣說呢?因為夏至節令裡刮得不同方位的風向,都存在關于今後一段時間的概率旱澇問題;比如夏至這天刮東風南風,預示有持續降雨發生;如果夏至節令刮西風北風,預示着短時間内幹旱少雨;如果夏至刮大風,預示夏季裡常有大風現象存在;如果夏至這天無風,預示三伏天裡很熱;這些老話是老輩人在長期的農業生産和農村生活中,根據自然現象和概率事件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經數代農民檢驗,準确性較高;但是,這些老話地域針對性較強,各地所處氣候條件不同,适用性不要一概而論。
#21天圖文打卡挑戰(第二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